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的线程架构

小程序的线程架构

每个小程序包含一个描述整体程序的app实例多个描述页面的page

其中app由3个文件构成:

app.json 公共配置文件

app.wxss 公共样式文件

app.js 主体逻辑文件

page页面最多由4个文件构成:

page.jason 页面配置

page.wxml 页面结构

page.wxss 页面样式

page.js 页面主体逻辑

app.js和page.js中包含小程序在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相应的事件。

典型的app.js代码结构如下:

App({
    onLaunch:function(){
        //小程序启动时执行的初始化工作
    },
    onShow:function(){
        //程序启动或从后台进入前台时,触发执行的操作
    },
    onHide:function(){
        //程序从前台进入后台时,触发执行的操作
    },
globalConf:{
    indexDate:‘‘,
    matchData:‘‘
},
dataCache:{},
globalData:‘‘
})

典型的page.js代码结构如下:

Page({
    Data:{

}
    onLoad:function(){
        //页面加载时,执行的初始化工作
    },
    onReady:function(){
        //页面就绪后,触发执行的操作
    },
    onShow:function(){
        //页面打开时,触发执行的操作
    },
    onHide:function(){
        //页面隐藏时,触发执行的操作
    },
    onUnload:function(){
        //页面关闭时,触发执行的操作
    },
    //Events handler
        viewTap:function(){
            this.setData({
                text:‘set some data for updating view.‘
            })
}
})

 一个完整的小程序执行的过程或生命周期如下:

app.onLaunch-->app.onShow-->page1.onLoad-->page1.onShow-->page1.onReady

(打开程序,第一个页面page1加载完成)

-->page1.onHide-->page2.onLoad-->page2.onShow-->page2.onReady 

(从第1个页面打开第2个页面)

-->page2.onUnload-->page1.onShow-->...-->app.onUnload 

(关闭page2,返回page1...退出小程序)

 

一个page的生命周期开始于onLoad事件,在整个生命周期内onLoad、onReady、onUnload这三个事件各执行一次,onHide和onShow事件在每次页面隐藏和显示时都会触发。

当用户手动触发小程序的退出箭头时,小程序仅触发app.Hide,下次进入小程序时会触发app.onShow以及当前页的page.onShow。仅当小程序在后台运行超过一定时间未被唤起、或者用户手动在小程序的控制栏里点击退出程序、或者小程序内存占用过大被系统关闭时,小程序将被销毁,会触发app.onUnload事件。

每个小程序分为2个线程,view与appServer。

  view 线程   appServer线程

.wxml + wxss

 

ios:safari

Android:X5浏览器

开发工具:chrome

.js

 

ios:JavaScriptCore

Android:X5内核

开发工具:nwjs

 

view线程负责解析渲染页面(wxml和wxss文件)。

appServer线程负责运行js。appServer线程运行在jsCore(安卓下运行在X5中,开发工具运行在nwjs中)。由于js不跑在WebView里,就不能直接操纵DOM和BOM,这就是小程序没有window全局变量的原因。

 

微信小程序的线程架构

上一篇:如何监控业务的响应速度?Cloud Insight SDK 实践分享


下一篇:开发者必读 移动端页面优化的10个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