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均来自B站王道考研(侵删)
1.静态链表:
- 静态链表:分配一整片连续的内存空间,各个节点集中安置
- 静态链表的每个节点,都包含了:数据元素、下一个结点的数组下标(游标),游标充当“指针”,单链表中每个节点存放的指针,只不过指针指明了具体的内存地址,而游标指明了下一个元素存放的数组下标
- 单链表中的表尾元素的*next指针指向NULL,而在静态链表中如果想表示这个结点是最后一个节点,则可以将它的游标设置为-1(即游标为-1表示已经到达表尾)
- 0号结点充当头结点
- 设每个元素的大小为4B,每个游标的大小也为4B(每个节点共8B),设起始地址为addr,则头结点指向的下一个结点地址为:addr+8*n(n为接下来的结点的数组下标)
2.用代码定义一个静态链表:
#define MaxSize 10 //静态链表的最大长度
struct Node{ //静态链表结构类型的定义
ElemType data; //存储的数据元素
int next; //下一个元素的数组下标
};
void testSLinkList{
struct Node a[MaxSize]; //数组a作为静态链表
//....
}
//书本代码:
#define MaxSize 10
typedef struct{
ElemType data;
int next;
}SLinkList[MaxSize];
//等价于:
#define MaxSize 10
struct Node{
ElemType data;
int next;
};
typedef struct Node SLinkList[MaxSize]; //可以用SLinkList去定义一个长度为MaxSize的Node型数组;
void testSLinkList{
SLinkList a;
//上面这一行等价于:struct Node a[MaxSize];
//......
}
3.简述基本操作的实现
-
初始化静态链表:把a[0]的next设置为-1,将其余的空闲结点的游标设置为-2,以便于后面寻找空余结点时进行判断
-
查找:从头结点出发挨个往后遍历节点
-
插入位序为i的结点
①找到一个空的结点,存入数据元素
②从头结点出发找到位序为i-1的结点
③修改新的结点的next
④修改i-1号结点的next
-
删除某个节点:
①从头结点出发找到前驱节点
②修改前驱节点的游标
③被删除的结点的游标设置为-2
4.总结:
-
静态链表:用数组的方式实现的链表
-
优点:增、删操作不需要大连的移动元素,只需要修改相关的结点的游标即可
-
缺点:不能随机存取,只能从头结点开始依次往后查找;容量固定不可变
-
适用场景:
①不支持指针的低级语言
②数据元素数量固定不变的场景(如操作系统的文件分配表F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