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面向對象基础概述
- 面向过程:
- 根据业务逻辑从上到下垒代码(如果程序修改,对于依赖的过程都需要进行修改。)
- 函数式:
- 将某功能代码封装到函数中,如后便无需重复编写,仅需要调用函数即可
- 面向对象:
- 世界万物,皆可分类。
- 世界万物,皆为对象。
- 只要是对象,就肯定属于某种品类。
- 只要是对象,就肯定有属性(名称或功能)
- 对函数进行分类和封装,让开发"更快、更好、更强"
无论用什么形式来编程,我们都要明确记住以下原则:
1.写重复代码是非常低级的行为
2.你写的代码需要经常变更
1.面向对象编程方式实现监控报警(最容易被初学者接受):
whileTrue:
if cpu利用率>90%:
#发送邮件提醒
连接邮箱服务器
发送邮件
关闭连接
if硬盘使用空间>90%:
#发送邮件提醒
连接邮箱服务器
发送邮件
关闭连接
if内存占用>80%:
#发送邮件提醒
连接邮箱服务器
发送邮件
关闭连接
2.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使用了函数式编程,增强代码的重用性和可读性
def发送邮件(内容)
#发送邮件提醒
连接邮箱服务器
发送邮件
关闭连接
whileTrue:
if cpu利用率>90%:
发送邮件('CPU报警')
if硬盘使用空间>90%:
发送邮件('硬盘报警')
if内存占用>80%:
发送邮件('内存报警')
3.今天我们来使用面向对象编程(OOP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1.1创建类和对象
面向对象编程是一种编程方式,此变成方式和落地需要使用"类(class)"和"对象(object)"来实现,所以,面向对象编程其实就是对"类"和"对象"的使用。
- 类就是一个模板,模板里可以包含多个函数,函数里实现具体功能(把一个类变成具体的过程叫做实例化。)
- 对象则是根据模板创建的实例,通过实例对象可以执行类中的函数
#class:关键字,表示要创建类
#F1:类的名称
#self:形式参数(必填)
# 创建类
class F1:
# 创建类中的函数
def bar(self):
print("bar")#可以是功能模块
# 根据类F1创建对象obj
obj = F1()#创建对象,类名称后加括号即可
这么说可能有一些抽象,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
# 创建类
class F1:
def bar(self):
print("bar")
def Hello(self, name):
self.name = name
print("i am %s"%self.name)
# 根据类F1创建对象obj
obj = F1()
obj.bar()#执行bar方法
obj.Hello("xuliangwei")#执行hello方法
你在这里是不是有疑问了?使用函数式编程和面向对象编程方式来执行一个“方法”时函数要比面向对象简便
面向对象:【创建对象】【通过对象执行方法】
函数编程:【执行函数】
观察上述对比答案则是肯定的,然后并非绝对,场景的不同适合其的编程方式也不同。
总结:函数式的应用场景 -->各个函数之间是独立且无共用的数据
1.2面向对象三大特征
面向对象的三大特性:封装、继承、多态。
1.2.1封装
在类中对数据的赋值,内部调用对外部用户是透明的,这使类变成了一个胶囊或容器,里面包含着类的数据和方法。
1.封装
# 创建类
class F2:
#init构造函数,在实例化时做一些类的初始化的工作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 根据类F2创建对象
# 自动执行F2类的__init__方法
obj1 = F2('xulaingwei',18)
#将xuliangwei和18分别封装到obj1和self的name、age属性中
# 根据类F2创建对象
# 自动执行F2类的__init__方法
obj2 = F2('jack',58)
#将Jack和58分别封装到obj2和self的name、age属性中
2.调用封装的内容时,有两种调用情况:
- 1.通过对想直接调用
# 创建类
class F2: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obj1 = F2('xulaingwei',18)
print(obj1.name,obj1.age)#直接调用obj1对象的name age属性
obj2 = F2('jack',58)
print(obj2.name,obj2.age)#直接调用obj2对象的name age属性
- 2.通过self间接调用
执行类中的方法时,需要通过self间接调用被封装的内容
# 创建类
class F2():
