Python之路第七天,基础(9)-面向对象(上)

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

回想

我们所学过的编程方法:

  • 面向过程:根据业务逻辑从上到下写堆叠代码。
  • 函数式编程:将重复的代码封装到函数中,只需要写一遍,之后仅调用函数即可。

面向过程编程最易被初学者接受,其往往用一长段代码来实现指定功能,开发过程中最常见的操作就是粘贴复制,即:将之前实现的代码块复制到现需功能处。

while True:
if cpu利用率 > 90%:
#发送邮件提醒
连接邮箱服务器
发送邮件
关闭连接 if 硬盘使用空间 > 90%:
#发送邮件提醒
连接邮箱服务器
发送邮件
关闭连接 if 内存占用 > 80%:
#发送邮件提醒
连接邮箱服务器
发送邮件
关闭连接

但是,你会发现会有很多重复的代码,同样的代码写好几遍,这样不容易维护,然后我们开始使用函数式编程,增加了代码的重用性和可读性:

def 发送邮件(内容)
#发送邮件提醒
连接邮箱服务器
发送邮件
关闭连接 while True: if cpu利用率 > 90%:
发送邮件('CPU报警') if 硬盘使用空间 > 90%:
发送邮件('硬盘报警') if 内存占用 > 80%:
发送邮件('内存报警')

现在我们学习一种新的编程思想: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

面向对象是一种编程思想,面向对象有两个要素,“类”和“对象”,类是抽象的东西,不具体的东西,有共同特征的东西,比如说人,都有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一个鼻子,一张嘴....,这是共同的属性,人会说话,会吃饭,会走路.....,有共同的方法。这人就相当于类,他不会特指某个人。对象,是类的实例,是具体的某个东西。比如说,有一个叫小明的人,这就是一个对象,他有人的所有属性和功能(方法),小明这就是一个对象。

类和对象的创建:

class Person:

    def __init__(self,name,age,sex)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self.sex = sex def speak(self):
print('speak chinese') def walk(self):
print('walk on the road!') person = Person('Tom',18,'f')
person.speak()
  • class为创建类的关键字,上例创建了一个Person类
  • 创建对象只需要在类后面加括号,有参数的要加参数,person这就是一个对象。

面向对象的三大特性

面向对象的三大特性:封装,继承,多态。

封装

封装,顾名思义就是将内容封装到某个地方,以后再去调用被封装在某处的内容。所以,在使用面向对象的封装特性时,需要:

  • 将内容封装到某处
  • 从某处调用被封装的内容
一、将内容封装到某处
class Foo:

    # __init__构造方法,当根据类创建对象时自动执行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 创建对象,自动执行__init__方法,将'tom',18封装到obj1,self的name,age属性中
obj1 = Foo('tom', 18)
obj2 = Foo('jerry', 25)

self 是一个形式参数,当执行 obj1 = Foo('tom', 18) 时,self 等于 obj1

当执行 obj2 = Foo('alex', 78 ) 时,self 等于 obj2

所以,内容其实被封装到了对象obj1和obj2中,每个对象中都有name和age属性。

二、从某处调用被封装的内容

调用被封装的内容时,有两种情况:

  • 通过对象直接调用
  • 通过self间接调用

通过对象直接调用封装内容:

class Foo:

    # __init__构造方法,当根据类创建对象时自动执行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obj1 = Foo('tom', 18) # 直接调用obj1对象的name属性
print(obj1.name, obj1.age) # 直接调用obj1对象的age属性 obj2 = Foo('jerry', 25)
print(obj2.name, obj2.age)

通过self间接搞用封装的内容:

class Foo: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def detail(self):
print(self.name)
print(self.age) obj1 = Foo('wupeiqi', 18)
obj1.detail() # Python默认会将obj1传给self参数,即:obj1.detail(obj1),所以,此时方法内部的 self = obj1,即:self.name 是 wupeiqi ;self.age 是 18 obj2 = Foo('alex', 73)
obj2.detail() # Python默认会将obj2传给self参数,即:obj1.detail(obj2),所以,此时方法内部的 self = obj2,即:self.name 是 alex ; self.age 是 78

综上所述,对于面向对象的封装来说,其实就是使用构造方法将内容封装到 对象 中,然后通过对象直接或者self间接获取被封装的内容。

练习

一、在终端输出如下信息:

  • 小明,10岁,男,去饭馆吃饭
  • 小明,10岁,男,去酒店睡觉
  • 小明,10岁,男,开车去旅游
  • 老李,90岁,男,去饭馆吃饭
  • 老李,90岁,男,去酒店睡觉
  • 老李,90岁,男, 开车去旅游

