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I2C通信协议?
1、物理接口:SCL + SDA
(1)SCL(serial clock):时钟线,传输CLK信号,一般是I2C主设备向从设备提供时钟的通道。
(2)SDA(serial data): 数据线,通信数据都通过SDA线传输
2、通信特征:串行、同步、非差分、低速率、半双工
(1)I2C属于串行通信,所有的数据以位为单位在SDA线上串行传输。
(2)同步通信就是通信双方工作在同一个时钟下,一般是通信的A方通过一根CLK信号线传输A自己的时钟给B,B工作在A传输的时钟下。所以同步通信的显著特征就是:通信线中
有CLK。
(3)非差分。因为I2C通信速率不高,而且通信双方距离很近,所以使用电平信号通信,其实还有一根GND线,用来构成电平信号,而不是差分信号。
(4)低速率。I2C一般是用在同一个板子上的2个IC之间的通信,而且用来传输的数据量不大,所以本身通信速率很低(一般几百KHz,不同的I2C芯片的通信速率可能不同,具体
在编程的时候要看自己所使用的设备允许的I2C通信最高速率,不能超过这个速率)。
(5)半双工。因为I2C通信只有一个SDA数据线用来传输通信数据,所以一个通信周期只能是由一方发送给另一方,而不能双方同时发送,所以是半双工通信模式。
3、突出特征1:主设备+从设备
(1)I2C通信的时候,通信双方地位是不对等的,而是分主设备和从设备。通信由主设备发起,由主设备主导,从设备只是按照I2C协议被动的接受主设备的通信,并及时响应。
(2)谁是主设备、谁是从设备是由通信双方来定的(I2C协议并无规定),一般来说一个芯片可以只能做主设备、也可以只能做从设备、也可以既能当主设备又能当从设备(软
件配置)。
4、突出特征2:可以多个设备挂在一条总线上(从设备地址)
(1)I2C通信可以一对一(1个主设备对1个从设备),也可以一对多(1个主设备对多个从设备)。
(2)主设备来负责调度总线,决定某一时间和哪个从设备通信。注意:同一时间内,I2C的总线上只能传输一对设备的通信信息,所以同一时间只能有一个从设备和主设备通信
,其他从设备处于“冬眠”状态,不能出来捣乱,否则通信就乱套了。
(3)每一个I2C从设备在通信中都有一个I2C从设备地址,这个设备地址是从设备本身固有的属性,然后通信时主设备需要知道自己将要通信的那个从设备的地址,然后在通信中
通过地址来甄别是不是自己要找的那个从设备。(这个地址是一个电路板上唯一的,不是全球唯一的)。
5、主要用途
SoC和周边外设之间的通信(典型的如EEPROM、电容触摸IC、各种sensor等)。
二、I2C通信协议时序
1、I2C的总线空闲状态、起始位、结束位
(1)I2C总线上有1个主设备,n(n>=1)个从设备。I2C总线上有2种状态;空闲态(所有从设备都未和主设备通信,此时总线空闲)和忙态(其中一个从设备在和主设备通信,
此时总线被这一对占用,其他从设备必须歇着)。
(2)整个通信分为一个周期一个周期的,两个相邻的通信周期是空闲态。每一个通信周期由一个起始位开始,一个结束位结束,中间是本周期的通信数据。
(3)起始位并不是一个时间点,起始位是一个时间段,在这段时间内总线状态变化情况是:SCL线维持高电平,同时SDA线发生一个从高到低的下降沿。
(4)与起始位相似,结束位也是一个时间段。在这段时间内总线状态变化情况是:SCL线维持高电平,同时SDA线发生一个从低到高的上升沿。
2、I2C数据传输格式(数据位&ACK)
(1)每一个通信周期的发起和结束都是由主设备来做的,从设备只有被动的响应主设备,没法自己自发的去做任何事情。
(2)主设备在每个通信周期会先发8位的从设备地址(其实8位中只有7位是从设备地址,还有1位表示主设备下面要写入还是读出)到总线(主设备是以广播的形式发送的,只要
