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奋斗是通向理想彼岸的桥梁。
今天(6月12日)是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前身为:湖南湘江新区智能系统测试区,以下简称“测试区”)开园两周年的日子。
两年时间不短,测试区是长沙智能汽车产业的亲历者,从无到有,再到一个丰满且充满活力的产业生态,测试区全程参与;两年时间也不长,长沙智能汽车产业后发先至,迅速冒头,成为中国智能汽车产业头部阵营的有力竞争者之一。
长沙智能汽车产业用两年时间完美诠释了奋斗二字的内涵,长沙智能汽车产业也用两年时间塑造出了一个让行业为之惊叹的“长沙模式”。
01长沙智能汽车产业的两年,中国智能汽车产业的缩影
长沙与智能汽车产业结缘于2015年,时任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现任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时任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现任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胡衡华,会见了香港科技大学教授、IEEE fellow、2019 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大奖获得者,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基地创始人李泽湘,为长沙发展智能汽车产业埋下了种子。
一年后的2016年,长沙从产业升级的角度出发,考虑如何将自身已具备相当基础的汽车制造、工程机械、现代物流、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产业串联起来时,极具前瞻性的智能汽车产业被推向了前排。湖南湘江新区智能系统测试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的前身)在当年正式启动建设。
经过两年时间的土地征收、拆迁、场地建设、智能系统配置等,占地1232亩,总投资约18.96亿元的湖南湘江新区智能系统测试区于2018年6月12日开园。
2018年11月,湖南湘江新区智能系统测试区跻身“国家队”,被工信部授牌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这也意味着长沙测试区在场地规模、测试环境、测试场景、配套设施等“硬件条件”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上获得了国家层面的支持和认可,长沙开始肩负起国家战略的使命,这同时也标志着长沙智能汽车产业真正起步进入到1.0阶段。
这一阶段,长沙很清晰的知道自己与一线城市之间的差距在哪,在 “搭平台、建生态、兴产业、重应用”十二字发展方针的指引下,长沙智能汽车产业低调的蛰伏,直到2019年9月26日突然放了一个大招,宣布开放道路智能驾驶长沙示范区和车路协同“两个100”项目启用,同时拿下Robotaxi在公开道路载人测试头炮,一夜之间从追赶者变成了领跑者,产业发展也跨入全新的2.0阶段。
进入2020年以来,长沙智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势头不减。
首先,在顶层设计的政策层面为产业发展再蓄动能。4月1日颁布智能汽车产业“火炬计划”和“头羊计划”,通过奖励、补贴、应用落地示范等方式来打造产业的“火炬”和“头羊”,并以此来带动城市建设、大众生活、*管理等多维度的产城融合。
其次,是产业生态圈的范围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升。4月17日、18日先后与一汽出行和中国汽研达成战略合作,分别在智慧出行与智能汽车研发测试、检测认证产业链体系等方面进行合作推进。
最后,场景落地的速度依然不减。4月19日,阿波罗智行Robotaxi服务上线百度地图及百度APP智能小程序,向普通民众全面开放;4月30日,智慧公交315线开通,面向长沙市民开放运营。上述两项落地均是全国第一。
我们可以注意到,长沙正在利用智能网联的能力为提高*治理能力、解决交通痛点做支撑,根据“两个计划”的规划,无论是推动车联网渗透率提高的种种举措,还是按照“重点补强+连线成片”的思路扩大智能化路侧RSU设备覆盖能力,或是实践“车端+路侧”双轮驱动模式,探索智慧出行,构建出行即服务(MaaS)支撑体系,描绘的都是一幅用智能网联技术为智慧交通赋能,将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大众生活、*管理等多维度融合于一体的壮阔蓝图,这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内长沙智能网联与智慧交通产业融合发展的重点所在。
此外,还有一个小细节,长沙的上述动作与《交通强国建设纲要》、11部委联合印发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的规划要求高度吻合,这也足以反应长沙在深厚产业基础的支持下响应国家战略的行动高效。
