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总结了Q2的成果后,我们制定了在Q2基础上翻番的Q3目标,这已经是相对保守,但是我们更需要KPI完成甚至是超额的那种喜悦了。
Q3我们做了组织架构调整,原来客户端负责同学,也是我们的合伙人之一,转做产品设计,我接手客户端团队,负责整个技术团队。因为业务方向的调整,所以原客户端团队面临人员流失的现状,客观现实就是我们自己也无法明确未来是否有移动客户端需求,直白的说可以明确的只有web&h5业务需求会持续推进。虽然已经非常明确客户端团队的现状,我依然将客户端团队的同学纳入到和后端、桌面端的统一管理中;人员不多,iOS、Android、Web&H5各1位同学,每天早上的站立会议,日常的计划安排我都会和他们一一确认。由于客户端的开发需求已经没有安排,也没有时间上的约束,尽管我内心认为不远的未来我们将重新启动客户端,我依然安排他们各自的学习提升,但是这种状态对于客户端的同学来说是难熬的,没过多久,iOS和Android的同学陆续离开了,Android由桌面端的负责同学接手,iOS由我们的合伙人接手。
这个阶段,后端依然在扩张招聘。从当时的业务发展来看,我们的需求依然巨大,人手紧缺,不过我招聘的时候,留意了一下候选同学的特点,我招了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不但做后端,而且有Android开发经验,一年后,他成为Android客户端的负责同学,这是后话。当时的后端在我看来稳固可依靠,有已经成长起来可以担当的小伙伴,也有快速成长为中坚的同学,需要再补充可培养稳定成长的新人。前端尽管需求不断,但是当时前端有两位同学支持,需求无法饱和,很难满足小伙伴的成长诉求,分离在所难免。在我接手后没多久,前端的一位同学也离开了。因此大概到Q3结束的时候,客户端其实就一位同学。但是我无暇顾及,因为我们遇到了更大的麻烦。
我们对Q3的美好预期,很快就被现实残酷的击碎:WX大面积封杀涉嫌程序控制的个人号和WX群。早在Q2我们就上线了面向WX的群管工具及功能,同样是现实所迫,QQ群购买转化的大幅度下降,群成员的严重流失,WX群及朋友圈导购的火爆,淘客社群很快向WX社群迁移,人们重新审视WX群的规则以及WX的稳定关系,这一切在电商看来都是QQ所无法比拟的属性;一个不恰当的比喻,QQ其实更像平台,去留之间无留念,其对群相对弱的管理规则,可能会一时热点兴起,又会逝如潮水,WX更像现实社交关系的线上投影,总让人难舍去留,所以商业化对于WX的负面总会大那么一点,就像后来ZXL说的,希望能引人向善(非原话),这让WX在商业化上很难做到去留两昆仑的豪迈。
回到炽热难耐的Q3,对我们来说却是寒冷彻骨,我们了解到封杀起于基于WX的大量灰产,*对于这些领域的整顿和打击,无法避免的波及到了正常的电商导购。虽然WX官方并未正式反馈对于电商特别是淘宝在WX的干预,但是事实是到Q4,基于淘宝导购的小程序,H5访问从申请到访问都无法如之前一样正常了。不过,人民群众的智慧是强大的,由于背后商业利益的巨大驱动,我们也加入到这一场轰轰烈烈的“攻防战”中。总结一下:
1、关于WX号,其实很多还是因为号本身有问题,由于淘客需要管理大量的群,而背后的人其实很少,所以有大量的机器号存在,这些号缺少真实正常的用户操作,只是在群里发图、发文字,很快被嫌疑了;另外,有不少购买了本身就存在污点的WX号,所谓的污点是指这些号在购买之前就涉嫌违规过,所以很容易被嫌疑;实际上,大多数正常使用的WX号并没有受影响;
2、关于WX群,这里面主要是群主,如果群主的WX号有问题,那么WX群就会有问题了;
3、关于链接和淘口令,链接很早就无法直接引导了,也不是这次的结果;淘口令成为了敏感词,所以不断更新的淘口令分隔符,就像猫鼠游戏一样乐此不疲;但是如果内容是淘宝商品图片和购买口令,一旦传播超过一定数量就会触发封禁,这就成为无数无备案域名的原始动力,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也发现居然还有搜狐快站这样的神奇存在。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诸如前面提过的图片问题,发送格式、形式、内容等等,整个Q我们就在不停的处理类似的问题;这一切问题现在看来,被新型的社交电商通过真实的人群应用给消弭了,问题还会有,只是没有以前那么严重了,为什么,也许在2017年WX被当做一个纯粹的平台来看待和应对了,而这不是WX所希望的。每个产品都有自己的性格、风格和价值观,如要持久,就要坚守,否则都要烟消云散。
我的团队不但要面临各种突发的封禁处理,还要快速了解我们新踏入领域的深度技能:开局顺利,很快就让我们进入深水区,在淘客导购领域,我们还是小白,导购的本质是通过推销商品获取广告收益,不像电商,售卖商品赚取差价,我们需要更深入了解淘宝广告体系的规则、阿里妈妈的规则;如何获取更高的收益,如何快速获取高性价比的货源渠道,不但要专研阿里妈妈,还要学习对手;当然,学习是我们的强项。
我也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原有客户端的开发模式和我带的后端团队有很大的差异,一方面客户端的开发强度和任务量之前并不高,一方面由于各条线人员不多,所以基本上没有规范的开发方式,虽然小伙伴都各自学习了许多先进的开发工具,手段,但实际上对于团队协作并没有太多的认识。很快,我就遇到了我接任以来的第一次危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