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前对该区域涉及的转辙机和轨道电路及其他信号设备进行摸底,为拆除设备后同步完成设备上线使用提供准确数据支持。
2.提出置换方案,经作业区相关技术部门批准,进行各项准备工作。
3.将涉及拆除的转辙机及轨道电路信号电缆进行线间电阻及绝缘测试,确保各项技术参数达标,室内检查接口柜的I/O接口,控制继电器、空气开关、电源板在良好状态。
4.施工批准后,进行材料、技术、人员准备,施工现场设置安全监护人员1人,将施工范围告知相关单位。
5.利用行车作业空挡期,要点5个小时,将20#转辙机及轨道电路装置拆除。
6.同步检查室内接口柜空开、继电器、电源控制板、电缆在良好状态,用数字表交流中档位测量X1与X3之间交流电压为AC35V左右,说明室内至转辙机电缆传输正常。
7.在接口柜处找到20#表示控制线,用IN4007进行短接,确保定位表示良好。室外将道岔区段改造为无岔区段,注意绝缘节两端极性交叉,调整轨道电路回楼电压为AC12-16V之间,现场轨面残压不得高于AC2.5V。开放信号,进行灭信号实验。
8.在完成防护信号机显示变换实验后,通知行车部门进行设备在线使用,配合机车压道实验,同步检查各项技术参数,进行合理调整。
关键技术点:
1.将现场道岔区段改为无岔区段,轨道电路连接线数量降低66%,电气连接部份得到优化,减少电气接点36个,故障发生概率降低。导电效果提升,设备运转质量得到保证。
2.无岔区段轨道电路发生故障后,故障点判断更加简单,排除故障时间较道岔区段降低72%。设备维护材料及工时利用得到根本性改善,提升了设备使用预期,班组后期材料费用支出减少。
3.实现了不同性质轨道电路区段通过一定技术衔接,在相同区间上的使用,减少了特殊设备的备品备件数量。
4.现场拆除了电动转辙机,优化了站场信号设备数量,机车通过时相关设备数量参与度减少,表示故障得以杜绝,降低了走黑道风险,行车作业环节安全系数提高,运输环境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