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乐观主义的马云遇到悲观主义的马斯克

当乐观主义的马云遇到悲观主义的马斯克我只关心未来,因为我的余生都会在那里度过。


2019年8月29日,上海举办的2019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马云与埃隆·马斯克的对话成为焦点。就AI是否比人类聪明,AI能否取代人类,以及火星移民等,进行了讨论。


当乐观主义的马云遇到悲观主义的马斯克

马斯克认为,人工智能比人厉害,可能比最聪明的人还要聪明,人类打不过AI那就加入他们。


与马斯克的观点相反,马云认为,“我很乐观,我不觉得AI是一种威胁,我不认为人工智能是很恐怖的东西,因为人类很聪明。我觉得AI很好很有意思,我们会拥抱它”。


关于火星移民问题,马云说,“把人类送到火星上很好,但我更关心地球70亿人类的生命和生活”,马斯克说,“我觉得我们需要更进一步了解宇宙的本质,以确保我们能够进入到不同的行星生活”


“如果你要快乐的话,我们要关注的是价值观、我们的愿景和我们的任务,同时要有一个梦想。马云说,“并不是技术改变我们的世界,而是背后的梦想真正改变了我们的世界”。


马云与马斯克看似两条平行线的激辩,象征两种对未来世界的看法。马斯克深信科学,背后却是对人类的不信任和悲观底色;马云对未来的思考,更相信人性,严谨保守的背后却是对人类充满乐观。


当乐观主义的马云遇到悲观主义的马斯克


彭博社在客观描述两人的对话是这样写:马云和马斯克让现场的观众们肃然起敬和目瞪口呆,他们从外星人到人类观念等所有方面进行交锋。马斯克可能是在跨太平洋的航班后呈现出一种混乱状态。马云主张关注地球上的生活。。。他是个更加优雅和脚踏实地的演讲者,引用了他较为熟悉的教育以及需要厘清的观点立场。总的来说,和飘忽不定的马斯克相比,马云说的更为有道理。马斯克好几次莫名其妙陷入糟糕的变音。比如把I don’t know说成I dunno.


当乐观主义的马云遇到悲观主义的马斯克



同一些国内自媒体对硅谷的崇拜不同,美国主流媒体相对冷静,《Bloomberg Opinion彭博评论》撰文称:

马云和马斯克构建了两个不同的未来世界。


两人的差异说到底取决于对AI的许可。AI想要征服世界,除非可以进入重要领域——比如科幻小说《战争游戏》里的核弹发射密码,也包括重大的投资决定、贸易进程、政策制定和监管。在马云的世界里,电脑不会拿到这样的准入证,因为要由人类来做最终的决定,AI只是被作为辅助人类的工具。


马斯克和马云都同意,AI会在很多领域超过人类。但是马云提到很重要的一点:世界是人类的,不因为人类在所有领域都是第一,而是因为这个世界之所以如此,是我们创造出来的。

彭博评论


《Bloomberg Opinion彭博评论》这篇评论的标题是,“Jack Ma Saves Us From Elon Musk’s AI Dystopia”,翻译过来就是,“马云解救我们于埃隆·马斯克的AI反乌托邦”。


在盲目崇拜科技的当下,更应心存某种敬畏。简单概括马云与埃隆·马斯克的话——关于未来,马云说,“科技以人为本”,马斯克说,“科技就是科技”。


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了文明的进步,但文明的进步,并非只有科技,文明进步的动力来自三个内核:科学技术、思想观念、文明制度。这两百多年的文明进步,大家往往只看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却忽略了我们思想观念与文明制度的进步,还有我们人类千万年来未曾改变的内核。


创办苹果公司,改变世界的乔布斯,人们看到iPhone科技的一面,却往往忽略了乔布斯人文底色。大学时,乔布斯最重要的两门课程,一是书法,二是禅学。人文、审美与思辨,才是苹果公司用科技改变世界的真正底色。


菲吉斯宣称,“现实世界是人们思想的产物”,马克斯·韦伯写道,“直接支配人们行动的不是思想,而是物质利益和思想利益。由思想所创造的世界观念经常像扳道工一样,决定着利益火车头所推动的行动轨迹”。未来无法预测,或者说,预测未来是件容易却又危险的事,诚如马云所言,“我们喜欢技术,对技术充满幻想,我觉得技术应该和梦想共生”。


美国思想家马歇尔·麦克卢汉预言了“地球村”的到了,他的《理解媒介》中写到,“人类制造工具,工具塑造了人类”,一切的工具与科技,都是人的某种延伸。仔细回顾马斯克与马云的激辩,关于AI与人类,戏谑地说,是人骑马,还是马骑人?


大卫·休谟曾说:“如果理性无力告诉我们如何行动,那么我们必须回到传统和习惯”。回归传统和习惯的本质就是,回到人类起点。


国内对马斯克的崇拜,值得警惕的。同贾跃亭一样,马斯克的风格也是,针对人性的弱点狠抓眼球,谁能说多少年后,其移民火星计划,会不会成为美国版的贾跃亭。


上一篇:水滴反思,沈鹏致歉:科技向善需要管理落地


下一篇:DDD的模式与实践案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