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以来高层在多个会议上反复提及“内循环”概念,核心主旨围绕“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内循环”概念最近引发了广泛讨论,有很多经济学家、投资机构的专业解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在《中国经济周刊》发表的万字长文对此进行深刻剖析,他认为新形势下,高层对内循环相关的论述“不是简单的针对当前产业链供应链因疫情而中断所采取的权宜之计,而是在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关键阶段的强国方略;不是因个别国家企图与我脱钩、对我围堵而迫不得已的内敛收缩,而是筹划以更深层次的改革、更高水平的开放加快形成内外良性循环的战略抉择。”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认为:关于“内循环”一系列的表态,实际上表明*发展经济的新思路正在形成:构建国内大循环,其重要性不亚于供给侧改革,具体落地主要依托于消费内循环、科技内循环两大抓手进行构建。投资方向上,科技为攻,消费打底,积极探寻周期行业里的高成长龙头。
各界普遍认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将会成为即将到来的“十四五”的经济发展方向。有财经大V认为,内循环就是“扩大内需”,这一点是绝对错误的。内循环不只是说减税降费刺激个人消费这样的促内需,其核心要义是“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一方面是供给侧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另一方面是内需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是新形势下的经济发展顶层设计。用《21世纪经济报道》的话说:
“内循环不是简单的消费升级和国产替代,更不是不要外部市场。其核心是以产业升级为先导,辅之以大规模创造新消费场景的投资,进而带来消费升级的质变,使得供需两端的循环形成闭环相互强化。”
科技是内循环的压舱石
作为一名科技行业的观察者,我更关注科技跟内循环的关系。
高层与内循环相关的论述中,科技总会高频出现,比如“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再比如黄奇帆认为,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有六大关键点,其中:“一是要牢牢抓住创新这个驱动发展的不竭动力,尽快打通支撑科技强国的全流程创新链条,以创新创业引领内循环;二是要抢抓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新机遇,以新基建推动数字技术产业化、传统产业数字化,以数字经济赋能内循环。”数字科技打头阵。
构建内循环体系的关键抓手有两个:一个是消费市场,基于人口优势形成的超大规模市场,消费市场规模足够大意味着内循环能够循环得起来,像韩国、日本这样的小国,则很难走内循环路线;另一个是科技创新,不只是关系到供给侧的质量与自主能力,同时决定着供给与需求的连接效率,让内循环的循环效率更高,让供给与需求实现质与量的不断提升,提高经济规模、韧性与质量。
《21世纪经济报道》在一则报道中指出,“人口、科技是国内大循环压舱石”:产业升级的前提是改变当前部分核心技术领域仍被“卡脖子”的局面,实现科技的内循环。消费繁荣的前提是在庞大人口规模的有力支撑下,于需求端不断寻找新的消费增长点。换言之,人口规模是底气、科学技术是发力点,而这二者正是构建“国内大循环”格局的根基所在。
我认为是非常贴切的。科技是内循环的压舱石,具体到互联网行业,与内循环的关系又是什么呢?
