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程序设计课程师生互动(2012年春第8周)

【知识总结】

  • 运算符的重载实质上就是为某一要用的运算符赋予一定的功能,使其实现自己要实现的运算。运算符的重载可读性强!
  • 在实现友元函数时括号内忘了该怎么正确书写,最后出了好多错误啊!不过我感觉它出的值,下次就记住了,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了!
  • 在编写此程序时,要善于利用已实现的运算符功能,此外,要善于利用this指针。
  • 在编写过程中要善于撞错,会有利于自己以后少出错!
  • 为什么在比较大小的时候不能用两个分数直接做差判断是否大于零啊?【你的想法灰常好,可以这样做】
  • 定义了运算符的重载感觉c++的功能更强大了。【学会了,你也更强大了。】
  • c2.get_add() =get_add()+c.get_add() ;  是函数和函数不能运算吗??? 【c2.get_add() =get_add()+c.get_add() ; 函数名就取得让人一头雾水。关键在于函数调用不能作为赋值运算的左值。c2.get_add() 本身是要返回值的,你还给它硬赋值。你让铅球喝稀饭,可能吗?】
  • 通过函数定义实现运算符的重载,可见在大的工程中会是用户程序易于编写、阅读和维护。在我们现在的程序中虽然这种优越性体现不出来,但却是为以后打基础·····【现在做的,已经是大工程中追求的了。要看到自己开始推这扇门了……】
  • 这个程序有点长但是不算难,有很多步骤都是重复的 ,只要有耐心,做出来还是很简单的。【你的体会是对的,长而不难,但这个长对你们的意义也不小。】
  • 写了这么多!!!快累死了【我百感交集哪!】
  • 代码太长了,虽然不难,但打的很辛苦!【这也是基本功。】
  • 老师在取负运算符中时都取负还是只有一个取负?【我做错了,原文中加了注释。】
  • 运算符的重载竟使类的功能如此强大呀!!【类中还有更精彩的呢】