是总线上的所有从设备其实都能收到这个信息)。然后总线上的每个从设备都能收到这个地址,并且收到地址后和自己的设备地址比较看是否相等。如果相等说明主设备本次
通信就是给我说话,如果不想等说明这次通信与我无关,不用听了不管了。
(3)发送方发送一段数据后,接收方需要回应一个ACK。这个响应本身只有1个bit位,不能携带有效信息,只能表示2个意思(要么表示收到数据,即有效响应;要么表示未收到
数据,无效响应)。
(4)在某一个通信时刻,主设备和从设备只能有一个在发(占用总线,也就是向总线写),另一个在收(从总线读)。如果在某个时间主设备和从设备都试图向总线写那就完蛋
了,通信就乱套了。
主设备向从设备发送数据:
(有阴影部分表示数据由主机向从机传送,无阴影部分则表示数据由从机向主机传送。A表示应答, A非表示非应答(高电平)。S表示起始信号,P表示终止信号。)
主设备向从设备获取数据:
(从图中可以知道,当主设备需要停止通信的时候,在最后一次从设备发送给主设备数据之后,主设备是不需要发送ACK信号的,可以直接发送停止信号结束本次通信)
在通信过程中改变通信方向(以主设备发送数据转为主设备获取数据为例)
(在传送过程中,当需要改变传送方向时,起始信号和从机地址都被重复产生一次,但两次读/写方向位正好反相。)
3、数据在总线上的传输协议
(1)I2C通信时的基本数据单位也是以字节为单位的,每次传输的有效数据都是1个字节(8位)。
(2)起始位及其后的8个clk中都是主设备在发送(这设备掌控总线),此时从设备只能读取总线,通过读总线来得知主设备发给从设备的信息;然后到了第9周期,按照协议规定
从设备需要发送ACK给主设备,所以此时主设备必须释放总线(主设备把总线置为高电平然后不要动,其实就类似于总线空闲状态),同时从设备试图拉低总线发出ACK。如果从
设备拉低总线失败,或者从设备根本就没有拉低总线,则主设备看到的现象就是总线在第9周期仍然一直保持高,这对主设备来说,意味着我没收到ACK,主设备就认为刚才给
从设备发送的8字节不对(接收失败)。
(3)数据位是在时钟信号的一个上升沿发送出去的,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在时钟信号的上升沿之前将数据位准备好。
三、S5PV210的I2C控制器
通信双方本质上是通过时序在工作,但是时序会比较复杂不利于SoC软件完成,于是乎解决方案是SoC内部内置了硬件的控制器来产生通信时序。这样我们写软件时只需要向控制
器的寄存器中写入配置值即可,控制器会产生适当的时序在通信线上和对方通信。
1、结构框图
(1)时钟部分,时钟来源是PCLK_PSYS,经过内部分频最终得到I2C控制器的CLK,通信中这个CLK会通过SCL线传给从设备。
(2)I2C总线控制逻辑(前台代表是I2CCON、I2CSTAT这两个寄存器),主要负责产生I2C通信时序。实际编程中要发送起始位、停止位、接收ACK等都是通过这两个寄存器(背后
所代表的电路模块)实现的。
(3)移位寄存器(shift register),将代码中要发送的字节数据,通过移位寄存器变成1个位一个位的丢给SDA线上去发送/接收。
(4)地址寄存器+比较器。本I2C控制器做从设备的时候用。(我没用过,理论分析),这个是用于作为从设备时,配置自己的设备地址以及将主机发送过来的设备地址与自己的地
址进行比较时用到的。
2、I2C时钟系统分析
(1)I2C时钟源头来源于PCLK(PCLK_PSYS,等于65MHz),经过了2级分频后得到的。
(2)第一级分频是I2CCON的bit6,可以得到一个中间时钟I2CCLK(等于PCLK/16或者PCLK/512)。
(3)第二级分频是得到最终I2C控制器工作的时钟,以I2CCLK这个中间时钟为来源,分频系数为[1,16]。
