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深度学习需要熟悉一些简单的数学概念:Tensors(张量)、Tensor operations 张量操作、differentiation微分、gradient descent 梯度下降等等。
“Hello World”----MNIST 手写数字识别
#coding:utf8
import keras
from keras.datasets import mnist
from keras import models
from keras import layers
from keras.utils import to_categorical
# 加载MNIST数据集
(train_images,train_labels),(test_images,test_labels) = mnist.load_data()
# 定义网络架构
network = models.Sequential()
network.add(layers.Dense(512,activation="relu",input_shape=(28*28,)))
network.add(layers.Dense(10,activation="softmax"))
# 定义网络优化:优化算法、损失函数以及评价指标
network.compile(optimizer='rmsprop',loss="categorical_crossentropy",metrics=['accuracy'])
# 数据预处理:images 缩放到[0,1]之间
train_images = train_images.reshape(60000,28*28)
train_images = train_images.astype('float32') / 255
test_images = test_images.reshape(test_images.shape[0],28*28)
test_images = test_images.astype('float32') / 255
# 数据预处理:labels:one-hot 编码
train_labels = to_categorical(train_labels)
test_labels = to_categorical(test_labels)
# 模型训练
network.fit(train_images,train_labels,epochs=5,batch_size=128)
# 模型测试
test_loss, test_acc = network.evaluate(test_images,test_labels)
print('test accuracy:',test_acc)
# test accuracy: 0.9727
由上面的程序,我们了解了如何构建网络以及如何进行网络训练来识别手写字体
神经网络的数据表示
当下几乎所有的机器学习框架都使用tensors张量作为基本的数据结构。Tensor本质上是一个数据容器,大多数为数值型数据,也就是说tensor是存储数字的容器。矩阵是二维的张量,张量是任意维数的矩阵的推广(tensor的一个维度通常称为一个轴axis,而不是dimension)。
Scalars(0D tensors)标量--0维张量
只包含一个数字的张量tensor叫做标量scaler(或者0D tensor). 在numpy中,一个float32,或float64类型的数字是一个标量。可以通过tensor的ndim属性查看tensor的维度;张量的维度为0,同时维度也称为秩rank。
>>> import numpy as np
>>> x = np.array(12)
>>> x
array(12)
>>> x.ndim
0
向量(一维张量 1D)
一维数组称为向量,或一维张量。一维张量有一个轴axis;
>>> x = np.array([13, 31, 7, 14])
>>> x
array([13, 31, 7, 14])
>>> x.ndim
1
上述向量有5个条目,因此称为5维向量。5维向量和5维张量并不相同。5维向量指一个轴5个元素。5维张量有5个轴。
矩阵(二维张量 2D)
向量数组为一个矩阵,即二维张量。一个矩阵有二个轴。
>>> x = np.array([[5, 78, 2, 34, 0],
[6, 79, 3, 35, 1],
[7, 80, 4, 36, 2]])
>>> x.ndim
2
三维张量以及更高维张量
矩阵数组称为三维张量,可以看做是数字的立方体。
>>> x = np.array([[[5, 78, 2, 34, 0],
[6, 79, 3, 35, 1],
[7, 80, 4, 36, 2]],
[[5, 78, 2, 34, 0],
[6, 79, 3, 35, 1],
[7, 80, 4, 36, 2]],
[[5, 78, 2, 34, 0],
[6, 79, 3, 35, 1],
[7, 80, 4, 36, 2]]])
>>> x.ndim
3
3维张量数组形成一个4维张量,以此类推。深度学习中,一般操作0D~4D的张量。
核心属性
tensor张量由3个重要的属性:
- Number of axes轴的个数(秩)。3D tensor有3个轴。可以通过tensor的ndim属性查看轴的个数。
- Shape形状:数字元组,描述张量各个轴上的维度。张量维度为(),向量维度为(5,),2D张量维度(3,5),3D张量维度(3,3,5).
