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RPA效用最大化的业务流程应具备的5大特征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RPA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银行、保险、制造、零售、医疗等众多行业领域,成为助推企业数字化转型不可缺少的力量。

然而,对企业而言,为达到成本效益最大化、有的放矢地部署RPA机器人,就必须要明确RPA适用于怎样的业务流程。

实际上,RPA机器人并非所有业务流程都能胜任,其应用场景需要符合两大要点:大量重复(使RPA有必要)、规则明确(使RPA有可能)。

图片


流程应用RPA的5大特征

具体而言,RPA的适用业务流程通常具备以下特征:

1.流程固定、基于规则

基于规则的固定流程,只需按部就班地点击按钮或进行其他机械化操作即可完成。

例如:

财务流程中的自动结转凭证、内部往来对账、结汇、关账等业务,流程固定、规则明确,都可以通过RPA机器人实现自动化操作。

2.高重复性、低附加值

对企业而言,简单重复的大批量工作,其附加值往往较低。在实际场景中,这类工作占用人力多,产生的效益却很低。

例如:

服装企业在订单处理流程中,需要通过人工统整并逐一输入至订单系统。仅是不断输入数据、复制粘贴等简单动作,就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成本。不仅不利于员工个人能力的发挥,还可能导致员工流动性较高。

RPA的介入,可有效提高处理订单效率,让员工专注于更有价值的工作。

3.大批量、易出错

部署RPA机器人,存在一定的开发周期与投资成本,适用的业务必须具备合理的投入产出比。大批量的工作,本身就意味着占用大量人力,不仅耗时费力,而且容易出现失误和错误。

例如:

在大量数据的计算、核对、整合、验证的过程中,由于数据处理工作量大,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去处理,导致人员占用高、人力成本高,还往往容易出错。

而借助RPA机器人,能够批量处理数据,数据处理速度快,并且能够大大提高处理的准确性。

4.全天候、不间断

传统工作模式下,职员日工作时间有限(普遍为8小时/工作日),有效工作时间基本为5×8小时。业务高峰期,职员工作强度高,正常上班时间难以完成业务处理,办公效率会大幅下降,可能导致业务积压。

例如:

企业应付业务量大时,大量积压的银行回单和记账凭证待匹配、进项发票待查验认证。

而RPA机器人由于是基于机器处理的程序,因此可以全天候高效地工作,并且可以弥补人工操作容忍度低、峰值处理能力差的缺点,更适用于7×24小时业务。

5.跨系统、无接口

企业内部不同系统、业务平台之间往往存在数据壁垒。员工不得不往返于多个系统平台,手动搬运、处理各种数据信息。这一过程不仅低效耗时,准确性也无法保证。跨部门获取数据信息也相对滞后。

在异构系统间数据接口开放存在困难的情况下,使用RPA机器人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

RPA具有“非侵入性”,可集成在多个系统平台,通过界面元素的抓取和自动化操作,轻松实现无接口的数据获取和写入,且不会改变企业原有的信息系统架构。

上一篇:如何用RPA机器人抗击疫情


下一篇:RPA推动物流迈向智能时代丨物流业应用RPA的10大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