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工业革命特别报道
●遥感技术是智慧城市、智慧中国建设的核心技术之一,其创新应用进入爆发期,未来将颠覆人们的想象、重构生活场景。
●过去一段时间,不少地方走错了路,发展的是“假的智慧城市”。这些“智慧城市”不能解决任何一种城市病,有的是被IT企业“绑架”,成为企业推销产品的渠道;有的是被*部门“绑架”,部门间形成信息孤岛互不往来;还有不少则是“忽悠”,还有些地方的“智能城市”从规划上就是错的。
●在智慧城市的基础上,我们应倡导智慧中国的概念,即从国家作为一个整体的角度,让资源、环境可持续使人民的生活和社会运营更有效、更安全,更让人民感觉到幸福。智慧中国是智慧城市的升级版。
●我们有先进的技术支撑,遥感技术可进一步应用在抗洪救灾、智慧城市、航天等领域,这个产业可带动万亿级市场空间。当务之急是国家进行顶层设计、制定战略规划,从政策上加以引导,要立法、制定行业标准,有序发展这个产业。
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施瓦布称,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来临,智慧城市是其重要内容,许多城市会将服务、公共设施以及道路接入互联网,这将能够对能源、物料流、物流运输及交通等领域进行管控。
关于智慧城市的建设,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副所长顾行发等专家学者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当前智慧城市建设应该进一步升级为智慧中国,遥感技术是智慧城市、智慧中国建设的核心技术之一,其创新应用进入爆发期,未来将颠覆人们的想象、重构生活场景,开启的是万亿级的市场空间,它与物联网、大数据相结合可以让城市管理更高效。
遥感创新应用进入爆发期
受连日降雨影响,大家都关心渍涝问题。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彭玲指着两张城市遥感影像图告诉记者,我们的卫星遥感图揭示了城市的变化,可以预警城市建设问题。
其实,利用遥感成图警示自然环境变化只是其基础应用之一,遥感在智慧中国建设中必将发挥核心作用。“今年有朋友去婺源看油菜花,结果等他从北京到了婺源发现油菜花已经凋谢。实际上,未来将遥感技术创新应用后,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比如,你想去北京的香山看红叶,我们会告诉你哪一片哪一天会红,到了香山也不用到处找停车位,香山所有的停车位都动态地呈现给你,这些遥感技术都能实现,我们要把这些工程化。”顾行发表示。
我国的遥感技术上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美国的陆地卫星,30米算一个点,18天观测一次;我们能做到50米、1分钟观测一次。”顾行发表示,围绕卫星遥感技术,目前国家20多个部委已经开展百余项业务化应用,国土部应用在土地执法、土地变更、地质灾害、矿产普查、矿山监测,这些只是部门业务应用。在城市里,可以应用在黑水、污水管理、容积率、垃圾、绿化、交通,我们通过视频卫星,1秒会有好多图像,可以监测交通量,有了交通量就可以实现智能交通,不会再交通拥堵。
“未来我国要发射几十个遥感卫星,大气卫星、海洋卫星、陆地卫星,能够全球、全天候监测。通过遥感技术,来做空间管理,这可以做到分米级,所有有空间位置的信息,都可以成为一个底图,它可以成为三维底图、四维底图。遥感可以提供所有物种的类别、属性、变化趋势。对于农民来说,我们可以给他提供小麦的长势、干旱状况、预期产量。另外,施肥、浇水后,收成会如何,用我们的模型就可以预测。这样的农业一定是资源节约。”顾行发表示。
顾行发表示,全球卫星及应用产业快速增长,进入 21 世纪以来年均增长率保持10%以上。发展和完善自主的空间基础设施,日益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追求空间领域领先、抢占经济科技竞争制高点、发展新兴产业、维护安全利益的战略选择。
“根据欧美的发展现状,从国家到企业都在抢占这个制高点。谷歌地图已经实现遥感影像图的公众化和非专业化商业使用。美国发射的成像卫星(WorldView-3),可以达到0.31米的空间分辨率。近年来,谷歌和脸书等大举收购第三方的无人机、飞艇和卫星企业,像谷歌公司斥资5亿美元收购卫星图像公司Skybox Imaging。谷歌收购了无人机生产商Titan Aerospace,它的无人机可以到达云层下方拍摄,其精度甚至能够达到0.05米。”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李河新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这一方面是为了充实自己的数据资源,另一方面也是在部署全新的互联网接入格局和公众空间信息服务市场格局。
李河新、顾行发均表示,我们有先进的技术支撑,遥感技术可进一步应用在抗洪救灾、智慧城市、航天等领域,这个产业可带动万亿级市场空间,当务之急是国家进行顶层设计、制定战略规划,从政策上加以引导,要立法、制定行业标准,有序发展这个产业。
智慧城市亟待升级
智慧城市建设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遥感技术、大数据、物联网技术日新月异,但是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并没有给民众带来太多的获得感。
《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 年) 》指出,要积极推进重大应用,针对住房城乡建设、能源、交通、民政、环境保护等部门的业务管理和社会服务需求,开展新型城镇化布局、智慧城市、智慧能源、智慧交通及数字减灾卫星综合应用。
