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新城有174个交通信号灯,如果要用性格来形容这些信号灯,那就是——老实。虽然勤劳肯干,但不懂得变通,它们不管车流大小,永远按着同样节奏变化,也永远不理解排着长长队伍的车主的焦急心理。8月9日,从区*局交警大队了解到,近期太湖新城的交通信号灯经过更新,开始转性,懂得“察言观色”了,能根据车流大小合理控制绿灯时长,非常人性化。
一个交通“神器” “老实”的交通信号灯懂得“察言观色”
据了解,之前,太湖新城的交通信号灯控制方案都是提前编辑好的,早高峰、晚高峰、平峰、低谷等都有不同的方案,但是遇到车流量突变或是恶劣天气等突发状况时,现有的信号灯控制模式就有点捉襟见肘,容易加剧交通拥堵。
细心的市民会发现,有时,在一些拥堵的路口,交警在疏导交通时手中会握着一个小“遥控器”,这个“遥控器”能根据不同方向车流量的变化,控制信号灯变换相位。但交警不可能24小时都在每个路口控制信号灯,不过,新上线的这款交通“神器”可以。
这个交通“神器”名叫视频检测自适应信号控制系统,是利用视频检测器收集机动车流量、车头时距和车道占有率等交通数据,并实时传输至路口交通信号机,在保障行人和非机动车少通行时间的前提下,动态调整绿灯放行时长,即当检测器检测到当前放行方向无车或者车辆离散较大时,当前放行方向切换为红灯,下一个放行方向切换为绿灯。
简单理解,就是交通信号灯懂得了“察言观色”,能24小时根据车流大小实时更新绿灯时长。目前,这种交通“神器”已经在东太湖大道和高新路上线。
一名“电子交警” 会“思考”懂“分寸” 倒计时“读秒”将取消
除了懂得“察言观色”,这一控制系统还会“思考”。通过*处理系统,它能将不同的交通控制策略下发给某一区域的“电子交警”,达到随机应变、互相协作的目的。同时,它也能把握好绿灯时长的“度”,车流小的时候,绿灯的时长能确保行人安全通行,一般为15秒,车流大的时候,它也能合理控制时长,不让垂直方向的车主过久等待。
据了解,目前改造工作已经全面启动,本月底前将完成太湖新城174个交通信号灯的智能化改造,并于下月完成调试工作后全面启用。
需要注意的是,交通信号灯智能化改造后,倒计时读秒功能将取消。“红绿灯时长会实时更新,倒计时读秒系统不能跟上,只能取消。”区*局交警指挥中心民警史默文表示,“读秒”这一设置弊端也很多,经常有司机为了“争分夺秒”抢跑。“取消读秒后,我们会增加3—5秒的绿灯转红灯闪烁时长,红灯转绿灯时则没有提示。”
一套监测策略 做到全方位区域协调控制
太湖新城的174个智能交通信号灯,在完成改造后,除了会“察言观色”、会“思考”、懂“分寸”等共性外,还将根据区域的不同具备“个性”。据了解,这些智能化的交通信号灯全面上线后,交警部门还将用一套监测策略,把太湖新城分成太湖新城区域、南部新城区域、老城区域三部分,进行全方位区域协调控制。
根据路况、车流等综合因素,太湖新城区域将实行“快行交通”策略,南部新城区域将实行“潮汐交通”策略,老城区将实行“慢行交通”策略。史默文解释说,这样划分的原因是太湖新城是核心区域,路况最好,尽量延长绿灯时长,提升通行率;南部新城区域主要是居民区和行政区,考虑到上下班高峰,会根据车流量“潮汐”控制红绿灯时长;老城区道路狭窄,路况相对较差,最容易造成拥堵,所以缩短绿灯时长,建议市民绿色出行。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