- Data type数据类型(dtype属性):张量中数字的数据类型,如float32,uint8,float64等等。
数据批量data batches
深度学习中数据张量的第一轴(axis 0)通常是样本轴(样本维度)---表示样本量的数目。MNIST数据集中,样本是数字图片。
此外,深度学习处理数据过程中并不一次性对整个数据集进行处理,通常会将数据集划分成若干个批量batches。比如:MNIST中128的小批量样本:
batch = train_images[:128]
生活中遇到的数据张量
- 向量型数据vector data--2维张量 ,形状(samples,features)
- 时间序列数据或序列型数据--3维张量,形状(samples,timesteps, features)
- 图片--4维张量,形状(samples, height, width, channels)或者(samples, channels, height, width)
- 视频--5维张量。形状(samples. frames, height, width, channels) 或者(samples, frames, channels, height, width)
Tensors 操作
所有的计算机程序最终都简化为二进制输入上的二进制操作(AND, OR, NOR 等),同时,深度学习网络中所有的转换也可以简化为数据张量上的张量操作,如 加、乘等。
逐元素操作element-wise operations
relu操作和加法运算是逐元素操作:独立应用于待计算张量中的每个条目。
比如加法运算的for-loop实现:
def naive_add(x, y):
assert len(x.shape) == 2
assert x.shape == y.shape
x = x.copy()
for i in range(x.shape[0]):
for j in range(x.shape[1]):
x[i, j] += y[i, j]
return x
广播broadcasting
上面实现的naive_add加法运算仅支持两个形状相同的二维张量。如果两个加法运算的张量形状不相同会发生什么?小张量会广播匹配到大张量上。广播由两步组成:
- 小张量会添加axes广播轴,以匹配大张量的ndim轴维度。
- 小张量在新添加的轴方向上重复以匹配大张量的形状。
举例来说,张量X形状为(32, 10),张量y形状为(10, ).两个张量相加。首先,添加一个新轴到张量y上,形状变成(1, 10);然后,在新轴方向上重复y32次,最终张量Y形状为(32,10),X、Y形状相同,可以进行加法运算。
但实际过程中并不会创建新的二维张量,影响计算效率。
def naive_add_matrix_and_vector(x, y):
assert len(x.shape) == 2
assert len(y.shape) == 1
assert x.shape[1] == y.shape[0]
x = x.copy()
for i in range(x.shape[0]):
for j in range(x.shape[1]):
x[i, j] += y[j]
return x
张量点积运算 Dot
dot点积操作最常用、最有用的张量操作。与逐元素操作相反,点积整合输入张量的所有条目。
def naive_vector_dot(x, y):
assert len(x.shape) == 1
assert len(y.shape) == 1
assert x.shape[0] == y.shape[0]
z = 0.
for i in range(x.shape[0]):
z += x[i] * y[i]
return z
tensor reshaping
reshape意味着重新排列张量tensor的行和列以满足特定的形状。Reshape之后的tensor与初始tensor包含的系数数目相同。
>>> x = np.array([[0., 1.],
[2., 3.],
[4., 5.]])
>>> print(x.shape)
(3, 2)
>>> x = x.reshape((6, 1))
>>> x
array([[ 0.],
[ 1.],
[ 2.],
[ 3.],
[ 4.],
[ 5.]])
基于梯度的优化算法
神经网络层对输入进行的数学转换为:
\(output = relu(dot(W, input) + b)\)
张量\(W\)和张量\(b\) 是网络层的参数,被称为网络层的权重系数或者可训练参数。这些权重系数包含着网络从训练数据中学到的信息。
起始这些权重参数用小的随机数赋值(称为随机初始化)。随后,基于反馈信号逐渐调整权重系数。调整过程称为训练过程。
训练过程通常需要反复进行:
- 获得训练数据X,y的一个batch 批量;
- 前向传播得到批量X上的预测值y_pred;
- 计算当前批量下的损失值:计算y_pred和y之间的差异度;
- 在损失函数减小的方向上更新权重系数。
随机梯度下降
一个可微分函数,理论上能够找到它的最小值:最小值点导数为0,所以需要找到所有导数为0的点,然后相互比较找到最小值。
神经网络中,意味着找到一组权重值,使损失函数最小。
mini-batch SGD可以描述为以下四步:
- 获得训练数据X,y的一个batch 批量;
- 前向传播得到批量X上的预测值y_pred;
- 计算当前批量下的损失值:计算y_pred和y之间的差异度;
- 沿着梯度反方向移动权重系数--例如:\(W -= step * gradient\),损失函数也因此减小。
随机是指每个小批量batch是随机在数据中挑选的。
小批量随机梯度下降的一种极端情况是随机梯度下降算法---全部数据形成一个批量,计算结果更准确,但效率比较低。
小结
- 学习指在训练数据上找到一组权重值使得损失函数最小;
- 学习过程:在小批量数据上计算损失函数对应权重系数的梯度值;之后权重系数沿着梯度的反方向移动;
- 学习过程的可能性是基于神经网络是一系列张量操作,因此能够使用导数的链式法则计算损失函数对应权重系数的梯度值;
- 两个重要的概念:损失函数和优化方法(需要在数据送到网络之前定义);
- 损失函数:在训练过程中最小化的函数,可以用来评估模型的好坏(越小越好,最小为0);
- 优化方法:计算梯度的具体方法,之后更新权重系数;比如有:RMSProp、SGD、Momentum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