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Components初探

本文来自 mweb.baidu.com 做最好的无线WEB研发团队

是随着 Web 应用不断丰富,过度分离的设计也会带来可重用性上的问题。于是各家显神通,各种 UI 组件工具库层出不穷,煞有八仙过海之势。于是 W3C 坐不住了,大手一挥,说道:不如让我们统一一个 Web Components 的标准吧怎么样。

Web Components 的核心思想就是把 UI 元素组件化,即将 HTML、CSS、JS 封装起来,使用的时候就不需要这里贴一段 HTML,那里贴一段样式,最后再贴一段 JS 了。一般来说,它其实是由四个部分的功能组成的:

  1. 模板,<template> 标签
  2. 自定义元素
  3. Shadow DOM(隐匿 DOM)
  4. Imports(导入)

我们还是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看看这些新玩意儿都是些什么吧。

一段简单的 HTML

假设我们有一个提供 App 介绍的代码片段,为了不让事情变得更复杂,这里只有 HTML 和 CSS,不关 JS 什么事。

<div class="app-info">
<div class="app-bar">
<img class="app-icon" src="http://img.dayanjia.com/di/TOY7/6c2442a7d933c8950f39059ed31373f083020094.png" width="36" height="36"/>
<div class="app-name">百度手机助手</div>
<a class="app-downbtn" href="http://gdown.baidu.com/data/wisegame/de5074e4e28aecec/baidushoujizhushou_16783385.apk">下载</a>
</div>
<div class="app-description">
百度手机助手是Android手机的权威资源平台,拥有最全最好的应用、游戏、壁纸资源,帮助您在海量资源中精准搜索、高速下载、轻松管理,万千汇聚,一触即得。海量资源:免费获取数十万款应用和游戏,更有海量独家正版壁纸,任你挑选。
</div>
</div>
.app-info {
padding: 0.2em;
border-bottom: 1px dotted #ddd;
}
.app-bar {
display: flex;
align-items: center;
font-size: 14px;
}
.app-name {
flex-grow: 2;
margin-left: 1em;
}
.app-downbtn {
text-decoration: none;
padding: 0.2em 1.1em;
margin-right: 1em;
color: #fff;
background: #5573eb;
}
.app-description {
font-size: 12px;
}

看上去就是这样的:

模板

HTML 模板这个东西已经存在很久了,模板的实现无非是这么几种。一种是直接写在 DOM 里,但是给它一个display: none 的样式。使用这种模板,我们可以很方便地用 JavaScript 来操作 DOM 结构,但是如果你在模板里写了一个 img 元素之类,不好意思,即使你看不到,这个图片的网络请求还是要发一下的。此外,与模板相对应的 CSS 也是和页面其他部分平行的关系,你需要给模板加一个 ID 之类的选择器前缀来指定样式,以保证不和页面中的其他元素冲突。

第二种是使用 <script> 标签,但是给它指定一个非脚本的 type 属性,这样浏览器就不会把它当做 JS 来执行了:

<script id="template" type="x-tmpl-mustache">
Hello {{ name }}!
</script>

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DOM 元素是不会预先渲染的,因为在被 JS 取得模板数据并插入 DOM 之前,它都是一堆死气沉沉的纯文本。同时这也是它的弊端,因为是纯文本,所以你要手动处理这些复杂的标签,需要格外小心 XSS 之类的问题。

于是新的 <template> 标签就被提出了,它可以看做是结合了上面两种方法的优势。我们将上面的 HTML 模版化后:

<template id="appTmpl">
... 和之前一样的内容 ...
</template>

使用下面的 JS 就可以访问到模板,并将其插入 DOM 中。

var tmpl = document.querySelector('#appTmpl');
// 取到 t 以后,可以像操作 DOM 一样随意修改其中的内容
// 然后需要从模板创建一个深拷贝(Deep Copy),将其插入 DOM
var clone = document.importNode(tmpl.content, true);
// 创建深拷贝还可以使用下面的方法:
// var clone = tmpl.content.cloneNode(true);
document.body.appendChild(clone);

最后的效果和之前看到的其实是一样的。

当然了,这个模板的实现其实还是很原始的,并没有像 Mustache、Handlebars 等模板库的占位符替换的功能。

Shadow DOM

这个 Shadow 不太好翻译,反正理解成「隐藏在黑暗中的 DOM」就差不多了。所以说,Shadow DOM 其实是在文档的主 DOM 中生成了一块子 DOM,这个子 DOM 的 CSS 环境是和主文档隔离的。可以说,使用 Shadow DOM,我们就拥有了一个组件封装的原始模型。从外面看,它只是一个 DOM 节点,但是这其实是一个黑盒,里面还可以包含复杂的结构。这种抽象其实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例如当我们谈论太阳系的时候,我们会把地球作为一个节点,但是当我们深入地球这个节点时,会发现还存在地月系这个结构。