【编程感悟】
  • 写完程序改错已成习惯,如果没错会显得不自然。笔试该咋办呢?? 【有方便机时,会对机器产生依赖。这是对的。但作为一种修为,出手就对,慢慢实现。我强调提前准备,一是为了效率,也是希望同学对机器的依赖少一些。】
  • 没有找到什么原因,出来的结果最后三个不大对....还请那位仁兄帮帮忙..【我没有时间给你看了,向老雷学习,论坛上发贴求助吧。】
  • 昨晚第二个感觉第三个比较轻松一些,同时在做第三个任务的时候,想到第二个任务中有些漏洞,并及时的改正过来了,感觉。。。。挺好!【这种感觉好!】
  • 额,(⊙o⊙)…这个花了点时间,还好有第五周实验二在先,还是降低了一点难度。【有第五周实验二在先,还是降低了一点难度。——老贺写题目花了大量精力,学生有这样的体会,足以告慰我于板凳之上了。】
  • 感言:编程处处要留心,就是起个文件名也要用心。编程时有空就保存一下,不然机器一出故障就全泡汤了!经历过,感触就是深啊【我知道发生什么事了】
  • 真长,但还不算太难!!
  • 嘿嘿,看到这么多代码有点[嘻嘻]【看你们写这么长代码,内心复杂……】
  • 看了几位CSDN同志的博客,突然觉得自己的感言完全不是贺老师要求的那类型的。感觉好像是获奖之后的获奖感言,所以从这次开始,小张同学要改一改风格。感言就要有个感言的样子。【由感而发的东西记录下来,那是一笔财富,要继续。能在技术上及时做些总结,当然也很好。老贺两个都爱看到。】
  • 自己闷着脑袋做出来的很爽。【拿被子闷,还是拿别的?】
  • 我终于在周六发了一篇,打破了自己的心理障碍,战胜了自己。
  • 程序员还真不是好当的?【现在是手熟的过程,之后,你会感叹,惟……尔。】
  • 不敢说自己都已经掌握但是了解更多,自己又进了一步,不敢想一步追上前面的同学,但是希望自己每天都有进步!!总有一天我会赶上甚至超过。【那时,惟一需要超越的是自己】 
  • 当我兴致冲冲的把这个程序写完,写第三个的时候,难题来了,不明白呀不明白,在反复的翻书下还是没有解决,算了明天问同学吧,但是俺是不会放弃的,能打败俺的程序还没有诞生了,吼吼···  
  • 还是应了老师你的那句话,任务不多了,代码开始越来越长啦~~~大毛病不多,小问题不断,程序员最重要的是认真那!!!【这周我很欣慰——你们真的被我练出来了。】
  • 首先,看到这么长的程序能写出来心里还是很高兴的(虽然技术含量不是很高)。昨晚听了老师您的讲解,感觉自己做的是很麻烦,没有用上前面已经定义好了的重载运算符。。我想这是这个程序中我最需要改变的。。因为事先已经把这个程序快写完了,所以也没采用老师您的方法。。但是我理解了您的思路了。。。【用自己的方法做,再加上理性的反思,是更有成效的学习。】
  • 函数重载也就是比着葫芦画个瓢,会个成员函数,再用友元函数啥的又算是温故了一番。【终归有瓢了】
  • 我想这种思想不仅用于编程,生活中也一样很实用呢。不能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不妨换个角度思考,其实路有很多条,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还是歪脖树。。。)【吊死的全死在歪脖树上,直的没法吊。】
【老贺由感而发】
  • 【经历了代码行数的考验。】
  • 【好同学啊,老师让你们受累了。】
  • 【就这样学下去,还有什么能阻挡你呢?】
  • 【严厉谴责深夜调程序的行为,不要养成这个习惯,将作息时间安排好。再者,是否扰民?哥们都不得好睡,对吧。】
  • 【昨晚看时,你尚未提交,甚是记挂。看到你的进步,偶也就放心了。继续!】
  • 【我刮目相看,眼框都疼了……】
【徐童鞋专栏】
  • 个人觉得难点有两个,一是怎样将实际问题和代码相结合,也就是把自然语言变成计算机语言,分数的计算,我们是都相当熟悉的,问题就是怎样用计算机来实现了,这个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应该还好,还是可以应对的,其二在于,实现分数的化简上,可是luck的是,这个问题在以前的实验中有所实现,也就是第二个也不算为题了,综上所述。这个任务,我们可以很顺畅的解决。再添几句,到是挺佩服老师的,一个运算符的重载问题,老师竟然想出了那么多“烦人”的任务,好吧,我服了。以后还要“拜托”了。【让学生时时处在“烦”中,我之乐也。】
  • 我承认,在我的实验报告中经常会有一些奇怪的情况,时常会写出一些挺长的代码,可是,老师,不带这样的,还从来没写过那么那么那么长的一坨那。算了抱怨就到这吧,还是写点有技术性的东西好了,老师说的也没错,虽然代码会很长,可是都是以前做过的东西,也有很多重复性的工作,有难住我的那,是在时间之上增加s秒和减少s秒的函数,因为考虑进位和借位的问题费了好多的功夫,结果,最后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愚蠢,呵,璇子说的没错,一开始就把时间都化成秒,减完之后在化回时间不就好了嘛!所以啊,还是有学到好的东西。特别的,感觉到,越是长的代码,调理的重要性就越显的重要,不然很容易自己把自己困住手脚, 不能动弹,所以啊,做事也好,写代码也好,一定要思维清晰哦。
  • 看来老师还是不太放心那,生怕我们搞不清楚成员函数和友元函数,这不,又出了这么一道问题,也好,熟能生巧,再一次重温成员函数和友元函数的区别吧。顺便也再看一下一般函数好了,这三种函数呀!可真让人操心啊,你看,老师就怕带来的旋风太大,阻碍我们这些雏鸟的顺利飞行啊。不让人省心的孩子们啊!!!!【有人还是不顺,也给一些同学创造了“生巧”的机会。】
  • 这个程序并不难,老师的目的也很明显,想让我们熟悉运算符的重载。整个试验做起来没有什么容易失误的地方,课本上也有很好的例题可以参考。至于运算符的重载,我倒是觉得挺像变量的引用的,只是对象不同,引用是给变量起别名,而重载那,像是给运算符起小名,只是稍微麻烦的是需要自己给出小名的意义,也就是运算方法。
【齐童鞋专栏】
  • 利用上次对分数的计算,这次将运算符重载运用其中,两个内容都进行了回顾,在这种学习新知识,回顾就知识的学习环境下,我能很好跟上大家的步伐,即使上次可能不会的知识,经过这次运用就能加深印象,甚至更明白,哈哈哈·····这种感觉不赖哦~~哎呦,不错哦~~【把这种感觉向更深远处推……】
  • 我们的*this指针看来还是不熟练啊,熟能生巧,看贺老现在总结的偷懒技巧果然与众不同,深感佩服,开玩笑啦~不过,这次真的又复习了一遍*this等相关内容,今天又在昨晚贺老指点的基础上稍作修改,运用了*this指针,这可比一段段反复来得简单啊!其实觉得代码长,实际上做会一个,另一个稍作修改也就出来了,嘿嘿,困难不怕大,就怕你不做,这是这次任务总结滴~~
  • 运算符不同情况下,是不同的身份,好像在家里我们是子女,在学校我们是学生一样,所以,既要把子女的身份用好,也得把学生身份用好,也要清楚不同情况下各自是什么身份······友元函数必须有两个参数,但这个用V ·c++6.0有一个错误,2008打不开没办法做,所以,先提交了这个·······
【冯童鞋专栏】
  • 运算符的重载这次这周进行了大量的应用,这次任务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小错误,构造函数定义时没有给变量赋初值,导致出现后面函数定义时所有的CFraction c;出现no appropriate default constructor available错误,百度结果显示(C++中,当你自己写了有参数的构造函数的时候,编译器就不会再自动提供无参数的默认构造函数,但是给参数赋值后就表示一个默认的构造函数,所以可以定义类对象)也就是说定义类对象是,类的构造函数必须有一个默认的才可以。【百度是最好的老师,实际应该是:你是自己最好的老师。】
  • 运算符的重载使我对this指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运算符的重载实现了类对象的相加,且前置后置加减运算符的重载使我对自加自减得认识更进一步,虽然程序量很大,但划块分类也是很好的,特别是看到成功的时候心里很高兴。

<全文完>
上一篇:Python学习的第一天


下一篇:前端工程师和设计师必读文章推荐【系列三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