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提到,规范的派生类构造函数三个要点:
- 首先创建基类对象
- 应通过成员初始化列表,创建基类对象
- 应该初始化本派生类新增的成员变量
那在构造派生类实例的过程中,其基类(以及多继承的时候多个基类)/当前对象属性/当前对象的构造顺序如何呢?
下面初步分析:
1 不显式调用基类构造函数
C继承B1和B2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B1
{
public:
B1(){ cout<<"B1"<<endl;}
};
class B2
{
public:
B2(){cout<<"B2"<<endl;}
};
class C:public B1,public B2
{
public:
C(){cout<<"C"<<endl;}
};
int main()
{
C obj;
return 0;
}
/*output
B1
B2
C
*/
其中,冒号指出C的基类是B1和B2,public限定符指出B1和B2都是公有基类,我们称之为公有派生[1]。
公有派生中,基类的公有成员(成员变量、成员方法)变成了派生类的公有成员。基类的私有成员变成了派生类的私有成员,但是不能直接访问,只能借助基类的public和protected方法访问。
这时,程序将使用基类默认构造函数。
也就是说C的写法相当于在成员初始化列表调用基类的默认构造函数:C():B1(),B2(){cout<<"C"<<endl;}
。
- B1和B2的构造顺序只和继承的顺序有关,和成员初始化列表中的顺序无关
调整继承顺序class C:public B2,public B1
,输出顺序为B2 B1
.而修改成员初始化列表中的顺序没有效果。
2 显式调用基类构造函数
同样的,B1和B2的构造顺序只和继承的顺序有关,和成员初始化列表中的顺序无关
class B1
{
public:
B1(){ cout<<"B1"<<endl;}
B1(int i){ cout<<"B1:"<<i<<endl;}
};
class B2
{
public:
B2(){cout<<"B2"<<endl;}
B2(int i){ cout<<"B2:"<<i<<endl;}
};
class C:public B2,public B1
{
public:
C():B1(10),B2(20){cout<<"C"<<endl;}
};
int main()
{
C obj;
return 0;
}
/*output
B2:20
B1:10
C
*/
更进一步可以把C中构造函数参数作为实参传递给基类构造函数:C(int x,int y):B1(x),B2(y){cout<<"C"<<endl;}
3 封闭类
有成员对象的类称为封闭类,这是对象组合的一种实现方式[2]。
修改C为:
class C:public B2,public B1
{
private:
int x;
B1 memberb1;
B2 memberb2;
public:
C():B1(10),B2(20){cout<<"C"<<endl;}
};
/*output
B2:20
B1:10
B1
B2
C
*/
- 构造子类实例过程中,依次进行如下构造:
- 构造基类
- 构造当前派生类的成员对象
- 构造当前派生类(执行自己的构造函数)
3.1 对当前对象属性使用成员初始化列表语法
当前对象属性就是成员对象
。
class C:public B2,public B1
{
private:
int x;
B1 memberb1;
B2 memberb2;
public:
C():B1(10),B2(20),memberb1(1),memberb2(2){cout<<"C"<<endl;}
};
/*output
B2:20
B1:10
B1:1
B2:2
C
*/
和基类很相似。
在成员初始化列表,如果不显式调用成员对象的构造函数,程序就会调用默认构造函数。显式调用,程序就会调用你指定的构造函数。
成员对象之间的构造顺序之和声明顺序有关,和在Member Initialization List中的顺序无关。
当然,也可以不指定初始化列表,在构造函数中再进行成员对象的赋值,这会导致成员对象被构造多次。 更重要的是,因为常量类型、引用类型的成员不接受赋值,它们只能在初始化列表中进行初始化。[2]
到这里,基类/当前对象属性/当前对象的构造顺序终于搞清楚了。
Reference
- 1 C++ primer plus第六版
- 2 C++手稿:封装与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