使用 Shadow DOM,我们需要在一个元素上创建一个根(Root),然后将模板内文档添加到这个根上即可。

<template id="appTmpl">
<style>
/* ... 将 CSS 移动到模板内 ... */
</style>
... 原来的模板内容 ...
</template> <div class="app"></div>
var tmpl = document.querySelector('#appTmpl');
var host = document.querySelector('.app');
var root = host.createShadowRoot();
root.appendChild(document.importNode(tmpl.content, true));

最终的效果看上去是一样的,但是我们已经将这个 App 信息组件封装了一层 DOM。

自定义元素

现在我们已经能够使用一句 <div class="app"></div> 外加一些 JS 来显示这个 App 信息的组件了(如果它够的上被称作是一个「组件」的话)。但是,我们能不能再给力一点,使用一个自己命名的元素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通过自定义元素的功能,就可以实现通过 <app-info></app-info> 这样的方式来调用它了。

HTML 除了上文的那些模板以外,只需要一个简单的容器。同时,接下来的例子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如何使用属性来替换模版中的变量,因此模板中也要做出一些修改。

<template id="appTmpl">
<style>
/* ... CSS 省略 ... */
</style>
<div class="app-info">
<div class="app-bar">
<img class="app-icon" src="" width="36" height="36"/>
<div class="app-name"></div>
<a class="app-downbtn" href="">下载</a>
</div>
<div class="app-description">
<content selector=".description"></content>
</div>
</div>
</template> <app-info name="百度手机助手" downurl="http://gdown.baidu.com/data/wisegame/de5074e4e28aecec/baidushoujizhushou_16783385.apk" iconurl="http://img.dayanjia.com/di/TOY7/6c2442a7d933c8950f39059ed31373f083020094.png">
<p class="description">百度手机助手是Android手机的权威资源平台,拥有最全最好的应用、游戏、壁纸资源,帮助您在海量资源中精准搜索、高速下载、轻松管理,万千汇聚,一触即得。海量资源:免费获取数十万款应用和游戏,更有海量独家正版壁纸,任你挑选。</p>
</app-info>

可以看到,Shadow DOM 也可以拥有子元素,而这些子元素在模板中将会使用 <content> 标签进行定位并替换。接下来,我们使用 JavaScript 创建这个名叫 app-info 的自定义元素。

var tmpl = document.querySelector('#appTmpl');

// 创建新元素的 Prototype
var appInfoProto = Object.create(HTMLElement.prototype); // 自定义元素在不同的生命周期有不同的 Callback 可以使用。
// createdCallback 是在创建时调用的,此外还有
// attachedCallback(插入 DOM 时的回调)、
// detachedCallback(从 DOM 中移除时的回调)、
// attributeChangedCallback(属性改变时的回调)
appInfoProto.createdCallback = function() {
var root = this.createShadowRoot();
var name = this.getAttribute('name') || '';
var downUrl = this.getAttribute('downurl') || '';
var iconurl = this.getAttribute('iconurl') || '';
tmpl.content.querySelector('.app-name').textContent = name;
tmpl.content.querySelector('.app-downbtn').href = downUrl;
tmpl.content.querySelector('.app-icon').src = iconurl;
// 将模板插入 Shadow DOM
root.appendChild(document.importNode(tmpl.content, true));
}; // 注册自定义元素
var appInfo = document.registerElement('app-info', {
prototype: appInfoProto
});

最后看到的效果,其实和之前的没什么不同,但是我们很清楚,一个简单的 Web Component 雏形已经诞生了。

通过 Chrome 的开发工具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 <template> 中的文档片段和我们自定义的 <app-info> 元素中存在的 Shadow DOM。

Web Components初探

导入

Web Components 的最后一部分是导入,这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就是提供了一个可复用的途径。我们可以像导入 CSS 一样,导入外部文件中的 HTML 代码。

<link rel="import" href="app-info.html">

小结

Web Components 这个东西还非常新,但是它代表了 Web 前端今后的一个发展方向。包括比较火的 AngularJS 等框架,其中的一些功能也或多或少地在使用 Web Components 的思想,并且推动其标准化(见 the future of AngularJS)。

同时,也是因为它太新了,所以可能还会有非常大的改变,也许过几个月再来看这篇文章,部分内容就已经过时了:D 此外,当前浏览器对 Web Components 的支持也很有限,在 Chrome 35+ 中,本文中的全部例子都可以正常展现,其他浏览器就基本上悲剧了。对于这样一个新生状态,还处于快速变化期的事物,我也仅仅是浅尝辄止,本文更多在于抛砖引玉,若有疏漏还请读者多多指正。

针对 Web Components 的功能,Google 出了一个叫做 polymer 的项目,用于填补目前浏览器尚不能实现的部分,此外还内建了许多做好的组件。其实这个项目也推出挺久的了,但是一直不温不火,风头赶不上同是出自 Google 的 AngularJS。但是今年 Google IO 大会中,它却被作为 Material Design 的一部分拿出来介绍了,可见其还是很受重视的。下次如果有机会,可以介绍一下它。

参考资料:

上一篇:jq使用技巧


下一篇:如何开启Centos6.4系统的SSH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