def __init__(self,name,age):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def detail(self):
print(self.name)
print(self.age)
obj1 = F2('xuliangwei',18)
obj1.detail()# Python默认会将obj1传给self参数,即:obj1.detail(obj1),所以,此时方法内部的 self = obj1,即:self.name 是 xuliangwei ;self.age 是 18
obj2 = F2('jack',58)
obj2.detail()# Python默认会将obj2传给self参数,即:obj2.detail(obj2),所以,此时方法内部的 self = obj2,即:self.name 是 jack ;self.age 是 58
综上所述,对于面向对象的封装来说,其实就是使用构造方法将内容封装到对象中,然后通过对象直接或者self间接获取被封装的内容。
练习题:在终端输出如下信息
小明,10岁,男,上山去砍柴
小明,10岁,男,开车去东北
小明,10岁,男,最爱大保健
老李,90岁,男,上山去砍柴
老李,90岁,男,开车去东北
老李,90岁,男,最爱大保健
函数式编程方法:
def kanchai (name, age, gender):
print("%s,%s岁,%s,上山砍柴"%(name,age,gender))
def qudongbei(name, age, gender):
print("%s,%s岁,%s,开车去东北"%(name, age, gender))
def dabaojian(name, age, gender):
print("%s,%s岁,%s,最爱大保健"%(name, age, gender))
kanchai('小明',10,'男')
qudongbei('小明',10,'男')
dabaojian('小明',10,'男')
kanchai('老李',90,'男')
qudongbei('老李',90,'男')
dabaojian('老李',90,'男')
面向对象编程方法:
#!/usr/bin/env python
# Author:xuliangwei
class F1:
#init构造函数
#在实例化时做一些类的初始化的工作
def __init__(self,name,age,gender):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self.gender = gender
def kanchai(self):
print("%s,%s岁,%s,上山砍柴"%(self.name,self.age,self.gender))
def qudongbei(self):
print("%s,%s岁,%s,开车去东北"%(self.name,self.age,self.gender))
def dabaojian(self):
print("%s,%s岁,%s,最爱大保健"%(self.name,self.age,self.gender))
obj1 = F1('小明',10,'男')
obj1.kanchai()
obj1.qudongbei()
obj1.dabaojian()
obj2 = F1('老李',90,'男')
obj2.kanchai()
obj2.qudongbei()
obj2.dabaojian()
#上述对比可以看出,如果使用函数式编程,需要在每次执行函数时传入相同的参数,如果参数多的话,又需要粘贴复制了... ;而对于面向对象只需要在创建对象时,将所有需要的参数封装到当前对象中,之后再次使用时,通过self间接去当前对象中取值即可。
1.2.2继承
一个类可以派生出子类,在这个父类里定义的属性、方法自动被子类继承。
例如:
猫可以:喵喵叫、吃、喝、拉、撒
狗可以:汪汪叫、吃、喝、拉、撒
class mao:
def喵喵叫(self):
print("喵喵叫")
def吃(self):
print("吃")
def喝(self):
print("喝")
def拉(self):
print("拉")
def撒(self):
print("撒")
class gou:
def汪汪叫(self):
print("汪汪叫")
def吃(self):
print("吃")
def喝(self):
print("喝")
def拉(self):
print("拉")
def撒(self):
print("撒")
上述代码不难看出,吃、喝、拉、撒是猫和狗都具有的功能,而我们却分别的猫和狗的类中编写了两次。
如果使用”继承“的思想,如下实现:
动物:吃、喝、拉、撒
猫:喵喵叫(猫继承动物的功能)
狗:汪汪叫(狗继承动物的功能)
classAnimal:
def eat(self):
print("%s 吃 "%(self.name))
def drink(self):
