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强调信息化,而是重视大数据,重视智慧化的“数智”政务,是政务信息化2.0的标志。
科技行业有一个共识:第三方数据机构的报告,C端看QuestMobile,B端看IDC。在云计算市场,IDC的报告就是一种权威。日前,IDC发布的《中国数字*大数据市场份额2018》报告显示,随着数字*建设不断推进,2018年中国数字*大数据市场总体规模较2017年提升了31.2%,达到47.4亿元人民币。其中,阿里云夺得市场份额NO.1,同比增长102.57%。
具体到数字*大数据细分市场,大数据基础平台软件市场规模达到15.63亿元人民币,数据管理与治理的软件和服务市场达到31.81亿元人民币,IDC报告指出:阿里在2018年调整发展战略,重点突破数字*领域,因其技术研发与整合能力突出、市场布局与人才发展战略并行高效运作,在2018年数字*大数据基础平台子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
12月3日,阿里云峰会广东会场,阿里巴巴副总裁、阿里云智能数字*事业部总裁许诗军说,阿里云成为中国数字*大数据整体市场第一和数字*大数据基础平台软件市场第一,正是基于IDC这一报告。数字*大数据市场只是数字*市场的一个分支,阿里云夺得这一细分市场的第一,是电子政务市场走向数字*市场的一个缩影,分水岭正在出现。
01
什么是数字*大数据市场?
数字*即电子政务市场,是一个庞大的产业,涵盖软硬件、云服务、网络设备、软件信息服务等产品形态,有政务云、大数据、不同层级和区域*的行政审批、不同部门的政务服务(如税务、司法、警务、应急、医保等)信息化,智研咨询统计,中国电子政务市场规模年均增速在15%左右,2019年市场规模预计超过3400亿元。
数字*大数据市场,顾名思义就是数字*“大数据”相关的市场。涂子沛所著的《大数据》这一大数据启蒙教材的主要案例便是围绕美国*大数据的使用案例,该书一个观点是:“用纳税人的钱收集的数据应该免费提供给纳税人使用”。2017年我国明确要尽量公开非涉密的数据,以便利用这些数据更好地服务社会,为*决策和监管服务,随后我国各地成立大数据管理局,系统性地对政务大数据进行汇聚、整理、挖掘和开放。理论上来说,大数据流动起来,不同来源不同性质数据关联在一起交叉挖掘,就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更大价值。
大数据可以让政务决策更加科学,政务管理更加精细、政务服务更加个性、不同*部门、不同层级部门、*与市民/企业间的协同更加高效,近年来大数据在我国政务管理方方面面都在发挥作用,特别是城市管理、交通管理、环境治理等方面。
数字*大数据市场,就是企业助力各地*部门存储、管理和利用大数据而形成的市场,IDC将数字*大数据市场分为两个细分市场。大数据基础平台软件,基于云的大数据平台,承载政务大数据的汇聚、存储、共享、清洗和脱敏等基础功能。数据管理与治理的软件和服务,负责*大数据的挖掘、利用和管理,主要玩家有服务能力强的传统集成商、新兴专项技术领域的软件开发商、发展战略正在转型的传统大型基础平台提供商,比如我此前介绍过的做政务大数据可视化的海云数据、数梦工场、百分点这些,都属于这一市场的典型玩家。
我国数字*大数据市场目前发展依然还存在一些瓶颈。IDC认为,数字*大户数据市场主要特征有:管理机制需要创新(技术只是工具);人才供给能力吃紧(懂技术还要懂业务);平台建设趋于融合(数字*+智慧城市);数据壁垒依旧明显(安全与开放的矛盾),这些特征正是限制数字*大数据市场规模的原因。
阿里云在这一市场实现102.57%的增长,增速远超行业31.2%的平均增速。我认为,这是数字*大数据市场即将爆发的征兆,也是中国数字*市场从1.0到2.0转变的信号。
02
分水岭已现,数智政务时代来临
*一直是新技术的积极应用者,电子政务比互联网在中国落地还要早一些。90年代早期,以金字工程为代表的*信息化就已开始,随后形成了电子政务产业,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无纸化、信息化和电子化来提高*管理、协作和办公效率。后来随着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市民成为网民,政务信息化有了新的内涵:政务信息公开、群众网上办事、*公众沟通等。