(4)最终要得到时钟是2级分频后的时钟,譬如一个可用的设置是:65000KHz/512/4=31KHz
3、主要寄存器:I2CCON、I2CSTAT、I2CADD、I2CDS
I2CCON + I2CSTAT:主要用来产生通信时序和I2C接口配置。
I2CADD:用来写自己的slave address(作为从设备时的设备地址)
I2CDS:发送/接收的数据都放在这里(发送/接收的数据寄存器)
I2CCON寄存器:
bit[7]: I2C的ACK使能控制位,我们的使能这个位之后,当需要我们的Soc发送 ACK信号的时候控制器就会自动的发送的ACK。
bit[6]: 原始时钟选择位,也就是一级时钟
bit[5]: I2C中断使能控制位
bit[4]: 中断挂起标志位,可读可写;读:0表示没有中断挂起,1表示有中断挂起;
写:写0清除中断挂起标志,不可写1
bit[3:0]: 二级时钟配置
I2CSTAT寄存器:
bit[7:6]: 工作模式选择位,一共有4中模式:从机接收模式、从机发送模式、主机接 收模式、主机发送模式。
bit[5]: 可读可写;读:0表示总线不忙,也就是可以进行操作,1表示忙; 写:写0产 生停止信号,写1产生起始信号。
bit[4]: 使能总线的发送/接收功能
bit[3]: 总线仲裁状态位,0表示总线仲裁成功,1表示总此案仲裁失败,也就是发生了 总线错误。
bit[2]: 作为从设备时状态位,当收到了主设备发过了的起始信号/停止信号时该位清0 ;当作为从机时接收到的地址与自己设备地址相同时,该位置1。
bit[1]: 状态位,I2C地址0状态标志;当检测到起始/停止信号条件时该位为0;受到的 从机的地址为0000000b时该位为1.
bit[0]: 发送数据时是否接收到ACK状态标志位,0表示接收到了ACK,1表示没有接收到 ACK。
4、I2C通信中断请求来源有以下3种:
(1)一个字节的数据发送/接收完毕
(2)如果SoC作为从设备时,主设备发过来的地址跟自己的地址相对应时
(3)总线控制错误,无法识别总线的控制权归谁所有(总线仲裁错误)
5、I2C控制器通信流程
(1)S5PV210的主发送模式流程图
(2)S5PV210的主接收模式流程图
所以我们在内置了I2C控制器的SoC中编程,只需要按照上图中的流程图的顺序即可完成通信,I2C控制器内部电路模块已经帮我们实现了通信时序,我们不需要去关心这些。
四、I2C传感器
现在有很多的传感器的硬件接口都是设计为I2C接口,他们与SoC主机的通信就是基于I2C通信协议来完成的,但是大部分的传感器内部都有寄存器,所以SoC主机需要去读写
传感器的寄存器,至于读写这些寄存器是什么意思,是由传感器内部自己定义的了。例如如下:
IIC协议本身只是做了最基本的数据的发送和接收的方法,但是其实我们的IIC设备往往会对数据在做进一步的封装,例如:在我们的传感器中,因为我们的主机要写或者
是读传感器的寄存器,那么就得知道是读或者写那个寄存器,所以传感器内部电路会对传过来的数据再做进一步的解析,例如,当我们发送了写信号之后,我们还要在发
送一个地址,然后再发送有效数据,其实传感器是这样去理解的,但是本身我们的协议就认为我们写了2次数据,写了一次传感器地址,写了一次有效数据,只不过在传感
器的电路模块不会吧第一次写的数据当作有效数据,而把他标记为寄存器地址。所以说具体的IIC传感器他会对数据有不一样的解析,具体看不同的情况。
其实说到这里,其实不管是什么通信协议,我觉得这些协议都只是规定了数据的发送和接收的方法,对于具体的发送或者接收的信息,需要我们具体的设备做进一步的解释。
。。。。。。。。。。。。。。。。。。。。。。。。
参考: 《朱老师嵌入式Linux开发\1.ARM裸机全集\1.12.ARM裸机第十二部分-I2C通信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