print("%s 喝 "%(self.name))
def shit(self):
print("%s 拉 "%(self.name))
def pee(self):
print("%s 撒 "%(self.name))
classCat(Animal):
def __init__(self, name):
self.name = name
self.breed ='猫'
def cry(self):
print('%s 喵喵叫-->%s'%(self.name,self.breed))
classDog(Animal):
def __init__(self, name):
self.name = name
self.breed ='狗'
def cry(self):
print('%s 汪汪叫-->%s'%(self.name,self.breed))
# ######### 执行 #########
c1 =Cat('小黑猫')
c1.cry()
c1.eat()
c1.drink()
d1 =Dog('小瘦狗')
d1.cry()
d1.eat()
d1.drink()
d1.pee()
##对于面向对象性继承来说,其实就是将多个类共有的方法提取到父类中,子类仅需继承父类而不必一一实现每个方法.(避免重复造*)
注:除了子类和父类的称谓,你可能看到过派生类和基类,他们与子类和父类只是叫法不同而已。
1.2.3多级继承
1.Python的类可以继承多个类,Java和C#中则只能继承一个类
2.Python的类如果继承了多个类,那么其寻找方法的方式有两种,分别是:深度优先和广度优先
python2经典类,按深度优先来继承的。
python2新式类,按广度有限来继承的。
python3经典类,新式类 是按广度优先来继承的。
- 经典类(深度优先)
当类是经典类时,多继承情况下,会按照深度优先方式查找
#经典类写法
class A1:
pass
class A2(A1):
pass
经典类,实践测试
class D:
def bar(self):
print('D.bar')
class C(D):
def bar(self):
print('C.bar')
class B(D):
def bar(self):
print('B.bar')
class A(B, C):
def bar(self):
print('A.bar')
a = A()
a.bar()
# 执行bar方法时
# 首先去A类中查找,如果A类中没有,则继续去B类中找,如果B类中么有,则继续去D类中找,如果D类中么有,则继续去C类中找,如果还是未找到,则报错
# 所以,查找顺序:A --> B --> D --> C
# 在上述查找bar方法的过程中,一旦找到,则寻找过程立即中断,便不会再继续找了
- 新式类(广度优先)
当类是新式类时,多继承情况下,会按照广度优先方式查找
#新式类写法
class N1(object):
pass
class N2(N1):
pass
新式类,实践测试
class D(object):
def bar(self):
print('D.bar')
class C(D):
def bar(self):
print('C.bar')
class B(D):
def bar(self):
print('B.bar')
class A(B, C):
def bar(self):
print('A.bar')
a = A()
a.bar()
# 执行bar方法时
# 首先去A类中查找,如果A类中没有,则继续去B类中找,如果B类中么有,则继续去C类中找,如果C类中么有,则继续去D类中找,如果还是未找到,则报错
# 所以,查找顺序:A --> B --> C --> D
# 在上述查找bar方法的过程中,一旦找到,则寻找过程立即中断,便不会再继续找了
经典类:首先去A类中查找,如果A类中没有,则继续去B类中找,如果B类中么有,则继续去D类中找,如果D类中么有,则继续去C类中找,如果还是未找到,则报错
新式类:首先去A类中查找,如果A类中没有,则继续去B类中找,如果B类中么有,则继续去C类中找,如果C类中么有,则继续去D类中找,如果还是未找到,则报错
1.2.4广度优先和深度优先
下图,其深度优先遍历顺序为 1->2->4->8->5->3->6->7
下图,其广度优先算法的遍历顺序为:1->2->3->4->5->6->7->8
1.2.5多态
多态是面向对象的重要特性,简单点说:一个接口,多种实现。
class F1:
pass
class S1(F1):
def show(self):
print('S1.show')
class S2(F1):
def show(self):
print('S2.show')
defFunc(obj):
print(obj.show())
s1_obj = S1()
Func(s1_obj)
s2_obj = S2()
-
Func(s2_ob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