很明显长沙智能汽车产业自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开园之后,短短两年时间已经站稳了国内头部阵营的位置,长沙在今年也将冲击交通强国示范区、国家车联网先导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两区一市)的目标正式提到了日程之中。
赛迪顾问5月份发布的《2020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投资潜力城市百强榜研究》白皮书为长沙的产业实力进行了佐证,长沙超过了上海和广州,排到了百强榜第三的位置,在长沙前面的分别为深圳和北京。至此长沙的智能汽车产业进入到一个寻求再次突破的3.0阶段。
根据知名研究机构Navigant Research(以下简称NR)今年3月份发布的最新自动驾驶竞争力榜单显示,以百度Apollo作为代表,中国玩家首次挺进NR报告国际自动驾驶“领导者”的行列;美国加州机动车管理局DMV公布的2019年度《自动驾驶车辆接管报告》中,百度不但攀上了榜单第一,同时还有AutoX、Pony、滴滴等多家中国企业上榜。
事实上,中国智能汽车产业跻身世界头部阵营,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世界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而长沙则从微观层面成了中国产业的缩影。
02“长沙模式”,智能汽车产业的长沙印记
很多人心中可能会有些诧异,长沙智能汽车产业为何在短短两年时间内能爆发出如此巨大的能量,经常被媒体提起的“长沙模式”到底是个什么模式?我们或许可以从以下三点来进行解读。
1、以测试区为平台底座,构建金字塔型生态结构
根据赛迪顾问《2020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投资潜力城市百强榜研究》白皮书做出的总结,长沙的产业特色是“筑巢引凤,构建配套设施吸引企业进驻”。
从长沙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脉络可以看到,以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软硬件测试环境,加上长沙市*在政策上的支持与倾斜,2019年发布了以《长沙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实施细则(试行)V2.0》为核心的“1+2+3”规则体系,今年4月又推出了“火炬计划”和“头羊计划”,从而构建了一个极为坚固的产业发展基础底座,接下来的招引企业和聚集产业生态也就水到渠成了。
值得一提的是,长沙在引进生态企业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味求大,而是着力构建齐备的产业生态。
比如围绕车载及路侧通讯设备,引入了华为;围绕自动驾驶底盘及线控转向,引入了舍弗勒;围绕人工智能处理器,引入了地平线;围绕传感器,引入了大陆集团;围绕云控平台,引入了启迪云控;围绕自动驾驶特种车辆,引入了希迪智驾、桑德新能源汽车、中联酷哇等等。347家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重点企业中,基础层企业229家,例如景嘉微、国科微;技术层企业77家,例如华诺星空、证通电子、楚天电气等;应用层企业41家,例如希迪智驾、京东无人车、三一等。
我们可以注意到,长沙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过程中,围绕着产业基础、政策支持、发展要素、产业氛围4个维度,实际上建立了一个“配套设施—招引企业—产业生态”的金字塔型结构模型。
2、以智慧的路为切入点,以路促车带动全栈“新基建”
智能汽车产业是一项综合性产业,虽然车是C位主角,但要实现最终的无人驾驶,路侧、云端以及通讯网络的协同配合同样重要。
长沙的打法是以路为切入口,通过车路协同的方式来带动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能力的提升。因而无论是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内各种测试场景的打造,还是“双一百”智能网联开放道路项目的启动,或是根据“头羊计划”的规划,继续扩展智能化路侧RSU设备的覆盖能力和覆盖范围,这些基础性的工作都是围绕“智慧的路”这一重点展开。
其实,在路侧能力得到加强的同时,与“聪明的车”相关云和网这两项基础设施建设也获得了同步推进。
比如今年1月9日,华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云(八爪鱼)在长沙全球首发落地,长沙补齐了模拟仿真测试能力上短板;在产业生态管理方面,由湘江智能管理的智能网联云控管理平台的能力也在不断加强,未来将成为长沙智慧交通的运营监管平台。
再比如,产业生态企业之所以选择落户长沙,很大程度上就是看中了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的测试条件,除了228个测试场景,国内领先的3.6公里双向高速测试环境及无人机测试跑道之外的路端优势之外,测试区还拥有全国5G覆盖范围最广的通讯网络优势。