函数式编程:

def eat(name, age, gender):
print("%s,%s岁,%s,去饭馆吃饭" % (name, age, sex)) def sleep(name, age, gender):
print("%s,%s岁,%s,去酒店睡觉" % (name, age, sex)) def travel(name, age, gender):
print("%s,%s岁,%s,开车去旅游" % (name, age, sex)) eat('小明', 10, '男')
sleep('小明', 10, '男')
travel('小明', 10, '男') eat('老李', 90, '男')
sleep('老李', 90, '男')
travel('老李', 90, '男')

面向对象:

class Foo: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 ,sex):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self.sex = sex def eat(self):
print("%s,%s岁,%s,去饭馆吃饭" % (self.name, self.age, self.sex)) def sleep(self):
print("%s,%s岁,%s,去酒店睡觉" % (self.name, self.age, self.sex)) def travel(self):
print("%s,%s岁,%s,开车去旅游" % (self.name, self.age, self.sex)) tom = Foo('汤姆', 10, '男')
tom.eat()
tom.sleep()
tom.travel() jerry = Foo('杰瑞', 12, '男')
jerry.eat()
jerry.sleep()
jerry.travel()

二、游戏人生程序

创建三个游戏人物,分别是:

  • 盖伦,男,18,初始战斗力1000
  • 剑圣,男,20,初始战斗力1800
  • 凯特琳,女,19,初始战斗力2500

游戏场景,分别为:

  • 草丛战斗,消耗200战斗力
  • 自我修炼,增长100战斗力
  • 多人游戏,消耗500战斗力
class Person:

    def __init__(self, name, sex, age, fight):
self.name = name
self.sex = sex
self.age = age
self.fight = fight def grassland(self):
"""
草丛战斗,消耗200战斗力
"""
self.fight = self.fight - 200 def practice(self):
"""
自我修炼,增长100战斗力
"""
self.fight = self.fight + 200 def incest(self):
"""
多人游戏,消耗500战斗力
"""
self.fight = self.fight - 500 def detail(self):
"""
当前对象的详细情况
""" detail_info = "姓名:%s ; 性别:%s ; 年龄:%s ; 战斗力:%s" \
% (self.name, self.sex, self.age, self.fight)
print(detail_info) garen = Person('盖伦', '男', 18, 1000) # 创建盖伦角色
yi = Person('剑圣', '男', 20, 1800) # 创建剑圣角色
caitlyn = Person('凯特琳', '女', 19, 2500) # 创建凯特琳角色 garen.incest() # 盖伦参加一次多人游戏
yi.practice()# 剑圣自我修炼了一次
caitlyn.grassland() # 凯特琳参加一次草丛战斗 # 输出当前所有人的详细情况
garen.detail()
yi.detail()
caitlyn.detail() garen.incest() # 盖伦又参加一次多人游戏
yi.incest() # 剑圣也参加了一个多人游戏
caitlyn.practice() # 凯特琳自我修炼了一次 # 输出当前所有人的详细情况
garen.detail()
yi.detail()
caitlyn.detail()

继承

继承,面向对象中的继承和现实生活中的继承相同,即:子可以继承父的内容。

例如:

  • 猫可以:喵喵叫、吃、喝、拉、撒

  • 狗可以:汪汪叫、吃、喝、拉、撒

如果我们要分别为猫和狗创建一个类,那么就需要为猫和狗实现他们所有的功能,如下所示:

class 猫:

    def 喵喵叫(self):
print('喵喵叫') def 吃(self):
# do something def 喝(self):
# do something def 拉(self):
# do something def 撒(self):
# do something class 狗: def 汪汪叫(self):
print('喵喵叫') def 吃(self):
# do something def 喝(self):
# do something def 拉(self):
# do something def 撒(self):
# do something

上述代码不难看出,吃、喝、拉、撒是猫和狗都具有的功能,而我们却分别的猫和狗的类中编写了两次。如果使用 继承 的思想,如下实现:

  • 动物:吃、喝、拉、撒

  • 猫:喵喵叫(猫继承动物的功能)

  • 狗:汪汪叫(狗继承动物的功能)

class 动物:

    def 吃(self):
# do something def 喝(self):
# do something def 拉(self):
# do something def 撒(self):
# do something # 在类后面括号中写入另外一个类名,表示当前类继承另外一个类
class 猫(动物): def 喵喵叫(self):
print('喵喵叫') # 在类后面括号中写入另外一个类名,表示当前类继承另外一个类
class 狗(动物): def 汪汪叫(self):
print('喵喵叫')

代码实例:

class Animal:

    def eat(self):
print("%s 吃 " % self.name) def drink(self):
print("%s 喝 " % self.name) def shit(self):
print("%s 拉 " % self.name) def pee(self):
print("%s 撒 " %self.name) class Cat(Animal): def __init__(self, name):
self.name = name
self.breed = '猫' def cry(self):
print('喵喵叫') class Dog(Animal): def __init__(self, name):
self.name = name
self.breed = '狗' def cry(self):
print('汪汪叫') c1 = Cat('小白家的小黑猫')
c1.eat() c2 = Cat('小黑的小白猫')
c2.drink() d1 = Dog('胖子家的小瘦狗')
d1.eat()

所以,对于面向对象的继承来说,其实就是将多个类共有的方法提取到父类中,子类仅需继承父类而不必一一实现每个方法。

就向下面这样:

class 父类:

    def 父类中的方法(self):
pass class 子类(父类):
pass child = 子类()
child.父类中的方法()

那么问题又来了,多继承呢?