互联网是内循环的基础设施
内循环与互联网行业很多理念有些相似。
互联网巨头追求的“生态闭环”,实质上可以认为是在自己平台上实现内循环。头部巨头的“生态闭环”,不是说什么都做,而是可以选择做什么、不做什么,自己不做的才给合作伙伴做,这一点,也将是我国内循环经济发展的目标,这也是科技创新对内循环如此重要的原因之一。
互联网企业如今都在强调存量用户经营。大盘增长难就对存量用户深耕细作,推出更多产品与服务来刺激用户在生态内更多地消费,进而获取用户时长、提高用户ARPU值,在存量中挖掘增量,这种以供给侧改革来扩大内需,以科技创新来创造新消费的理念,跟内循环有异曲同工之妙。
事实上,作为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在内循环中也将会发挥至关重要的角色,甚至可以说是内循环经济的基础设施。
一方面,互联网最核心的能力就是连接,连接人与人、信息、商品和服务,加速信息、商品和服务的流通。疫情期间人们在互联网的帮助下顺畅地沟通、娱乐、购物、学习、工作,生动地体现出互联网强大的连接能力。基于此,互联网对于“循环”本身是有重要价值的,特别是对于生产、分配、流通与消费各个环节的打通而言,互联网的作用正在日益明显,比如工厂生产的商品不只是可以绕过传统的品牌市场渠道直达消费者,甚至可以基于消费端大数据来按需定制或者计划生产;再比如餐饮企业的产品可以通过互联网外卖平台直送到家,餐饮行业本身也被逼着转型升级。
另一方面,互联网如今正在从消费向产业渗透。互联网横跨消费与产业,用户与企业,数据与场景,软件与硬件,技术与产品,堪称数字经济的重要载体。如今,消费互联网到达存量阶段后,互联网行业正在高速向产业端渗透,在消费、制造等产业外已经到达田间地头的第一产业,形成日益蓬勃的产业互联网。
数字经济助力企业降本增效、转型升级、创新业务,提高弹性应对不确定性的环境,更好地适应内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正是因为此我国在今年提出的“新基建”发展方向,不再是“铁公基”为主,而是强调5G、AI、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科技驱动的基础设施,以及通过它们去拉动传统产业。
黄奇帆在万字长文中阐述了新基建与内循环的关系,他认为新基建不仅本身将带来几万亿甚至十几万亿的投资需求,还将通过数字技术产业化、传统产业数字化、研发创新规模化而产生不可估量的叠加效应、乘数效应,可以对内循环产生巨大的赋能作用。具体来说,1、新基建有助于推动数字技术产业化,形成万亿级自成体系的数字化平台;2、新基建有利于助推传统产业数字化,形成具有颠覆意义的产业互联网;3、新基建有助于完善中国创新体系,推动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
就产业互联网而言,黄奇帆认为:
“中国工业总产值已达90万亿,如果因产业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而提升10%的效率,就会产出9万亿的增加值,经过资本市场催化后形成百万亿级的市值。如果说中国的消费互联网市场目前只能够容纳几家万亿元级的企业,那么在产业互联网领域有可能容纳几十家、上百家同等规模的创新企业。这是一个巨大的蓝海,今后互联网数字经济中的独角兽主要产生于产业互联网系统。”
互联网不论是基于本身强大的连接能力,抑或是基于数字经济形成的产业互联网模式,都会在内循环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本身就已十分繁荣的本土互联网经济会更加繁荣,将成为内循环经济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正在高速发展的产业互联网则将助力各行各业用好“科技”这一压舱石,基于产业变革形成全新供给,满足全新的内需供给体系。
可见,互联网有望成为内循环经济的基础设施。
内循环互联网经济谁能拔得头筹?
基于上述讨论,互联网有望成为内循环基础设施,互联网企业自然也将成为内循环经济的建设者与受益者,具体来说,我认为下列互联网公司在内循环经济中会日益重要,有望拔得头筹:
1、阿里巴巴领衔,京东、拼多多与美团齐参与的电商巨头。
阿里巴巴做外贸起家,却是靠内需壮大到今天的体量,不论是助力本土品牌触电或者引入全球品牌,均是在整合优质供给给内需市场,而打造双11这样的消费节日等动作,既培育了用户习惯、也刺激了内需消费。最新财报显示,阿里巴巴在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12个月创造了7.053万亿GMV,有7.8亿国人在阿里巴巴平台购买商品/服务。
