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为什么今天突然说到学习路线,学习资料。因为最近在看知乎的时候,我看到一个大家都比较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大家对工资和自己具备的能力是否成正比报有疑虑,所以今天这篇文章不仅仅是给大家解答这个疑虑,更多的是让大家变得更加优秀
一面(104min)
-
自我介绍。
-
线程和进程的区别。
-
线程安全。面试官追问是否了解volite关键字,小金忘了没回答出来。面试官追问是否了解自旋锁,乐观锁,悲观锁等,小金回答了解但是没用过。
-
http是用什么实现的。
-
TCP和UDP的区别。
-
TCP为什么是可靠的。注意拥塞机制涉及的算法(慢开始,拥塞避难,快重传,快恢复)。
-
Get请求和Post请求的区别。注意Get请求比Post请求效率高,Post请求需要服务器返回100再发送数据处理,Get请求直接是通过URL。面试官追问是否知道其他请求方式,Put,Delete,Head。
-
项目中询问一个 A Activity 跳到一个 B Activity中,生命周期的走动,点击Back返回呢。如果一个 A Activity是透明的呢?如果 B Activity是一个Dialog呢?面试官追问横竖屏切换生命周期走动,以及是否了解onConfigurationChanged。
-
HashMap的源码,扩容的条件。
-
算法两道,一道是和并两个有序链表,小金用的归并排序合并过程的思路写的(长时间用IDE,好多错误,但是面试官很有耐心帮我纠错)。一道是思路,将一段文本中的单词逆序输出,主要考察数据结构的知识,用到了栈和队列。
-
询问小金的基本情况,实习时间等。
-
反问环节:其实没问,面试官建议小金对常见的知识做深一步的理解,多看源码,多用记事本写代码,多看看基本的数据结构和算法。
二面(57min)
-
自我介绍。
-
Android静态库和动态库的区别。
-
Android中Binder机制。
-
Android进程间的通信。
-
说说自旋锁,内部实现。
-
问了线程同步,小金又说了sychroized,还是参考那篇博客。
-
是否了解Java的atomic,以及好多很底层的东西,记不清了,大部分都没有回答出来。
-
算法题:求解矩形起点到终点的最短路径,只能向右或者向下走,这是一道简单的动态规划题。
-
询问小金的基本情况,实习时间等。
-
反问环节:询问小金想要加入还需要提升那部分的知识,面试官建议多参加实际的项目。
三面(40min)
-
自我介绍。
-
项目中出现的难处以及解决。小金说的是使用addView达到弹出框的效果,但是耗时长。后来了解Fragment,使用Fragment代替addView。面试官追问能分析为什么这么慢吗,小金就说了Android的Activity->PhoneWindow->DecorView->ContentView->WindowManager->RootViewImpl的绘制流程。面试官继续追问ANR出现的类型,原因以及排查的方式。面试官继续追问Fragment和Activity的区别以及Fragment的优点。
-
说一下Android中多线程使用方式。面试官追问如何停止一个线程。
-
Handler的原理。Looper,MessageQueue,Message。面试官追问在一个Handler中给另一个Handler发送消息,小金其实没太理解。
-
Java内存,回收的搜索算法:引用计数和根搜索算法。
-
算法题:将一个32位的int型整数逆序,小金用的取整加取余获取每一位保存在链表中,然后反转链表。
-
询问小金的基本情况,实习时间,职业规划等。
Hr面(20min)
-
自我介绍。
-
询问小金的基本情况,实习时间,职业规划等。
-
给了口头Offer。
总结
【Android 详细知识点思维脑图(技能树)】
我个人是做Android开发,已经有十来年了,目前在某创业公司任职CTO兼系统架构师。虽然 Android 没有前几年火热了,已经过去了会四大组件就能找到高薪职位的时代了。这只能说明 Android 中级以下的岗位饱和了,现在高级工程师还是比较缺少的,很多高级职位给的薪资真的特别高(钱多也不一定能找到合适的),所以努力让自己成为高级工程师才是最重要的。
这里附上上述的面试题相关的几十套字节跳动,京东,小米,腾讯、头条、阿里、美团等公司19年的面试题。把技术点整理成了视频和PDF(实际上比预期多花了不少精力),包含知识脉络 + 诸多细节。
由于篇幅有限,这里以图片的形式给大家展示一小部分。
详细整理在腾讯文档;
网上学习 Android的资料一大堆,但如果学到的知识不成体系,遇到问题时只是浅尝辄止,不再深入研究,那么很难做到真正的技术提升。希望这份系统化的技术体系对大家有一个方向参考。
bnFoS0ZF)**
网上学习 Android的资料一大堆,但如果学到的知识不成体系,遇到问题时只是浅尝辄止,不再深入研究,那么很难做到真正的技术提升。希望这份系统化的技术体系对大家有一个方向参考。
最后,赠与大家一句话,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