这一阶段,都属于政务信息化的1.0时代,且成果显著,截至2019年6月,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已达5.09亿人。2017年,随着大数据、AI和云计算等技术的普及,我国开展电子政务综合试点,广东、上海、浙江、福建、山东、湖北等省市出台了“数字*”战略规划,各地*进行数字化转型,一方面,拥抱云计算平台,重视大数据汇聚、开放和利用。另一方面,积极利用AI技术,探索AI与政务的结合,电子政务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
2019年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上,智慧政务就成为AI产业化的一个重要方向,多个省份和城市推出数字*计划后,实行“云长制”,以打通信息“孤岛”,核心就是要汇聚和利用大数据。不再强调信息化,而是重视大数据,重视智慧化的“数智”政务,是政务信息化2.0的标志。
从电子化到在线再到智能,是各行各业信息化的一个必经之路:电子化将数据从纸面变成了比特,在线化让数据可以流动,智能则是基于对数据的挖掘。基于这样的逻辑,电子政务服务模式、技术架构和市场格局,都在发生变化。
1.0时代的*信息化更多的采用硬件设备以及传统软件服务商,重视的是软硬件集成能力,比如城市治理当年出现了许多无线城市项目;2.0时代的数字*则依赖数字化赋能,数字*对服务商的能力提出全新要求,不再是软硬件,而是数字化能力,这背后又包括:云计算、大数据、AI等技术服务能力。
新的需求,势必会创造新的供给,IDC报告就指出,数字*技术需求已出现变化,1.0时代采用国产数据库等软件,2.0时代则依赖新型科技企业的新技术。阿里云拿下数字*大数据市场第一且增速远超行业,就是因为其拥有大数据的处理能力以及先进的互联网架构。今年阿里云保障天猫双11实现了2684亿GMV,阿里核心系统已100%上云,当天处理数据量达982PB,卡顿现象不再出现。
阿里不是传统软件公司,不是普通互联网公司,而是从电商公司进化而成的科技公司。多元化的复杂业务场景,双11这样的极限挑战,以及达摩院这样的大投入,不断强化阿里科技实力,其技术特性具有互联网的规模、企业级的复杂程度、金融级的准确度,智能音箱、智能办公硬件等业务让其具备软硬件一体的能力,在技术演进中去IOE,向数据库、芯片等底层纵深,突破技术极限的同时,增强自主可控能力。这些都是阿里云拿下数字*大数据市场第一的保障。
数字*大数据市场体现出数字*“数智化”的趋势。在2019杭州云栖大会上,张勇说阿里要从五新到百新,各行各业都在全方位走向数字化和智能化。在各行各业数智化进程中,阿里云都呈现出更强的竞争力,数字*市场亦不例外,阿里为代表的新型科技公司将是传统数字*市场的新生力量,数字*对阿里而言将是一个庞大的增量市场。
03
数字*2.0时代,阿里稳操胜券
数字*是云计算、大数据、产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落地的黄金场景,已成为科技巨头必争之地。相对于很多传统行业而言,数字*市场门槛很高,一方面政务不是普通的产业;另一方面,其对服务商的技术、安全、服务、资质等都有很高要求,是很难啃的骨头。阿里云拿下数字*大数据市场第一,原因是多方面的。
1、阿里云是最早入局政务市场的科技巨头之一,基于此形成了深厚的政企客户服务能力和经验。
早在2012年,浙江省水利厅就开始和阿里云合作,利用云计算的弹性能力支持水利厅的网站以及公众服务。起源于2012年的“金关工程”二期则应用阿里云的云计算平台和大数据架构,打造了面向数据分析类业务的数据底盘,服务于风险分析和预警、关税管理、企业信用等多个业务领域,比如海关情报系统,可实现对亿级数据模糊查询,秒级响应返回智能搜索结果,用于缉私实战,截至2017年10月,该系统应用一年多,已查获案件案值数十亿元,为国家挽回税款近十亿。
随后阿里云又落地云上贵州、国税总局等数字*头部合作项目;截至目前,阿里已和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教育部等20多个*部委达,全国30个省市区达成合作,数字*服务覆盖全国442个城市,包括1000多项服务内容,累计服务9亿人。在服务众多*部门的过程中,阿里云政务服务能力和技术得到锤炼增强。
2、阿里云不只是一个云计算技术平台,依托阿里数字经济体形成独特的数字经济能力。
