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贴:https://www.cnblogs.com/feily/p/13999204.html
原贴:https://36kr.com/p/1236733055209095
1、 “一万小时定律”的正确和误区
正确:
天才和大师的非凡,不是真的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
10000小时是个统计概念,具体每个人会有差异;
误区:
任何能力只要简单的刻意练习10000小时就可以成为大师了;
因为:
低水平的重复10000小时,是毫无价值的;
应该:
- 开始10000小时前,需要正确的方向和方法;
- 练习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自我突破,不是简单重复;学习,实践,优化,再学习……周而复始,螺旋上升;
- 真正能坚持10000小时的核心是:要建立对该领域执着的兴趣和极大的热爱。
总结:兴趣和不断自我小突破,激励完成10000的领域专注,才能成为大师。
2、为啥很多人不爱学习?
- 三区理论:把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分成了一环套一环的三个圆形区域,自内向外分别代表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
让我们详细地看一下每个区域。
A.舒适区
在舒适区,我们毫无压力,表现出色。举个例子,在工作中我们肯定会胜任一些常规任务,流程是什么,具体怎么做,遇到问题怎么解决,我们都一清二楚,游刃有余。
但是,在舒适区停留时间过长可能会阻止我们发展新技能,因为我们基本学不到新东西,日子有点千篇一律。
B.学习区
也称为成长区,位于舒适区之外,但是不会超出舒适区太多。在这里,我们扩展已有技能,虽然有点吃力,但是能搞定,也就是「跳一跳,够得着」。
理想情况下,随着我们在学习区中花费更多的时间,我们对新技能就更加熟悉,随着熟悉程度增加,这些新技能就会变成旧技能,融入我们的舒适区。
C.恐慌区
在这个区域,我们面对的是完全学不懂的知识,或者远超出自己能力的任务。我们感到焦虑、恐慌、不知所措。即使拼尽全力去学习,也收效甚微,甚至一团糟。
学习区模型表明,要想学到新的知识和技能,我们就不能一直躲在舒适区,要跨出去接触新东西,但是不需要太多,因为太多了就会跑到恐慌区,不但压力大,学习很可能会失败。
说到这里,我终于明白上中学的时候,那些学不进去的同学有多痛苦了。他们知识落下太多,听课就好比是听天书,压根听不懂。别人的学习区是他们的恐慌区。
有人问,都说要脱离舒适区,这个度怎么把握?万一跑太远,跑到恐慌区了怎么办?
给你介绍一个法则,可以帮你评估自己是不是在学习区。
85% 法则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和布朗大学的研究者,于 2019 年在《自然》上发表了论文《最优学习的85%规则》(The Eighty Five Percent Rule for Optimal Learning)。这篇论文利用机器学习的方法来研究在多大的难度下,机器学习得最快。
3、高效学习的85%规则
- 练习85%的旧知识+15%的新知识,是最佳学习区;
- 在最佳学习区,还容易有心流的美妙体验;
- 艺术作品,比如电影或戏剧,让观众感受到的最佳意外率,也是15%左右;
“心流感受”激发兴奋感和充实感,从而学习就不再是苦差事,而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游戏。
一定要相信:人天生是爱学习的
。否则婴儿怎么可能主动学说话、自己吃饭、爱问为什么?只是后天被不尊重学习规律的环境给扭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