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d()与connect()——计网中socket的使用

搬自c语言中文网:http://c.biancheng.net/cpp/html/3033.html

Socket()函数用来创建套接字,服务器要用bind()函数将套接字与特定的IP地址和端口绑定起来,这样流经该IP地址和端口的数据才能交给套接字处理:客户端用connect()建立连接。

bind() 函数

1 int bind(int sock, struct sockaddr *addr, socklen_t addrlen); //Linux
2 int bind(SOCKET sock, const struct sockaddr *addr, int addrlen); //Windows 

sock 为 socket 文件描述符,addr 为 sockaddr 结构体变量的指针,addrlen 为 addr 变量的大小,可由 sizeof() 计算得出

 1 //创建套接字
 2 int serv_sock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IPPROTO_TCP);
 3 
 4 //创建sockaddr_in结构体变量
 5 struct sockaddr_in serv_addr;
 6 memset(&serv_addr, 0, sizeof(serv_addr));  //每个字节都用0填充
 7 serv_addr.sin_family = AF_INET;  //使用IPv4地址
 8 serv_addr.sin_addr.s_addr = inet_addr("127.0.0.1");  //具体的IP地址
 9 serv_addr.sin_port = htons(1234);  //端口
10 
11 //将套接字和IP、端口绑定
12 bind(serv_sock, (struct sockaddr*)&serv_addr, sizeof(serv_addr));

sockaddr_in 结构体

struct sockaddr_in{
    sa_family_t     sin_family;   //地址族(Address Family),也就是地址类型
    uint16_t        sin_port;     //16位的端口号
    struct in_addr  sin_addr;     //32位IP地址
    char            sin_zero[8];  //不使用,一般用0填充
};

  

in_addr 结构体

struct in_addr{
    in_addr_t  s_addr;  //32位的IP地址
};

in_addr_t 在头文件 <netinet/in.h> 中定义,等价于 unsigned long,长度为4个字节。也就是说,s_addr 是一个整数,而IP地址是一个字符串,所以需要 inet_addr() 函数进行转换,例如:

unsigned long ip = inet_addr("127.0.0.1");
printf("%ld\n", ip);

 

为什么使用 sockaddr_in 而不使用 sockaddr

struct sockaddr{
    sa_family_t  sin_family;   //地址族(Address Family),也就是地址类型
    char         sa_data[14];  //IP地址和端口号
};

bind()与connect()——计网中socket的使用

sockaddr 和 sockaddr_in 的长度相同,都是16字节,只是将IP地址和端口号合并到一起,用一个成员 sa_data 表示。要想给 sa_data 赋值,必须同时指明IP地址和端口号,例如”127.0.0.1:80“,遗憾的是,没有相关函数将这个字符串转换成需要的形式,也就很难给 sockaddr 类型的变量赋值,所以使用 sockaddr_in 来代替。这两个结构体的长度相同,强制转换类型时不会丢失字节,也没有多余的字节。

可以认为,sockaddr 是一种通用的结构体,可以用来保存多种类型的IP地址和端口号,而 sockaddr_in 是专门用来保存 IPv4 地址的结构体。

 

上一篇:Face-网络协议


下一篇:简单的服务器 UDP版本 熟悉其 API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