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App 被收购随想: 做工具累积用户,跟巨头合作实现平台收益

~~主要观点: 创业者们,赶快去找还有什么潜在的大基数用户使用的工具吧; 通过做工具累积海量用户,然后通过被收购方式跟巨头合作产生平台的叠加和转化收益进行分红吧;

近一周以来,国内互联网媒体热议国外移动应用whatsApp 被facebook 收购一事。 很早以前就听说过whatsapp,当时觉得名字好怪异,完全从名字听不出来是做什么方面的应用,而且还是收费的,所以国内很少有人用这个app吧;

收购一事惊艳全球互联网,我估计现在国内很多人正在研究和体验whatysapp(目前中国区好像第一年使用免费);自己也颇有一些感慨,当初毕业的时候好像面试了一家“友录”的app公司,今天去看了一下,好像跟两年前了解的时候差不多;再和国内的同类应用比较,微信,来往,易信都将注意力集中到了平台思路,而whatsapp是专注于做工具和国际化的思路,工具按照服务时间收费; 这个思路应该能给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或者个人一些新的启迪吧;

忍俊不住瞎想一下,作为手机移动硬件终端,还有什么工具是手机用户天天的潜在需求呢? 
作为手机用户,坐地铁,吃饭,闲着无聊的时候,掏出手机都想干嘛呢?
(1) 给手机联系人电话或者短信;
(2)从微信和qq上查看一下好友最近都有什么动态,群里都在热议什么, 拉取一下通讯录看看能不能找到可以聊天的qq好友呢?
(3) 打开自媒体app如zaker,腾讯新闻,网易新闻客户端, 看看自己关注的消息频道;
(4) 实在无聊,那就玩玩手机游戏吧,从微信的游戏列表里面下载一个, 看看好友都在玩什么,随便玩一下吧;
(5) 要么就是看看离线下载好的电视剧、电影、或者连载的小说吧;
ps: 地铁里经常没有3G信号,坑爹的联通185网段,10号线能够给力点不;

回想一下几年之前我们拿起智能手机(当初的HTC好火哦)都在干嘛呢?
(1) 从手机浏览器看看平时经常浏览的网站, 耗流量还耗电,经常是加载完一个网页之后,关掉手机流量: 这种需求现在转化成自媒体app;
(2) 下个电影或者电视剧拷贝到手机上,等着坐车无聊的时候看看:这种需求转化成了视频客户端,小说阅读器;
(3) 然后就是游戏了,以前很多都是传统的pc游戏照搬,体验差,简单,没意思; 现在的游戏体验一步步提升,但是发现微信好友,qq好友也不是很多人在玩呢(除开大飞机之外),因为我们好像都需要上班吧;
(4) 当时有手机qq,还没有微信呢,更没有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啥啥的;


tip:
(1)时代在变化,需求在变动!
(2) 几年以前我们可能觉得发短信就需要给运营商收费吧,慢慢的发现打电话比发短信还便宜,学生时代一个月几百条,上千条短信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估计到现在为止也不会有人头脑发热去专注于做一个短信应用的替代工具吧;
(3) 但是就是有这么一家移动互联网公司专注于文字通讯工具,专注于国际化,专注于用户体验上(没有广告),在全球累积了4.5亿用户;
(4) ”得屌丝者得天下呀“, 这句话情真意切呀,把你的屌丝用户服务好,怎么样你都会赚钱;
(5)大鱼吃小鱼, 国内应用近两年不停的被BAT收购,融资; 这难道是所有移动互联创业者得归宿: 要么自己灭亡要么被巨头灭亡!

whatsapp今后发展猜测:
(1) 是继续做隐私社交呢,还是跟facebook整合,做成一个平台呢? 难道微信的发展的之路是必经之路,国人已经走到了世人的前列了?
(2) 用户数肯定会大幅提高,新增的用户数大多是facebook原有平台的用户,整合过去干嘛?
(3) facebook 收购whatsapp,主要目的还是用whatsapp的用户资源吧,争取多转化人到facebook的平台上,facebook赚了;这似乎已经成为巨头收购意图的司马昭之心了;
(4) 如果whatsapp继续独自经营,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呢?  0.99 * 4.5亿 约等于 5亿年收入, 20年才会达到190亿美元; 如果继续发展,必然存在产品转型,用户有了,就只有做平台了,做平台就必然需要整合资源和用户引导,而这方面巨头最擅长了,为什么不跟他们合作呢? 所以这就是收购组成为什么是:120(facebook A股) + 40(现金) + 30(4年的限制性期权)的组成了, 120并不是为了出售用户资源,而是为了于facebook 合作产生收益; 40是之前4年经营的血汗补助; 30是facebook对whatsapp的员工激励;

whatsApp 被收购随想: 做工具累积用户,跟巨头合作实现平台收益

上一篇:Android 学习笔记 —— Android 四大组件 与 MVC 架构模式


下一篇:android解决图片内存溢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