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整个IT产业的发展,依赖的是CPU能力的提升,也就是计算能力的提升。但受限于摩尔定律,CPU的运算能力要经历18月才能提升一倍,一定程度上也就限定了IT产业的发展。但整个IT产业的发展,还有一个重要推动因素,那就是网络。当网络语言统一之后,将各种计算设备连接在一起,也能提升整个世界的运算能力。这样,IT产业便可以不再依赖于单个计算机的运算能力提升,也能不断增加新的计算设备。
但在这种网络设备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原来的人工组网的方式也就变得越来越繁琐,不能满足社会快速组网的需求。这也是SDN(软件定义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重要原因。
在创办大地云网之前,殷康在思科中国研发中心担任CTO,SDN也正是他研究的技术之一。在他看来,中国在SDN技术上与美国还有很大差距,但中国的市场更为宽阔和特殊,“双11一天的全网流量能够达到平时的5、6倍,这是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遇到的。”而这种情况,则正是SDN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于是在2015年10月,殷康从思科离职创业,成立了大地云网,专注于提供基于云计算及SDN/NFV技术的解决方案。简单来说,大地云网提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接入云,这也是大地云网目前最为主要的产品。对于企业来说,公有云价格便宜,但也只是提供了企业所需基础设施服务中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但在安全策略方面,确是其软肋;私有云虽然安全,但价格昂贵,运维成本也高,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说并不现实。
而接入云的做法是,通过在一些创客园区内部署服务器,在小微企业和互联网连接的第一个跳点上建云,并只服务于这些小微企业,成为一个介乎于公有云和私有云之间云计算平台。除了能提供基础的网络服务外,借助于NFV(网络功能虚拟化)技术,接入云还能为小微企业提供自助管理和监控,防火墙,应用策略、IP地址分配等服务。
但在计费策略上,接入云又和市面的公有云一样,价格甚至能比共有云还低。原因在于,第三方公有云除了要承担服务器成本外,还要向运营商上采买光纤等管道资源,但接入云因为就部署在小微企业所在的创客园区,所以并不需要进行相关资源的采买。
第二类,在数据中心内部通过开源SDN控制集群,帮助其实现控制层和数据层的解耦,其作用效果类似于36氪此前介绍的云杉网络。通过软件控制,可以提升数据中心的网络的弹性、扩展性,以及自动化部署、维护能力。
第三类,为运营商提供SD-WAN解决方案。当前的电信运营商所拥有的服务器设备大多是由华为、思科所提供的,但这些设备的维护和配置方法都不尽相同,设备也不一定支持软件编程的能力。所以当客户提出开通某项业务的需求时,运营商只能用传统的方法来进行配置服务器等设备,这样一来往往可能就要花费数天甚至更长的时间。
而大地云网当前在做的事情便是为运营商提供SD-WAN技术。作为SDN技术的一个分支,SD-WAN也是希望通过软件来控制运营商所有不同厂商的设备,实现自动化配置和业务编排。这样一来,运营商通过SD-WAN技术便能做到对客户服务的进行端到端控制。这也意味着运营商可以在一天之内甚至更短时间内完成客户的服务请求,帮助客户搭建站点。
第四类则是为一些大型(跨国)企业提供SD-WAN解决方案。当一些企业在全国各地或者不同国家都设有分支时,因为跨跃了不同网络服务提供商,其网络是不能保证端到端的网络质量的,在视频会议或者业务传输时,往往容易发生卡顿和丢包现象。大地云网则会利用SDN-WAN技术,通过在不同终端上布置软件控制器,实时监测不同网络线路的网络质量,来自动找到一条更为通畅的的线路来进行流量的传输,以此来保障其业务的体验。通过这样的办法,企业也能降低光纤资源的采买费用。
目前,大地云网还主要以项目的形式在承接业务。据介绍,公司现在已承接7个与国内OTT运营商、大型企业和电信运营商等单位合作运行的项目,项目周期在一两个月至两年之间。根据企业不同的需求,其收取的费用也不等。
“项目能够公司带来最为直接的营收回报,但没有产品线,会给公司的长期营收带来影响。”殷康表示,“在做项目的时候,我们也会慢慢提炼出我们的产品线。这些产品不会强调与单一应用的完美融合,而是会注重其可扩展性。”
此外,殷康认为人才会是这个行业很重要的一个壁垒,“这个行业是‘工农结合’的行业,所有从业者要既懂编程(码农),又懂网络(网工),这样的人才是不多的。”而在网路这一块,殷康又强调了“积累”,从业人员必须要懂的网络的发展历史,只有知道此前网络所存在的问题,已经解决了什么问题,才能知道现在要解决什么问题。
现在大地云网团队规模在40人左右,多来自思科、IBM。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在上海设立了研发分部,至于融资方面,殷康则表示“公司此前接受了一些私募团队、大企业以及国家创新拨款的投资,现在资金能够支持团队再发展3年。”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