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Linux下写一个驱动时候遇到的读操作性能问题,让我想一窥系统调用的处理流程,以查出问题的root cause。很多书把它和中断处理放在一起讲,但是又没有哪本书说清楚了,看来只有代码才能说明一切。以Linux系统下MIPS体系结构为例。
从开始说起。
1. 相关代码
1 trap_init(void) /* 系统初始化:start_kernel中 */ 2 set_handler(0x180, &except_vec3_generic, 0x80);/* except_vec3_generic 根据cause寄存器跳转到其若干类异常/中断处理函数中*/ 3 set_except_vector(0, rollback ? rollback_handle_int : handle_int); 4 set_except_vector(1, handle_tlbm); 5 ... ... 6 set_except_vector(8, handle_sys);
当系统发现异常时,CPU将自动进入内核模式并禁止中断,同时将PC指针指向默认的地址(根据异常的不同将分别进入偏移地址为0x180 or 0x200的地方,这些在函数trap_init都有体现,上述代码没有一一贴出)。
异常号为8时进入系统调用的处理入口。
1 /* 进入系统调用异常处理 */ 2 handle_sys 3 SAVE_SOME 4 STI # 进入内核模式并enable中断 5 la t1, sys_call_table 6 ... ...
注意这里系统调用入口一开始就会enable中断。
而异常号为0时进入中断处理的入口。
1 /* 进入中断异常处理 */ 2 handle_int 3 SAVE_ALL 4 CLI # 进入内核模式并disable中断 5 plat_irq_dispatch # 每种类型的CPU都有自己的实现 6 do_IRQ 7 generic_handle_irq /*处理用户注册的ISR,关中断进行 */ 8 irq_exit() 9 do_softirq /*进入下半部处理(软中断) */ 10 local_irq_enable /*仍然在中断上下文中,但是开中断*/ 11 ... ... /*处理用户注册的下半部, 12 Note:有可能在softirq内核线程中进行处理,所以下半部的处理并不总是在中断上下文中,但是下半部的思想就是允许中断嵌套*/
上面的代码描述了中断处理的框架,简要列出了处理中值得注意的地方。这里尤其注意中断处理入口一开始直接disable中断。
2. 结论
所以,系统调用和普通中断处理的异同在于:两者都是从同一个异常处理入口开始,但是系统调用会一开始让CPU进入内核模式且使能中断,然后从系统调用表中取得相应的注册函数调用之;而中断处理则让CPU进入内核模式且disable中断,继而调用do_IRQ函数。所以系统调用的真实处理(系统调用表中的注册函数执行)中可以阻塞,而中断处理的上半部不可以。所以在写驱动代码如字符设备驱动,实现读操作时是可以让其sleep的(比如没有数据时候,用户设置读模式是阻塞型的)。另一方面,如果该驱动读操作过于耗时也是不可取的,它在内核态中执行,这个时候只有中断的优先级比它高,其它的高优先级线程将不能得到及时调度执行。
另外,思考一下为什么在中断的下半部如tasklet中不能做阻塞的操作,而系统调用却可以?
首先,系统调用过程中阻塞意味着阻塞时(内核模式中)当前上下文放在当前线程栈中,同时系统调用所在线程状态改变(比如调用wait_event),下次改线程再次被调度后就可以从阻塞点继续run,这整个过程和一个普通线程阻塞并再次调度的过程是一样的,唯一的区别在于系统调用的阻塞点是在内核模式下。而下半部则不一样,作为中断处理的一个例程逻辑上不属于某个线程,所以它阻塞时第一不能改变当前线程的状态(而wait_semaphore之类的函数则会),其次它在阻塞的情况下再次run的点是在被中断线程再次被调度后,这也是不合理的,因为它不是该线程的一部分,凭什么让它的运行时间受限于该线程的调度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