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跟踪分析Linux内核的启动过程
一、调试步骤如下:
-
使用gdb跟踪调试内核
qemu -kernel linux-3.18.6/arch/x86/boot/bzImage -initrd rootfs.img -s -S # 关于-s和-S选项的说明:
// -S freeze CPU at startup (use ’c’ to start execution) cpu初始化之前把它冻结起来
// -s shorthand for -gdb tcp::1234 在1234端口上建立了一个gdb server
若不想使用1234端口,则可以使用-gdb tcp:xxxx来取代-s选项
另开一个shell窗口
gdb
(gdb)file linux-3.18.6/vmlinux # 在gdb界面中targe remote之前加载符号表
(gdb)target remote:1234 # 建立gdb和gdbserver之间的连接,按c 让qemu上的Linux继续运行
(gdb)break start_kernel # 断点的设置可以在target remote之前,也可以在之后
(gdb)c # 系统开始启动,启动到start_kernel
(gdb)list # 可以看到start_kernel上下的代码
(gdb)break rest_init
(gdb)c # 当前系统执行到rest_init
(gdb)list # 可以看到rest_init是在start_kernel的尾部调用的。
(gdb)break kernel_thread
(gdb)c # 当前系统执行到kernel_thread
(gdb)list # 这一步可以看到kernel_thread(kernel_init,NULL,CLONE_FS)
(gdb)break kernel_init
(gdb)c # 当前系统执行到kernel_init
(gdb)list #
(gdb)break run_init_process
(gdb)c # 这里并没有如愿停在run_init_process,而是停在另外的kernel_thread里,这个太多了,我们先删掉这个断点
(gdb)d 3 # kernel_thread的编号为3
(gdb)c # 停在run_init_process
(gdb)list
二、Linux内核的启动过程
- 启动Linux内核的三个参数:
- kernel
- initrd
- root所在分区、目录
最重要的一行代码:
qemu -kernel (文件名) -initrd (rootfs.img)
- qemu相当于打开一个虚拟机
- kernel启动一个内核,位置由其后的文件名指定。如果在当前目录下,可以直接输入文件名,如果不是,则需要输入该内核的全路径。
- initrd指令是挂了一个ramdisk虚拟硬盘,是内核的重要补充,rootfs.img就是这个虚拟硬盘,内有分区,然后启动的其实是其中的init文件,这个文件是由之前的menuOS编译而成,gcc -o命名为init。
所以就是要启动一个内核,挂一个硬盘,然后再运行一个init即1号进程。
也就是说,init中main.c中有一个start_kernel函数
在start_kernel函数的尾部调用了一个rest_init
0号进程
有一个全局变量init_task,即手工创建的PCB,0号进程,即最终的idle进程。0号进程一直存在,系统没有进程需要执行时调度到0号进程。
0号进程创建了1号进程和其他
rest_init()中有kernel_thread(kernel_init,NULL,CLONE_FS)
kernel_init中有run_init_process,
run_init_process创建了一号进程,默认路径下的程序。
init_process 一号进程,默认的
三、几个问题
为什么要编译内核?
为了生成符号表。-
怎么编译内核?
- 最简单的是make config,但是这个需要的时间很长
- make menuconfig,是图形化的界面,比上面更为方便
- make allnoconfig,所有能选no的都选no,简单粗暴。
Makefile和config
这两个和在一起能够决定内核中哪些需要被编译,哪些不会被编译。
四、实验截图
运行截图
第一个断点,start_kernel
rest_init
kernel_thread
kernel_init
run_init_pro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