“我国目前已经有超过500个城市在进行智慧城市试点,并均出台了相应规划,计划投资规模超过万亿元。在智慧化的城市管理、城市生活以及城市生产等方面均取得显著进展。”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理事长李闽榕表示,但是,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城市内涝等“城市病”依旧困扰着许多城市,说明我们虽建智慧城市,但是城市大脑尚未健全,也没有医生提供诊断,民众对智慧城市或智慧生活的感知并不明显。
顾行发表示,目前智慧城市建设以地方*为主导,从局部地区发展角度设计,缺乏国家层面的统筹引导与规约,不同部门、不同地区对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解和所包含内容的看法往往不同,所开展的顶层设计彼此间缺乏关联及共享,城市间又会形成新的孤岛,同时还存在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等潜在威胁,长此以往会让我国信息化整体发展战略陷入被动。
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曾指出,过去一段时间,不少地方走错了路,发展的是“假的智慧城市”。这些“智慧城市”不能解决任何一种城市病,有的是被IT企业“绑架”,成为企业推销产品的渠道;有的是被*部门“绑架”,部门间形成信息孤岛互不往来;还有不少则是“忽悠”,还有些地方的“智能城市”从规划上就是错的。
“究竟什么是智慧城市,建设到什么程度算是智慧城市?”李闽榕表示,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面临评价体系和标准缺乏等问题,缺乏第三方的评价和评估,部分试点城市对智慧城市的认识高度不足,还停留在单纯城市信息化建设层面。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卫星观测当成高速公路基础设施来建设,这是空间层面的第一个基础设施。”顾行发说,在这个空间基础设施,遥感是核心,它成为智慧中国的一个基础框架,因为我们生活中70%的信息是空间信息,是跟位置有关的。
无论是支撑能源资源开发、粮食安全、海洋权益维护、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国土资源、防灾减灾、环境保护、农林水利、交通运输等国民经济重要领域的广域精细化应用,还是满足文化、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的高品质普遍信息服务和信息消费的迫切需求,都高度依赖于持续稳定运行的空间基础设施发展。“这些都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应有之义,更可以放在更大的层面即智慧中国的层面来统筹、综合运用。”顾行发表示。
智慧中国建设呼之欲出
“即使单个城市能够做到智慧,但是国家整体层面上还是不智慧的。目前智慧城市的概念是不够用的,城市之间如何协调,中国与全球的关系如何定位,这些都需要放在智慧中国的层面进行考量。”顾行发表示,在智慧城市的基础上,我们想倡导智慧中国的概念,即从国家作为一个整体的角度,让资源、环境可持续,使人民的生活和社会运营更有效更安全,更让人民感觉到幸福。智慧中国是智慧城市的升级版,除了智慧城市之外,它将涉及得更广,并有新的内涵。
顾行发表示,智慧中国建设核心是以智慧城市为基础,面向地方城市建设过程*性、基础需求及国家总体发展规划开展顶层规划设计。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面向智慧城市建设中不同尺度的共性数据与信息服务需求,构建统一标准体系、信息服务接口与共享平台,实现国家层面的信息资源共享、安全监管与统筹规划,支撑各级地方*智慧城市建设。在智慧感知、智能分析、综合集成和公众服务方面,提供国家层面基础信息及服务支撑,与地方智慧城市建设形成有机融合与衔接,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资源配置高效化。
李闽榕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相比智慧城市建设,智慧中国的构建更加强调整体战略布局,强调基础信息资源和统一公共平台的建设,在调研地方智慧城市建设共享需求基础上,实现国家层面的信息资源共享与统筹规划,优质、高效支撑各级地方*智慧城市建设。通过智慧中国建设,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资源配置高效化,打破城市之间以及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破除信息孤岛。做到统筹东中西,协调南北方,构建以城市群、经济带、重点经济区等为支撑的功能清晰、分工合理、各具特色、协调联动的多中心、网络化区域发展格局。
“智慧中国考虑的是,当什么都快速发展的时候,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社会,它应该是围绕中国梦里的中国来设计,应该综合使用这些技术。”顾行发表示,我们有核心技术支撑,可以构建“天-空-地”一体化数据感知网络,多方位、多尺度、多维度、多元化获取包括高分遥感数据、航空遥感数据、地面传感器数据等在内的各类数据资源,实现立体化精确感知、多源融合和信息互通,一张网、一套数据惠及全国。
====================================分割线================================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