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的最后一天,也是21世纪10年代的最后一天。在这个年代更替的时刻,我们或多或少会发现,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已经不仅仅是互联网时代,万物互联和行业智能的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在智能时代,数据会无处不在,网络连接也就变得愈发重要。也许有人会问:在新时代,用5G还是用Wi-Fi?答案一定是both。就好像今天你到了办公室就会连接Wi-Fi,尽管4G包月套餐已经是如此亲民——5G时代同样,5G和Wi-Fi必然是互补的,Wi-Fi更是我们无线接入的第一选择。既然如此,我们如何来用好Wi-Fi?本文将结合中国企业网市场份额第一的紫光旗下新华三集团,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山东大学两所高校的故事和专家观点,一起来探讨我们即将迈入的万物互联新时代的网络之路。
园区的网络之痛
对于园区公共网络,我们每个人都有切身体会,特别是,在今天视频内容已经成为主流的移动应用中,除了在家里,4G或许是更好的选择。换句话说,是广域网的4G技术推动手机了视频内容的爆炸性增长,但实际上,视频内容也反过来刺激了局域网的发展。“我们经过研究发现,视频内容是校园网中流量最大的部分,其中的规律是80%的用户访问了20%内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杨坚教授解释说,“很显然,网络中有大量的重复流量。如果网络对内容无感知,不仅会提升网络建设的成本,而且会造成网关安全隐患。因此,网络感知是中科大研究的重点,如何让网络具备记忆能力和思考能力,也是我们与新华三集团长期探索与合作的新焦点。”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杨坚教授
实际上,新华三集团与高校的合作由来已久。新华三集团网络产品线总体规划部总经理杨海军介绍说:“我们近几年与科研院所和很多高校展开了深入的合作,希望把好的技术从实验室里的知识成果转化成实际的应用,与此同时,新华三有一系列的制度流程保障,保证各方都能获益。”不久前,我国在高校发展建设领域提出了强院兴校、强校兴国的战略,信息化成为业务发展的推动力量,包括管理、育人、教学、服务整体模式的变革都需要信息化的支撑,这对于高校而言,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对于学校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对于网络供应商而言同样如此。山东大学(青岛)条件保障处副处长郭晓东回忆说,2016年山东大学在新建成的青岛校区选择与新华三集团合作搭建校园网。当时山东大学面临的挑战是,山东大学是一所三地八校园的大学,其中六个校区在济南,一个在青岛,还有一个在威海。山东大学希望校园网络具备统一覆盖三地八校区的能力,保证统一的认证和业务承载,最初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选择具备成熟校园SDN网络解决方案的网络供应商,新华三作为当时为数不多的SDN技术落地的供应商,双方一拍即合。
山东大学(青岛)条件保障处副处长郭晓东
“如今,我们山东大学也与时俱进,提出了新目标:服务于山东的新旧动能转换,让三地的校区成为重要的创新园区,服务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郭晓东表示,新时代要求校园网络不仅具备统一覆盖三地八校区的能力,还需要把能源的管理、智能安防的管理、教学、智慧教室的建设、3D视频会议和基于物联网的应用全部依托校园网,对于网络的管理水平需求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产学研一体
应该说,随着今年*提出的智能+战略,不仅仅是教育行业,所有行业如今都开始越来越重视数据的采集、管理和分析。要向智能+的方向去发展,就必然要构建算力、算法和数据这三大能力,对于网络设备来说也一样:新华三集团创新性地研发出在一块单板上融合GPU和CPU的网络AI模块SeerBlade,让网络设备具备AI数据分析处理算力。“在数据通路方面,新华三集团的智能融合管理专利技术可以达到100%无损网络通道,让产品既能达到应用需要,又能节能减耗。”杨海军表示。
