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八年经验的设计总监聊了两个小时,把收获分享给大家。



今天与一位工作经验八年以上的总监级设计师聊了两个小时,受益匪浅。睡前零零碎碎写一写我的收获,分享给大家。


收获一:网络上的教程、经验分享不必看太多。


大部分内容都是经过粉饰的,并且不与个人经历有契合的话很难产生共鸣。这个时代浮躁的年轻人很多,好为人师、博取关注的人也很多,因此很难说他们所表达的内容真正能对新人有正面的引导,并且对于多年工作的人来说,这些信息漏洞百出。有些教程,会手把手教你建立多少像素的画布、设置多少透明度的阴影,但这些过程对自我学习是非常有害的,往往过程背不下来,也无法知晓背后的缘由(我有段时间也喜欢看这样的教程,所谓的自 High)。看到一个内容,想办法用自己的方式去实现、去感知、去对比,遇到技巧上的问题再请教前辈,这样摸索出来的收获,更加真切和实用。


收获二:学习需要与时俱进。


除了反复做业务和产品方面的工作,更要多多关注世界上其他设计师在做什么事,用什么工具。这个时代,设计师和程序员可能是最需要自主学习,也最能够自我推动学习新知识的人,因为原地踏步很快就会被淘汰。真心奉劝大家在工作中一定要给自己留出自我学习的时间,去拓展视野和技能,而领导也千万不要觉得员工上班时间学习新东西是工作不饱和的体现。实习的时候,阿里在绩效考核的时候都要求至少百分之二十的个人成长,只有业务贡献而没有自我成长的设计师,也是不够合格的。


收获三:知识与技能的完整性非常重要。


今天聊的设计师最早从广告公司做起,做过店铺招牌、也做过宣传卡片,对于纸张的材质、厚度、喷墨量等东西都非常有经验,当他进入互联网之后,一度觉得这些东西都没有用了,似乎只要绘制平面作品、UI 即可完成工作。而当一定阶段之后,他会发现所有这些东西又都回来了,互联网产品需要做地推,他甚至可以直接列一份报价单给供应商。


初级的设计师(像我这样的,连师都称不上)可能只会画一些简单的界面,Logo、完整的 VI 体系都不会做,这就是知识结构不完整的表现。而现在可能还要求设计师能够对技术有所了解,至少要知道什么东西是通过什么方式开发出来的。最近在看《乔纳森传》,有提到他早期的作品就不仅仅是产品外形,一个概念电话的设计甚至可以拆开,看到里面的零件和结构——他在完整地考虑产品设计。


收获四:三年工作经验和十年工作经验的设计师,有时候仅仅从作品上看起来是差不多的。但实际上,经验的差距你无法想象。


也许十年经验设计师的作品,三年的设计师也能快速做出来,但内在的经验、工作能力的差距却是巨大的。十年的设计师在知识完整性上、项目把控能力上、逻辑与表达能力上都完爆三年的设计师,而且这些绝不是所谓『虚』的能力,反而是经验积累的产物。都说设计的本质是解决问题,那么经验正是解决问题的武器,通过之前的经验更可以衍生出新的解决方案,帮助团队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

上一篇:交互设计师:哪些需求该接?


下一篇:交互设计师的第15天:当我以为要去谈个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