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十年书单之自卑与超越:第88本书

88.自卑与超越

在《活着》里,余华说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在这本书里,作者认为,人只有与他人发生联结,才能感受到生活的意义。也就是说,人并非孤立而活,我们的意义就在于与他人合作时所能贡献出的力量。

本书是围绕人生三大课题:社交,工作和爱情来讲的,对精神病,罪犯的形成原因也有解释,这是我看的第二本有关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书,但是对我的帮助没有《被讨厌的勇气》这么大,书中的部分观点我也不算认同,只能说看书不必评好坏,吸收那些对自己有用的部分即可(但是看什么样的书是有必要选择的)。

这本书提到了和自卑有关的内容,原文已记不清,下面根据个人理解进行简述。首先学会区分“自卑情结”和“自卑感”。一般而言,因为害怕失败、被人歧视或嘲笑而导致做事缺乏自信畏首畏尾的人是“自卑情结”,而“自卑感”则来自于现实中人们达不到自己期望水平时所产生的落差感。

“自卑感”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催人奋进的,一个能够正视自己的这种自卑心理的人,会凭借自己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来尽可能地弥补这种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同时,倘若他意识到这道差距有自己跨不过去的部分,他也不因此而沮丧失落,而是会客观评估自身的条件和水平,通过动态调整目标而促使自己不断进步。

患有“自卑情结”的人则常常无法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他们和有“自卑感”的人最大的区别在于产生自卑心理的参考点的不同。前者在觉得现实生活不如意时,总是把失败怪罪到那些自己无法改变的部分,比如,“我成绩这么差,是因为我的父母没有给我提供好的教育和生活环境”,又或者“那个人不喜欢我,是因为我长得丑”,这类人将注意力过多的放在了既定的事实上,忽略了自己可以改变的部分,无法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后者在察觉到已有的不足时,尽管也会感到一定的挫败,但他们会提升每一项可以提升的部分,从而最大程度地抹平现实和理想之间的落差。比如,“现在成绩是有点差,但我已经知道是数学/物理拖了后腿,我要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来重点攻克”,又或者“物质条件确实暂时无法改善,那就好好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和“自卑情结”相对应的是“优越感”,其实“优越感”就是形态上更为隐蔽的“自卑情结”,另一个更为相似的词则是“虚荣心”。有句话说,越缺啥就越想炫耀啥,说的就是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发现有的人总是会有意无意地表现出自己优于他人的部分,当然,这也无可厚非,毕竟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在某一项上出众,从而获得他人的认可,而这也是为了满足我们在社会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的需要。然而问题在于,有的人错误的认为,只有在某项事物上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才会突显自己的重要性,这样的人并不是要满足自己的社会需要,而是试图在该项事物上获得凌驾于他人之上的心理快感,同时掩盖自己缺失了某种精神需求而导致的不安和空虚感。一个很明显的“优越感”的例子是:一个条件并不宽裕的人,为了成为他人眼中羡慕的对象,而节衣缩食甚至贷款去买昂贵的物什,并不断向他人炫耀这些代表金钱或地位的东西。

上一篇:88. 合并两个有序数组(简单)


下一篇:算法笔记-问题 C: Be Unique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