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我曾经去过

黑洞——我曾经去过

    就在昨天2019年4月11日,人类首张黑洞照片问世,室女座超巨椭圆星系“M87”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它的质量是太阳的65亿倍,距离地球大约5500万光年。
   对于这个好像我们谁都总提,但从未有人亲眼存在的天体,人类第一次用自身的科技力量凝视到了她的庐山真面目。
         但其实有哪些一群人,对这个影像、这个天体却非常熟悉, 因为这群人就生活在EVE,每天都穿梭在黑洞里。

黑洞——我曾经去过
黑洞——我曾经去过
这就是EVE中的黑洞。
黑洞,又叫 虫洞(Wornmhole),又称爱因斯坦——罗森桥,是1916年奥地利物理学家路德维希·弗莱姆首次提出的概念,1930年代由爱因斯坦及纳森·罗森在研究引力场方程时假设的,宇宙中可能存在的连接两个不同时空的狭窄隧道。
EVE中基于虫洞理论构建出了星际旅行的通道——星门。
黑洞——我曾经去过
星门的建造是基于人工虫洞,且由双星系统中的引力共振形成的。宇宙中充斥着数以百万计的“虫洞”,但很少有直径超过10万公里的,而这个宽度正是太空飞船安全航行的最低要求。星门主要是由一种被称作超大玻色子球体组成,基于中等质量的基础力场,且与引力波强烈作用。该天体中充满了超大玻色子等离子体,它们会反射引力波。通过调整该等离子体的密度,反射高频引力波从而抵消切变张力,产生的辐射会被贮藏在天体中,共振点的内部重应力会如网状稳定增长,最终形成高曲率的触手。“虫洞”的超强力场可以通过“负能量”(或称“暗物质”,指不与电磁力产生作用、无法通过电磁波的观测时行研究的物质)来中和,即注入利用Casimir效应由量子产生的负能量,抵制虫洞缩为密度无穷大或接近无大的“黑洞”趋势,虫洞便允许信号和物体安全地穿越,达到稳定“虫洞”能量场的作用。 因此可以利用引力耦合负能量,通过巨大的质量和密度扭曲时空,产生稳定虫洞,并在虫洞两端使用大量的超密物质,如中子星材料,修建直径数亿英里的环形跳跃门,用高压充电,让环形以光速旋转,使两点间瞬间移动成为可能。
(待更,今天没时间了,改天会说一下在黑洞中的感受)

上一篇:[源码解析] PyTorch 流水线并行实现 (5)--计算依赖


下一篇:【元数据】元数据存储系统管理演变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