  • 是否可以继承多个类
  • 如果继承的多个类每个类中都定了相同的函数,那么那一个会被使用呢?

Python的类可以继承多个类,Java和C#中则只能继承一个类

Python的类如果继承了多个类,那么其寻找方法的方式有两种,分别是:深度优先和广度优先

Python之路第七天,基础(9)-面向对象(上)

  • 当类是经典类时,多继承情况下,会按照深度优先方式查找
  • 当类是新式类时,多继承情况下,会按照广度优先方式查找

经典类和新式类,从字面上可以看出一个老一个新,新的必然包含了跟多的功能,也是之后推荐的写法,从写法上区分的话,如果当前类或者父类继承了object类,那么该类便是新式类,否则便是经典类。

经典类:

class D:

    def bar(self):
print('D.bar') class C(D): def bar(self):
print('C.bar') class B(D): def bar(self):
print('B.bar') class A(B, C): def bar(self):
print('A.bar') a = A()
# 执行bar方法时
# 首先去A类中查找,如果A类中没有,则继续去B类中找,如果B类中么有,则继续去D类中找,如果D类中么有,则继续去C类中找,如果还是未找到,则报错
# 所以,查找顺序:A --> B --> D --> C
# 在上述查找bar方法的过程中,一旦找到,则寻找过程立即中断,便不会再继续找了
a.bar()

新式类:

class D(object):

    def bar(self):
print 'D.bar' class C(D): def bar(self):
print 'C.bar' class B(D): def bar(self):
print 'B.bar' class A(B, C): def bar(self):
print 'A.bar' a = A()
# 执行bar方法时
# 首先去A类中查找,如果A类中没有,则继续去B类中找,如果B类中么有,则继续去C类中找,如果C类中么有,则继续去D类中找,如果还是未找到,则报错
# 所以,查找顺序:A --> B --> C --> D
# 在上述查找bar方法的过程中,一旦找到,则寻找过程立即中断,便不会再继续找了
a.bar()

经典类:首先去A类中查找,如果A类中没有,则继续去B类中找,如果B类中么有,则继续去D类中找,如果D类中么有,则继续去C类中找,如果还是未找到,则报错。

新式类:首先去A类中查找,如果A类中没有,则继续去B类中找,如果B类中么有,则继续去C类中找,如果C类中么有,则继续去D类中找,如果还是未找到,则报错。

注意:在上述查找过程中,一旦找到,则寻找过程立即中断,便不会再继续找了。

多态

Pyhon不支持多态并且也用不到多态,多态的概念是应用于Java和C#这一类强类型语言中,而Python崇尚“鸭子类型”。

class F1:
pass class S1(F1): def show(self):
print('S1.show') class S2(F1): def show(self):
print('S2.show') # 由于在Java或C#中定义函数参数时,必须指定参数的类型
# 为了让Func函数既可以执行S1对象的show方法,又可以执行S2对象的show方法,所以,定义了一个S1和S2类的父类
# 而实际传入的参数是:S1对象和S2对象 def Func(F1 obj):
"""Func函数需要接收一个F1类型或者F1子类的类型""" print obj.show() s1_obj = S1()
Func(s1_obj) # 在Func函数中传入S1类的对象 s1_obj,执行S1的show方法,结果:S1.show s2_obj = S2()
Func(s2_obj) # 在Func函数中传入Ss类的对象 ss_obj,执行S2的show方法,结果:S2.show
class F1:
pass class S1(F1): def show(self):
print 'S1.show' class S2(F1): def show(self):
print 'S2.show' def Func(obj):
print obj.show() s1_obj = S1()
Func(s1_obj) s2_obj = S2()
Func(s2_obj)

总结:

  • 面向对象是一种编程方式,此编程方式的实现是基于对类和对象的使用
  • 类 是一个模板,模板中包装了多个“函数”供使用
  • 对象,根据模板创建的实例(即:对象),实例用于调用被包装在类中的函数
  • 面向对象三大特性:封装、继承和多态
上一篇:ADC配置成定时器触发的启发


下一篇:swift1.2语言函数和闭包函数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