电商企业在前十年的内需消费增长中功不可没。在接下来的内循环经济中,阿里巴巴不只是说有盒马这样的创新消费平台,直播这样的创新消费场景,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提供金融、物流与数字化三大基础设施,它们不只是可以保障内需,同时可以赋能不同行业,比如让工厂基于大数据定制商品,再比如让农民依托数字基地提高单位亩产价值……阿里巴巴事实上已是产业互联网的重要级玩家,同时早已成为科技公司,依托达摩院与阿里云研发数据库系统、操作系统、AI、芯片等底层科技。如此看来,阿里是来自互联网领域的内循环经济核心参与者与受益者。
京东、拼多多与美团不遑多让,只是侧重点不同,京东+京东物流+京东数科跟阿里巴巴的业务架构类似,拼多多主推的农产品上行与工业品下行本质是在支持内循环,美团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扎实深耕构建起最大的同城即时物流网络,激发城市内循环……它们都是互联网内循环经济的核心参与者与受益者。
2、腾讯、百度、字节跳动和360等互联网内容流量平台。
互联网内容流量平台距离交易不如电商平台近,但是它们在互联网内循环经济中却扮演两个关键角色,一个是承载精神消费场景,如社交媒体、音乐电影、长短视频、小说动漫……精神消费是内循环经济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且日益重要,这一点恰好是阿里等物质消费平台们一直想做,却没怎么做好的。另一方面扮演着消费的“入口”的角色,什么意思呢?电商平台与服务机构依然要到互联网内容流量平台获取流量,拼多多与京东要跟腾讯战略合作,阿里、苏宁与抖音牵手,中小企业和服务机构则与百度、360们紧密合作。
基于此,互联网内容流量平台在内循环经济中依然会扮演重要角色,而且百度、腾讯、360们也都跟阿里一样在积极布局产业互联网,字节跳动强化B端只是时间问题。
在内循环经济的号角被吹响后,已有一些互联网流量平台在行动,360是其中的“激进份子”,在疫情爆发后,360智慧商业推出春雨计划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到三月底已有39256家企业申请加入这一计划。5月高层首提内循环后,360在7月发起“经济复苏集结号”活动,给企业提供一揽子的数字化工具助力其扛过疫情、加速数字化转型、快速复苏,超过100家大企业加入这一计划。
面临内循环,企业如何才能抓住机遇?
如今,在内循环相关的方针指引下,重新思考经营策略,对企业变得前所未有的迫切。
一方面,数字经济时代,“所有生意都可以被重做一遍”,突如其来的疫情加速了这一进程,其将各行各业“推倒重来”,旅游、零售、教育、金融、营销、制造、农业都在跑步进入新商业时代。另一方面,内循环趋势下,在全新的国内与国际市场环境中,企业将面对着不同的消费结构与全新的供给挑战。
所有企业都要“静一静”,思考接下来的挑战与机遇,整理思路、调整策略、改变节奏、盘整资源,迎接内循环经济时代。数字化一定是企业要思考的首要问题,数字化转型应该是企业的一把手工程,原因在于科技是内循环的压舱石,互联网是内循环的基础设施,科技是企业提供高效率、高质量、创新性供给满足全新内需体系的根本。
杭州今年上半年GDP实现深V反转(从去年全年的增长6.8%,到今年一季度的下探到-4.8%,再到半年度的增长1.5%),用都市快报的结论总结是:“背后体现的是杭州经济的强劲发展势头,根本上得益于数字经济和制造业两大引擎的驱动。”数字化对经济复苏与内循环的价值可见一斑。
如何更好地迎接内循环经济?企业在大变局中要能穿越迷雾首先要有方向,数字化就是方向。基于此,360智慧商业自8月11日起将沿着城市复苏启动的脉搏展开“全国营销伙伴峰会”,持续深入地去阐述360智慧商业对数字化的理解,与企业分享数字化解决方案,共同理解、探索与挖掘新商业的潜力与内循环的机会。据悉,360智慧商业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将覆盖旗下360搜索、360快资讯、360导航等重量级产品的海量流量,以及资金、产品、服务、政策等维度。
360智慧商业“全国营销伙伴峰会”首场定于上海,上海上半年GDP同比下滑2.6%,降幅比一季度收窄4.1个百分点,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经济稳步复苏,第三产业部分行业形成有力支撑”,上半年,上海市第三产业稳步复苏,部分行业形成有力支撑,以互联网、数字化和科技创新为依托的相关行业较快发展,信息服务业、金融业、卫生和社会工作等行业逆势增长。在催生拼多多、哔哩哔哩等头部互联网巨头后,上海对数字化重视程度有增无减,上海的企业对于数字化也十分积极。期待360智慧商业的上海峰会能释放出行业对于新商业与内循环的深度思考。
总而言之,互联网已从曾经的虚拟经济变为实体经济的一份子,对于实体经济正在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在内循环趋势下,互联网的作用会日益显著,头部互联网企业们也将基于自身资源与能力,在内循环经济中贡献更大的力量,并从中获取属于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