新华三集团网络产品线总体规划部总经理杨海军
值得一提的是,在算法层面,新华三集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携手合作,借助对网络状态数据的分析进行算法上的研究和优化。“我们的核心工作就是需要把网络数据层面和智能计算层面的通道打开,包括针对指令集的优化和在数据格式上的优化,使得我们能够感知到更多关于网络状态的数据。”杨坚教授解释说,“我们可以从流量行为的角度进行分析,包括数据包大小的变化以及时间相关性等,来刻画网络应用,推理网络流量的类型。”就如同山东大学的案例一样,通过智能网络,不仅仅把更多的物连接进来,还需要对能源、对安防、对教学应用等进行网络管理。换句话说,今天的网络需要具备感知能力,才能更好地满足各个行业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也包括来应对未知的安全问题。“网络里面两个平台,一个是控制平台,一个数据平台。”杨坚教授认为,“SDN已经能把数据平台和控制平台从物理上接到中心,看整个网络的拓扑再来优化网络。如果把人工智能也嵌入到网络的节点上,就可以从网络的事件去发现规律形成知识库,由知识库来形成网络的智能感知,指导和驱动网络的运行。”
据了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新华三集团合作研发的智能交换机可以进行网络数据的预处理、提取和分析配比,通过这样的部署,网络设备能够自我分析认知网络的行为,形成闭环的知识链路。无疑,网络发展到现阶段,一方面是依靠物理侧的能力的增长,另一方面必须要借助智能的力量,基于知识驱动网络,来满足各个行业的应用场景。
4+N生态
正因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需求和智能+需求越来越大,新华三集团在今年4月份推出了“数字大脑计划”,以智能数字平台为基础,与生态伙伴开展智慧应用创新,共同为百行百业的客户打造属于他们的“数字大脑”。具体而言,“数字大脑”可以概括为“4+N”模式,其中4代表智能数字平台,包括数字基础设施、主动安全、业务能力平台和统一运维,而N则代表了新华三集团与生态伙伴共同打造的智慧应用生态。比如,智能感知网络就是新华三集团“数字大脑计划”中的数字基础设施之一,同时涵盖了主动安全和统一运维的能力;同时,新华三的Oasis绿洲物联网平台,还具备不同协议的泛连接功能,包括LoRA、NB-IoT、Wi-Fi、5G等,把不同协议互联到一个平台,可混合组成一张网,自动进行统一管理。在万物互联时代,单单有技术还不够,因为各行各业的应用场景千变万化,这就需要借助生态的力量。新华三“数字大脑计划”除了产学研的融合,还包括技术融合创新、合作模式创新、服务能力提升、数字化人才培养、以及数字化生态平台建设等等。新华三集团在网络领域,不仅和中国科技大学、山东大学达成了密切的落地合作,同时还与包括鹏城实验室在内和众多生态伙伴进行了开放合作。“新华三的部分源码与我们共享,在开放网络及边缘计算还有400G高速网络等领域,我们合作得很愉快。”鹏城实验室网络通信研究中心副主任汪漪介绍说,“如今随着边缘计算技术、AI计算和大带宽技术的成熟,网络需要有存储计算的能力,鹏城实验室开发的网络存储卡与新华三的交换机配合,可以做很多安全类和测量类的功能出来,满足新的客户需求。”
鹏城实验室网络通信研究中心副主任汪漪
换句话说,IT基础架构中不仅仅是计算和存储能够紧密融合成为超融合,而且网络和计算以及存储之间的结合度也越来越高——网络成为万物互联的中间连接层,可以有巨大的想象空间。杨海军认为,“智能联接是‘数字大脑’的神经系统,智能联接奠定了‘数字大脑计划’的核心基础,从技术发展和商业发展两个维度进行双轮驱动,不断推陈出新。”或许未来,在IoT时代,网络不仅是物联网的接入端,也是百行百业不同应用的基础平台和中台。这时候,生态合作就愈发重要——联合行业合作伙伴打造生态应用,助力百行百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是下一个十年新华三的目标,也是百行百业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