将上述动作结合起来可以发现,长沙实际上已经形成了“智慧的路—聪明的车—强大的云—灵活的网”的协同闭环。在这个过程中,长沙提前完成了智能汽车全栈技术的“新基建”,既为自动驾驶落地开路,又为产城融合、城市提质助力,充分体现出新技术、新产业带来的价值。
3、以场景落地为导向,单个突破连点成线实现全覆盖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长沙智能汽车产业抢下的几个第一。
一是2018年12月28日开通了国内首条智慧公交示范线;二是2019年9月26日启用了全国首条基于5G+V2X技术、支持L3级及以上自动驾驶测试与示范应用的智慧高速;三是开通了国内智能化改造范围最广、道路类型最全面、安全防护最严密的城市开放道路;四是开发了全国首个智慧共享出行示范项目,首批45辆无人驾驶出租车已上路运行;五是2020年4月30日开通了全国首条面向市民开放运营的智慧公交315线。
长沙敢为人先地抢到了当前几个行业热点“示范先行”的先手,自然而然成为产业发展的风向标,成为其他城市模仿和借鉴的对象。
智能汽车产业“起步北上广、落地看长沙”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同。
从长沙目前的落地实践来看,长沙将智能汽车、智慧交通全景图拆解成了一个一个典型场景,类似于点线面的几何学概念,先是由Robotaxi和智慧公交这两个点连成线,进而有其他更多场景的加入,再由线到面实现全面覆盖。
根据“头羊计划”的规划,除了全市所有传统公交车将要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之外,长沙还将针对危化品运输车、校车、环卫车、渣土车等重点车辆进行智能化升级,此外在自动泊车、智慧环卫、封闭园区自动驾驶等场景中,长沙也有项目、场景已经落地或即将落地。
落地场景成为“长沙模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百度副总裁李震宇曾用“攀登珠峰,沿途下蛋”来概括百度的智能驾驶发展战略,而长沙提炼出来的“场景引导,落地为先,示范带动,复利向前”的策略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处,将智能汽车产业带来的价值持续不断的释放,如同拼图游戏一样,逐渐形成智能汽车和智慧交通的完整形态。
03跨越3.0,长沙还需做些什么?
智能汽车产业是一场长跑,即便我们已经跑了多年,但那终点依然遥不可及,当前的领先并不意味着可以最终撞线,对于长沙而言,当前的主要任务是用怎样的方式和姿势跨越3.0阶段获得新的发展动能。
作家辉姑娘在《智者见山,愚者见渊》一书中曾写到:山就在那里,静默无语。你眼中是奇峰罗列,还是临渊而立?那不取决于山,只取决于所站的高度和角度,以及内心的深远。
放到长沙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的命题作文中,即产业的再次升级还需完成三项突破。
1、“两区一市”是目标,实现产业价值才是目的
长沙智能汽车产业“火炬计划”和“头羊计划”提出,要实现“全国规模最大、技术应用领先、配套设施完善的交通强国示范区、国家车联网先导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两区一市)的目标。很明显一定要在多个维度完成非常严苛的考核才能获得这些“国字号”的认证。
必须承认的是,有了国家的背书,对推动产业发展大大有利,但我们也要警惕,不要为了达成目标而刻意关注那些考核数据,而应落到产业深处,时刻提醒自己达成“两区一市”目标的初衷和目的是什么。
以“头羊计划”为例,聚光灯都打在“头羊”企业身上,那么产业生态的活力应该如何激活?按照“头羊效应”的解释,头羊带着羊群吃草,头羊是标杆,那些跟在头羊身后的羊群虽然无法成为主角,但也有草吃,即产业链的基础层企业在实现“两区一市”目标的过程中也能实现自我价值和产业价值。
2、用正向盈利验证场景落地的成效与价值
新技术落地是否成功主要从两个维度进行考量,效率和成本。
目前长沙在场景导向下,虽然已有像Robotaxi这样不少具有示范效应的场景落地,平心而论,部分场景仍然处于探索的过程中,无论是效率还成本还无法达到替换传统技术和原有生产力的程度。
如果将正向盈利作为体现技术价值的标准,那么智能汽车和能驾驶还需更多的时间和探索,其中既有技术精进进化的维度,也有运营模式升级迭代的维度。
3、产业生态还缺车联网硬件制造最后一个闭环
智能汽车产业最终还是要落到汽车上来,现在长沙产业生态虽然已经非常完备,但还有一个最大的BUG,即缺少具有领先意义的车联网硬件制造厂商,没有形成产业的最终闭环。
在软件定义汽车的趋势下,智能汽车会像电脑一样,分成多个模块,事实上长沙的产业生态已经涵盖了智能汽车的各个模块,唯一缺少的是将这些模块硬件生产制造出来的能力。
无论是通过引进还是自主孵化培育,对于长沙而言又是一个新的征途。
对此,用一句“少年,山高路远,请去拥抱你的星辰大海”作为结尾,送给长沙。
最后彩蛋,看看长沙的智能汽车产业这几年来到底有哪些值得记忆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