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板介绍
考试模板:我们根据试卷总分,试题难度等级和教师期望分值计算出一个试卷的试题难度比例系数。然后学生根据这个难度比例系数去题库中抽取试题。题库题量足够的情况下,模板可以保证不同学生可以抽取不同试题,但是同等难度的试卷,保证考试的公平性。
配置模板需要两部: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
概要设计:规定了将要配置模板的“从属”,那个学院,课程,考试的模板,这个模板的‘头信息’:总分,难度情况,和期望分值。
详细设计:则是根据课程下的题库从题型和章节两个方向进行了分数配置,以章节配置完成,可以继续以题型接着细化,同样,以题型细化后也可以根据章节继续细化。这样保证这个模板从课程的两个方向进行分数比例完整划分,不至于随机抽取的试题太偏。
二、模板需求分析
需求:在有考试的情况下,需要根据一个模板来抽取试题。
1、原始版本
从开始需求分析到原型,到类图,不得不承认,我是陷进2.0的框架了。
下图是看2.0后画出的原型图:基本是2.0的翻版界面:
看着上图:模板的概要设计是这么进行的:学院——》课程——》考试——》模板
根据学院找到课程,根据课程找到考试,根据考试指定模板,一切都是很顺利,保证每个考试都有自己的模板。
根据从考试系统前辈们那得到的经验,一个考试可以设置多个模板,在具体考试的的时候可以换模板,那么他们是怎么换模板的呢?
在上一场考试结束的时候,换模板,保证下一场考试使用新模版。这样做的不便之处:配置模板,选择模板是教学老师在开始前制定好的,考试时候是监考老师在负责,不涉及模板,那么如果说要中途换模板的话,教学老师还得等到考试当天,当场考试前再操作。
2、优化
优化就是:加了一个“考试场次”概念。
‘考试场次’要在考试范畴之内,‘场次’这个概念,模糊了很久,才在不知不觉中渐渐明白过来。它的理解可大可小。
拿英语考试来说:考试时间不一致:一场英语考试在上午,下午,晚上都有考试,上午的考试还分两场,八点,十点;
考试地点多:二楼,三楼,五楼,二楼有201,201,三楼有301,302,五楼有501,502.
划分一:大包大揽
我们可以把整个英语考试划分为一个考场,不管考试地点在哪,不管考试时间,整个就一个场次,这样划分的话,太不靠谱,好比把所有东西打包,不灵活,不利于中间出现变动,这样的划分毫无意义。
通常我们使用如下两个方案:
划分二:把同一个考试在同一时间段内的考试划分成一个场次。
优:同一时间段的考生不用固定到某一个考场,可以灵活分配考生。
缺:统一时间内,考试使用的试卷和模板必须是统一的,如果想不同考场使用不同试卷/模板就不可以了。
适合:人多,而且同一时间段内使用同一模板/试卷的考试。
划分三:把同一个考试,同一时间段,同一地点划分成一个场次。这是最详细的一个划分。
优:具体划分到每个教室,可以针对不同的考场使用各自不同的试卷/模板。
缺:学生被绑定到某个考场,调整不方便,不利于及时调整。
适合:固定考场固定人,而且同一时间段,不同考场有不同要求的划分。
有了场次的概念,我们根据这样配置模板:学院——》课程——》考试——》场次——》模板。
场次:我们可以每个场次设置一个模板,如果没有必要,给所有场次设置统一模板也是可以得,那么在选择场次的时候,就需要选择“所有场次”。
不同的场次的模板,我们提前配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