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C 产品的本质是人性,2B 产品的背后是业务(转)

  本文作者李源是 BLUES 原来做 YY 语音客户端产品时候的同事,原来针对 YY 语音的游戏用户做 2C 的 PC 客户端产品和 APP,后来到某品牌手机做 2B 的后台系统。以下文章,是作者经历了这两段产品研发后的感悟,或许对理解这两类产品工作会有帮助。本文头图由海洛创意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知乎、各种 PM 社区中,大家给产品经理下了各种各样的定义,但就像描述“桔子是什么?”将桔子和苹果在颜色、口感、形状等多个维度上做一比较,才能知道桔子是什么滋味。对比不同类型产品经理的区别,也会对这个岗位的本质和边界有更深入的认识。

  笔者在 YY 语音做过 2 年多的客户端和 APP 产品经理,后来去了一家手机公司,做了一段时间的后台系统。虽然无论之前还是现在看两种产品都有太多不同——比如一个被认为用来约炮的 APP 和一个手机维修业务管理系统——但在其中的角色都叫“产品经理”,需求调研、策划、设计、撰写文档、跟进开发测试,一样都不少。那么两者的区别到底在哪里?

  2C 产品的本质是人性,2B 产品的背后是业务

  首先要界定下,这里讨论的 2C、2B 产品的范畴。2C 产品也常被叫做大众产品、个人产品、前端产品,是面向个人用户的,直接服务于终端用户,提供娱乐、社交、工具等价值。2B 产品也被称作系统产品、后端用户,是面向业务的,被内部的业务部门或外部的团队、公司等组织使用,间接服务终端用户,比如 OA、供应链系统、单据管理系统等。

  2C 产品直接服务于个人,是像你、我一样的活生生的人。我使用这个产品,是为了满足人性中各种各样的欲望。比如我想摆脱孤独,想能时刻跟人保持联系,所以我使用微信;我喜欢看美女,享受与美女间亲密互动,所以我用 YY;我喜欢刷微信、玩手机,可是手机越用越慢,很不爽,所以我用猎豹清理大师。

  而 2B 产品虽然也是被“人”所使用,但这个人不是张三、李四,而是客服专员、维修工程师——用户代表的不是他自己,而是自己所属的团队、部门、公司等业务组织。使用这个产品不是因为喜欢,而是因为这是他的工作,他要通过这个系统来完成某种业务。

  2C 产品间的区别是目标人群和场景不同,而 2B 产品间的区别是业务不同。

  2C 产品设计更偏感性,2B 产品更偏理性

  各种产品方法论中最常被提到的一个词是“用户痛点”。满足了用户某个痛点的 2C 产品产品才可能被使用、被传播,进而生存下来。

  而“痛”是一种主观的感觉,通过理性的逻辑推导出来的“痛”未必真的痛。2C 产品经理需要有很强的同理心,能够快速、准确地将自己代入到用户场景,想用户所想,感用户所感,自己能够感觉到切身的痛,才有可能找到真正的痛点。比如微信摇一摇,将强烈的荷尔蒙释放的欲望代入到产品设计中,才可能有摇一摇的手势、来福枪栓的音效、大门开闭漏出小红花的动画等各种微妙的情感化设计。

  而在 2B 产品的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分析业务流程、各种业务间依赖关系、穷尽业务场景等,抽象影响因素、梳理逻辑流程、推导因果关系,都是理性思维的主场。

交互、视觉设计,对 2C 产品是命脉,对 2B 产品则是锦上添花

  在这个颜值即正义的时代,一个界面丑陋的 2C 产品会被用户分分钟卸载掉,连被骂的机会都没有。更何况交互、视觉不仅仅是好不好看的问题,很多产品问题的解决、产品目标的实现都依赖交互视觉层面的设计。

  而对于一个 2B 产品,大家更常关注的是功能。2B 产品的交互常比较简单,菜单、按钮、表单等常用控件已能满足需求。视觉设计的空间也比较小,而且好不好看、版式是否清晰、是否有视线引导等等对业务的影响并不大。因此交互、视觉的设计,就算有考量,在开发优先级中也是比较靠后的。

  2C 产品相比 2B 产品更易量化

  对于 2C 产品,无论产品目标是什么,通常都可以找到量化的指标。比如产品目标是用户量,可以用拉新数、日活、月活、留存率等衡量;如果产品目标是收入,可以用 ARPU 值、付费用户比率、收入总额来衡量。

  但 2B 产品则很难有量化的衡量。产品背后的业务可以有各种量化的指标,但这些指标是用来衡量业务的,而不能衡量支持业务的业务系统。

  2C 产品用户对使用成本 0 容忍,2B 用户却能接受高学习成本

  《Don’t Make Me Think》是一部用户体验领域的经典,书名直译是“别让我思考”。现在一个优秀的 2C 产品真的可以做到这一点,操作简单、指引明确,用户常常还没觉察就已经实现(bei)目(hu)标(you)。以致用户对易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比如你随便找个熟悉的 App,去看用户评论,常会看到明明是用户不会使用,却喷产品是骗子、垃圾的。这就逼着 2C 的产品要尽可能降低用户认知和操作的成本。

  产品经理在 2C 产品中会被用户喷成狗,在 2B 产品中却会被尊为师。2C 产品的Q&A就算再精美也没人看,但在 2B 产品中培训手册却是必要的输出物,还要尽可能的详细。而且可能还要安排专门的培训课程,对业务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这里的原因比较多,比如采购者与使用者不是同一个人,而前者可能并不关心使用体验,比如业务本身的复杂性和业务系统设计不当并不容易区分,比如业务系统的供给常是垄断性的,等等。

  当然,2C、2B 两种产品的区别并不限于以上的几点,不过是有感于个人两段经历的直观对比。希望有更丰富的经验后能总结出更全面、深入的对比。也欢迎大家围观、吐槽~

  工作近 3 年,对做产品的理解随着经历的增多而不断变化着。比如做 2C 产品,从初出茅庐时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妄言新产品,到为了体验产品而体验产品,再到摸索着去做用户体验分析,再到花费大量精力去潜入用户当中去,努力能同槽点、共高潮,离用户越近,越觉得安心。后来转做 2B 产品,习惯的感性思维模式不灵光了,转而学习行业中基本知识,熟悉各种业务流程、梳理业务场景,然后才有资格谈产品需求,一路也是磕磕绊绊。

  回头看来,这些转变已经不是单纯的技能或方法,整个人的言谈举止、思维方式、价值观等等都有变化。而这些改变,都要拜产品经理这个职业所赐。但一直不变的,我认为就是产品经理的根本——追求用户价值。2C 产品,用户的一句“喜欢你们做的东西”就能让之前的各种折腾、纠结都是值得的;2B 产品,能让终端用户因为业务的流畅运行而得到满意的服务,过程中的枯燥繁琐也会充满意义。

  这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用烂了的话,就不必奉为圭臬了。我只是相信,再过 3 年回望,仍然是这个理儿。

  BLUES 观点

  2B 产品其实也需要流畅的交互体验,只是很多时候由于资源不足,例如设计师资源不够,例如时间不够,例如仅仅是内部使用或者专业的工作人员使用……于是,内部操作系统,后台操作系统,被认为要做到比较好的交互和视觉,投入资源的性价比不够高,于是往往得不到重视,于是就有了被大家广泛吐槽的各种后台系统。

  BLUES【ID:bluemidou】,迅雷产品总监,原 YY 语音、腾讯高级产品经理。

http://news.cnblogs.com/n/539271/

上一篇:Sublime的中文GBK显示乱码的解决方法


下一篇:tyvj1172自然数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