这一点是阿里云跟友商们最大的不同,阿里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其背靠的阿里集团是一个数字经济体,内含金融、企业办公、地图等应用,对数字*均具有重要价值,阿里云通过双中台战略,整合阿里数字经济体中的各种能力,帮助各地*搭建自己的数据中台和业务中台。
2019年7月,阿里升级数字*战略,整合阿里云、支付宝、钉钉、高德等面向*端的技术、产品、服务和资源,形成数字*“1+2+2+N”的技术架构,即1云:自主研发的政务云底座,2中台:实现政务系统互通的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2端:在线政务协同办公平台政务钉钉和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移动服务端;N应用:1+2+2基础上整合生态力量,构建N个应用创新体系。
阿里升级这一战略的目的,正是抓住数字*从以“网上政务”为核心的1.0时代,走向以“数据化运营”为核心的2.0时代的趋势,阿里表示,“将把自己20年积累的数据化运营能力全面向社会开放,帮助*全面提升面向公众的便捷服务能力,精细化的社会治理能力,科学化的决策能力。”
3、阿里云一直重视自主可控技术研发,这一点在数字*市场中具有核心竞争力。
十年前,阿里云最初创立时就决定自主研发飞天系统,2009年春节后,阿里工程师敲下了飞天系统的第一行代码。飞天不是一款基于开源系统定制的系统,而是从0到1自主研发的国产云计算系统,阿里大可不必这么做,因为市面上有开源云平台可选。自研很费力,成本高,风险大,周期长,但却有两个显著好处:
一方面确保安全可控。政务信息化市场十分重视技术安全可控。2016年,*网信办公布首批云计算网络安全审查结果,阿里云获得“增强级”结果,成为国内首批能以社区云模式承载敏感类信息及重要政务业务的全国性云平台;2019年,阿里云“电子政务云平台系统”通过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三级测评。类似等保资质,阿里云都具有很强竞争力,底层来自于自主研发的技术支持。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自研可以突破技术边界,从最底层来解决计算峰值等极限挑战。2013年,阿里云发布飞天5K集群,成为全球首家调动服务器集群超过5000台的云计算厂商;2017年,飞天已经可以将遍布全球的百万级服务器连成一台超级计算机。
飞天只是开始,阿里云类似的自研系统还有OceanBase数据库、神龙服务器和飞天大数据平台。2017年,阿里成立达摩院,三年投资千亿,布局底层前沿技术。今年9月阿里在杭州发布含光800 AI芯片,1颗含光800算力相当于10颗GPU,基于含光800的AI云服务已在阿里云上线,阿里巴巴CTO、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在现场演示显示,在城市大脑中实时处理杭州主城区交通视频,使用含光800仅需4颗,延时降至150ms,而原先则需要40颗传统GPU,延时为300ms,而城市大脑这一平台,正是阿里巴巴数字*服务的基础设施。
阿里云当初决定自主研发技术,后续愈发重视自研和底层技术,不只是具有前瞻性眼光,同时也是一种魄力,这不只是帮助阿里云在数字*市场具有核心竞争力,而是阿里云拿下各行各业数字化市场的一个基础保障。
4、阿里具有B端基因,阿里与数字*基因也十分契合。
行业共识是,阿里是最具B端基因的互联网巨头,B2B业务起家、服务数十万商家,让阿里拥有很强的企业服务能力,结合“基因论”来看,这是阿里云胜出的核心原因。在数字*上,阿里与数字*基因有很大的契合。
阿里巴巴是平台型互联网公司,电商平台的架构和服务用户的理念,和服务型数字*具有天然一致性——数字*的权力事项和淘宝店铺的商品类似,事项本质就是SKU;*服务群众和企业,阿里服务用户和商家;*基础是数据、信用和支付,阿里同样依托数据、信用和支付;*由不同层级*和部门构成,阿里经济体同样有不同公司和部门。
阿里云一直以来践行的理念就是将阿里经济体内实践锤炼的各种能力(技术、数据、管理甚至文化),开放出来。阿里经济体的业务复杂度、用户规模、金融级安全,锤炼出了强大的数字能力、技术架构和服务理念,可以很好地移植到服务型数字*的建设中来。可见,基于类似的基因,阿里云可以更好地服务数字*客户。
阿里云在数字*大数据市场已经取胜,在2.0时代胜出,或许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