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2018年的到来之前,我又多了一个身份:2017年的12月30日,我的小天使降临了。所有这一切,都似乎预示着黎明的到来。
新年伊始,新的App正式上线。我们合伙人定下了新季度各自的KPI:新的融资、App季度末日活达50W、财务盈亏平衡。尽管我们知道前两个目标难度巨大,但是按照我们创业三年的目标,这也是我们必须的,所以只能向前冲;同时CEO给我们反馈了投资市场的现状,如果业务无法拿出亮眼的成绩也很难寻求我们现阶段的融资,因此前两个目标也是相辅相成:就算我们的日活目标无法完成,也希望日活能创造出色的上升曲线。虽然现在回看,当时我们对市场还是过于乐观了。而最后一个目标算是给公司留的退路:虽然困难也很大,但是更多取决于我们自身的努力,淘客工具软件和商家市场相对成熟稳定,干扰因素少,所以这也是我们必须完成的目标。
我们依据新的KPI,重新调整了组织架构:CEO集中精力冲击融资,另外单独带领招商团队;业务合伙人冲击业务目标,下辖运营团队,同时兼管人事行政、财务;我冲击财务目标,依然管理产品设计、技术、软件销售客服。应该说由于我们对于业务目标的过于乐观而忽视了架构调整的不足:从*上说,CEO出身产品,对于产品有最深的认识,一直在外界了解市场和投融资情况,业务合伙人市场出身,我是技术出身;当时的现状是产品刚刚上线,而淘客社交市场还不明朗成熟,虽然社交电商已经风行多年,但是毁誉参半,而基于淘客的社交电商当时是广州的一家公司做成初具规模,市场和淘客的认可还不成熟;现在看来市场推广未见是合适的时机,从这方面上看,在产品形态尚未成型,市场效果有待验证的场景下,基于新的组织架构冲击业务目标,难度可想而知,这还在当前季度存在农历新年一个缺少运营的时间段的情况下,而我还曾幻想新年阶段的自然增长,可见我当时对于新业务的认知过于肤浅。乐观导致的另一个问题,我仅仅从形式上给予了业务的重点支持,单独抽调产品经理支持业务团队,并且保证业务团队的需求第一优先权的研发安排,但我本人并没有重点参与业务决策讨论,这如果在一个常规情境或者产品稳定的形态可行,而当时的状态就导致了我们的产品产出效率低下,并没有真正达到高效的支撑。
而财务目标,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来自于CEO带领的招商团队,由于我们现有规模和流量的约束,只能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收入,营收的大部分要来自于工具软件的销售。为了完成目标,我重新梳理团队:技术团队由于人员更迭,第一要务是保证业务的稳定交接,其次持续降低研发成本,第三为了长远的持久发展,规范团队流程,沉淀技术知识;产品设计团队由于支持业务繁多,提升产出和沟通效率势在必行;客服团队重新规划为CRM团队,同时承担销售及客服任务,销售任务拆解为每个月的活动收入以及活动计划,由于人手有限,必须提升客服反馈效率。
现在回想起来,要感谢自己多年的技术生涯,能让我从技术的角度反思其他职能团队的工作:我常想,为什么互联网时代一直是技术发展最快,为什么软件开发的进步如此神速?上帝为了阻止人类建造巴别塔,创造了各种语言,人类从此沟通不再,是语言,是统一的程序逻辑,相同的开发语言,当工程师们用着相同的逻辑思维,敲打相似的开发语言交流沟通时,当机器中流淌着相同的字节码时,我们再次有了重建巴别塔的能力。思考问题我们要换位,交流沟通我们要统一语言:所以你会发现当拥有相同领域语言的人一同做事时效率最高,随着团队的扩大,逐渐加入不同领域人群时,效率在不断下降,也许这就是众多公司推崇文化如出一辙,希望能创造一种统一的沟通语言、思维。而这一切在程序世界达到了统一,代码即语言,01即思维。
我再次扩大了技术团队的效率工具:WORKTILE。之前在前端团队加入后我们统一了计划任务的工具,现在加入了产品设计团队、CRM团队,大家统一在WORKTILE上更新自己的目标、任务、进度。统一了大家的在线文档管理工具:石墨。在产品团队推动统一在线设计工具。我的第一步需要统一大家的协助和知识管理工具,同时能让大家全天候了解现在的工作内容进展,也更加便捷的了解大家的沟通效率。而所有这些效率工具背后,都有着阿里云的默默支持,云上花开万千,云推动了整体的效率提升。到现在,协作工具市场也繁荣异常,我们能伴随着这些支持者一同成长,为他们的成长添砖加瓦,也是互利多赢吧。
最后为了最大限度的保障业务产出的质量,同时快速提升各个团队的沟通协作能力,将常规业务任务大幅提升为立项任务,按照项目管理流程来带领多团队的协作,我将立项任务逐一和各个团队Review,通过日会、里程碑来最大化的激发大家对质量和高效沟通的追求。
程序员有着最高的沟通效率,但是仍有瑕疵:要取得高质量的产品输出,就必须有着高度统一的架构思维、鲁棒性思维,必须有高密度的知识管理。由于存在交接的缘故,我趁势推动了CodeReview和团队内知识积累的高频率开展,同时加大云效在团队内的使用广度和深度。(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