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篇关于javascript模块化AMD,CMD,CommonJS的学习总结,作为记录也给同样对三种方式有疑问的童鞋们,有不对或者偏差之处,望各位大神指出,不胜感激。
本篇默认读者大概知道require,seajs的用法(AMD,CMD用法),所以没有加入使用语法。
1、为何而生:
这三个规范都是为javascript模块化加载而生的,都是在用到或者预计要用到某些模块时候加载该模块,使得大量的系统巨大的庞杂的代码得以很好的组织和管理。模块化使得我们在使用和管理代码的时候不那么混乱,而且也方便了多人的合作。
2、那些规范们:
(1)、CommonJS 是一个有志于构建 JavaScript 生态圈的组织。整个社区致力于提高 JavaScript 程序的可移植性和可交换性,无论是在服务端还是浏览器端。
a group with a goal of building up the JavaScript ecosystem for web servers, desktop and command line apps and in the browser.
一个有目标的构建JavaScript生态系统Web服务器组,在浏览器和命令行应用程序和桌面。(他自己wiki上这么说的)
这个组织呢制定了一些规范 (可以去他们网站看看 http://www.commonjs.org/)包括CommonJS Modules/1.0 规范,我们平时所说的commonjs规范,说的就是这个了。
“The CommonJS API will fill that gap by defining APIs that handle many common application needs, ultimately providing a standard library as rich as those of Python, Ruby and Java. ”--(出自 http://www.commonjs.org/)
所以说Commonjs是一个更偏向于服务器端的规范。Node.js采用了这个规范。 根据CommonJS规范,一个单独的文件就是一个模块。加载模块使用require方法,该方法读 取一个文件并执行,最后返回文件内部的exports对象。
他又说了,可以用在下面这些场景 ,所以他更明显的偏向服务器端。当然你也可以把它用在浏览器里边(他们自己说可以)。
- Server-side JavaScript applications
- Command line tools
- Desktop GUI-based applications
- Hybrid applications (Titanium, Adobe AIR)
(2)、AMD规范
Commonjs解决了模块化的问题,并且可以用在浏览器中,但是Commonjs是同步加载模块,当要用到该模块了,现加载现用,这种同步机制到了浏览器里边就有问题了,加载速度啊啥的(览器同步加载模块会导致性能、可用性、调试和跨域访问等问题)。
鉴于浏览器的特殊情况,又出现了一个规范,这个规范呢可以实现异步加载依赖模块,并且会提前加载那就是AMD规范。AMD可以作为CommonJS模块一个中转的版本只要CommonJS没有被用来同步的require调用。使用同步require调用的CommonJS代码可以被转换为使用回调风格的AMD模块加载器(https://github.com/amdjs/amdjs-api/wiki/AMD-(%E4%B8%AD%E6%96%87%E7%89%88) (它说的)。
下面是一个使用了简单CommonJS转换的模块定义(它是amd规范的一种用法):
define(function (require, exports, module) { var a = require('a'), b = require('b'); exports.action = function () {}; });
所以说AMD和Commonjs是兼容的,只要稍稍调换一下调用方法就实现了同步加载(我很怀疑amd也是在commonjs基础上加了个壳,然后并没有找到其他的神马说明和支持的文字,找到了一定加到这)。
看一下AMD规范你会发现,AMD基本都是提前说明依赖模块,然后预加载这些模块,实际上这就要求你提前想好这些依赖,提前写好,不然写代码过程中要回到开头继续添加依赖。
(3)、CMD
不知道是不是针对这个问题,淘宝的玉伯大牛搞了个seajs出来,并声称这个规范是遵循CMD规范的,然后给出了这个规范的一个连接(打开会发现draft字样)。关于这个规范呢玉伯在知乎是这么说的
”AMD 是 RequireJS 在推广过程中对模块定义的规范化产出。
类似的还有 CommonJS Modules/2.0 规范,是 BravoJS 在推广过程中对模块定义的规范化产出。
还有不少⋯⋯
“
所以这个规范实际上是为了Seajs的推广然后搞出来的。那么看看SeaJS是怎么回事儿吧,基本就是知道这个规范了。
同样Seajs也是预加载依赖js跟AMD的规范在预加载这一点上是相同的,明显不同的地方是调用,和声明依赖的地方。AMD和CMD都是用difine和require,但是CMD标准倾向于在使用过程中提出依赖,就是不管代码写到哪突然发现需要依赖另一个模块,那就在当前代码用require引入就可以了,规范会帮你搞定预加载,你随便写就可以了。但是AMD标准让你必须提前在头部依赖参数部分写好(没有写好? 倒回去写好咯)。这就是最明显的区别。
3、共生共处
由于CommonJS是服务器端的规范,更另外两个标准实际不冲突。
AMD在国外用的更多,当然国内也是不少的,jQuery1,7版本开始使用,Dojo在1.6版本开始用,这已经能够证明它足够牛x了。
CMD当然也有很多人在用,但是基本都集中在国内,Seajs官网就展示了一大堆牛逼的公司在用(包括爱奇艺,腾讯微博,支付宝,淘宝等一大堆,去这看看http://seajs.org/docs/),估计小的不出名的也不计其数了,毕竟很多公司招聘都要求会seajs嘛。
所以三个规范目前都挺好(其实也主要是因为js么有自己的模块加载机制,es6出来之后不知道会怎样)。
当我们写一个文件需要兼容不同的加载规范的时候怎么办呢,看看下面的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
( function (root, factory) {
if ( typeof define === 'function' && define.amd) {
// AMD
define([ 'jquery' , 'underscore' ], factory);
} else if ( typeof exports === 'object' ) {
// Node, CommonJS之类的
module.exports = factory(require( 'jquery' ), require( 'underscore' ));
} else {
// 浏览器全局变量(root 即 window)
root.returnExports = factory(root.jQuery, root._);
}
}( this , function ($, _) {
// 方法
function a(){}; // 私有方法,因为它没被返回 (见下面)
function b(){}; // 公共方法,因为被返回了
function c(){}; // 公共方法,因为被返回了
// 暴露公共方法
return {
b: b,
c: c
}
})); |
这个代码可以兼容各种加载规范了。
4、AMD和CMD的区别
下面这几点是玉伯在知乎上说的。
2. CMD 推崇依赖就近,AMD 推崇依赖前置。
( 好吧~第四点是不多说了。。。。。。。。。)
5、AMD和CMD的一些相同
都有difine和require,而且调用方式实际都可以添加依赖参数,也就是说都可以用提供依赖参数的方式来实现预加载依赖模块(但是不推荐因为 注意:带 id
和 deps
参数的 define
用法不属于 CMD 规范,而属于 Modules/Transport 规范。---来自:https://github.com/seajs/seajs/issues/242)。
AMD也可以在factory中使用require来现加载用到的模块,但是这个模块就不会预先加载,属于用到才加载的同步加载了。
var a = require('a'); // 加载模块a
有不妥之处,欢迎斧正。
参考资料:
http://wiki.commonjs.org/wiki/CommonJS
https://github.com/amdjs/amdjs-api/wiki/AMD
https://github.com/seajs/seajs/issues/269
https://github.com/seajs/seajs/issues/242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351507
http://blog.jobbole.com/49290/
http://www.cnblogs.com/qianshui/articles/4930892.html
http://blog.chinaunix.net/uid-26672038-id-4112229.html
转自:http://www.cnblogs.com/qianshui/p/5216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