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着5G第一版国际标准的完成,全球也开始了 5G的广泛部署,我们的生活也迈进了 5G时代。5G将改变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为传统的智能终端业务提供更高的速率,更短的接入传输时延的同时,也将向更多垂直行业扩展,成为构建未来信息化社会的基础。
5G第一版国际标准完成了新空口的基础设计,满足了 ITU关于5G需求的基本指标要求。但是面对构建未来信息社会的需求,标准还需要不断演进,在多个维度尚需进行扩展和增强来应对不同情况下的挑战。为更好地迎接这些挑战,全球主要通信企业及大量的垂直行业企业通力合作在 3GPP开展了 5G第二版国际标准(R16版本)的标准化工作。
5G第二版国际标准以第一版标准为基础,在完全兼容第一版标准的前提下,进行了多个层面的增强和扩展。对于传统的移动宽带业务,进行了大规模天线的设计、接入设计、定位技术、终端节能技术、基站回传技术、载波聚合及双连接技术等关键设计的增强;对于垂直行业扩展,进行了超高可靠低时延(URLLC)的增强,支持了车联网的设计,实现了在非授权频谱部署的相关设计。综合来看,5G第二版国际标准对第一版标准进行了全面的扩展,为5G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本书的架构紧贴 5G国际标准标准化进展,章节设置基于标准化开展过程中的重点项目。第 1章对 5G第二版国际标准的整体设计思路和重点项目进行介绍。后续各章依f--, 怀寰对不同的标准化重点项目进行详细的介绍,涵盖接入增强、大规模天线增强、定位技术、终端节能、车联网(V2X)、URLLC增强、接入回传一体化、免许可接入、双连
接和载波聚合增强。
在全书的撰写过程中,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标准化技术内容及国际标准化关键点,每章的撰写遵循从技术原理入手,分析每项关键技术标准化要点,展现国际标准化方案的基本写作思路。考虑到5G第二版国际标准与第一版标准之间有非常紧密的关系,本书撰写中涉及 5G第一版国际标准巳经实现的基础特性只进行简略的介绍,具体内容可以参见《5G无线系统设计与国际标准》。通过两本书的介绍,读者可以更系统和完整地了解 5G的整体设计、国际标准化过程及关键内容。
本书的撰写依托 IMT-2020(5G)推进组,集合了多名工作在国际标准化一线的专家的辛勤工作。本书创作团队是《5G无线系统设计与国际标准》的原班人马。刘晓峰负责全书组织架构和统稿,并承担第1章和第 9章部分内容的撰写工作。王欣晖、田力、张峻峰、李卫敏、邱徵虹负责第 2章的撰写工作。高秋彬、苏听、李辉、陈润华、黄秋萍、骆亚娟、高雪媛、达人、任斌、任晓涛、全海洋、李健判、侯云静、王 加庆、罗晨、杨美英、傅婿负责第 3~5章部分内容的撰写工作。徐晓东、高秋彬、刘晓峰、魏贵明、金环、闰志宇、沈霞负责第 6章部分内容的撰写工作。沈祖康、成艳、赵畅、王瑞、官磊、马蕊香、胡丹、李 胜钰、徐修强负责第 7章和第 10章的撰写工作。陈琳、黄莹、王丽萍、刁雪莹、毕峰、刘文豪、苗婷、卢有雄、邢卫民负责第8章的撰写工作。魏贵明、徐菲、杜湮、焦慧颖、江甲沫、徐晓燕、刘慧、周伟、朱颖负责第 1章、第 3章、第 5章、第 6章和第 9章部分内容的撰写和修订工作。
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3GPP在 2020年取消了线下会议,改为线上会议,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 R16标准化内容的进程。截至本书成书之时,仍有一些技术方案还在不断讨论和标准化的进程中,如有机会,也希望能够进一步补充和修正。对于本书存在不当之处,敬请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