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questBody的使用

基础知识介绍:

        @RequestBody主要用来接收前端传递给后端的json字符串中的数据的(请求体中的数据的);GET方式无请求体,所以使用@RequestBody接收数据时,前端不能使用GET方式提交数据,而是用POST方式进行提交。在后端的同一个接收方法里,@RequestBody与@RequestParam()可以同时使用,@RequestBody最多只能有一个,而@RequestParam()可以有多个。

  1,@RequestBody只能应用post请求,@RequestParam可以应用get/post请求

  2,一个请求,只允许一个@RequestBody, 可以有多个@RequestParam

  

注:当同时使用@RequestParam()和@RequestBody时,@RequestParam()指定的参数可以是普通元素、 数组、集合、对象等等(即:当@RequestBody 与@RequestParam()可以同时使用时,原SpringMVC接收参数的机制不变,只不过RequestBody 接收的是请求体里面的数据;而RequestParam接收的是key-value       里面的参数,所以它会被切面进行处理从而可以用普通元素、数组、集合、对象等接收)。
       即:如果参数时放在请求体中,传入后台的话,那么后台要用@RequestBody才能接收到;如果不是放在
              请求体中的话,那么后台接收前台传过来的参数时,要用@RequestParam来接收,或则形参前
              什么也不写也能接收。

注:如果参数前写了@RequestParam(xxx),那么前端必须有对应的xxx名字才行(不管其是否有值,当然可以通
       过设置该注解的required属性来调节是否必须传),如果没有xxx名的话,那么请求会出错,报400。

注:如果参数前不写@RequestParam(xxx)的话,那么就前端可以有可以没有对应的xxx名字才行,如果有xxx名
       的话,那么就会自动匹配;没有的话,请求也能正确发送。
       追注:这里与feign消费服务时不同;feign消费服务时,如果参数前什么也不写,那么会被默认是
                  @RequestBody的。

如果后端参数是一个对象,且该参数前是以@RequestBody修饰的,那么前端传递json参数时,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后端@RequestBody注解对应的类在将HTTP的输入流(含请求体)装配到目标类(即:@RequestBody后面的类)时,会根据json字符串中的key来匹配对应实体类的属性,如果匹配一致且json中的该key对应的值符合(或可转换为), 实体类的对应属性的类型要求时,会调用实体类的setter方法将值赋给该属性。

json字符串中,如果value为""的话,后端对应属性如果是String类型的,那么接受到的就是"",如果是后端属性的类型是Integer、Double等类型,那么接收到的就是null。

json字符串中,如果value为null的话,后端对应收到的就是null。

如果某个参数没有value的话,在传json字符串给后端时,要么干脆就不把该字段写到json字符串中;要么写value时, 必须有值,null  或""都行。

示例详细说明:

先给出两个等下要用到的实体类

User实体类:

 

 

 

@RequestBody的使用

 

 

 Team实体类:

@RequestBody的使用

 

 

@RequestBody直接以String接收前端传过来的json数据:

@RequestBody的使用

 

 使用PostMan测试:

@RequestBody的使用

 

@RequestBody以简单对象接收前端传过来的json数据: 

后端对应的Controller:

@RequestBody的使用

 

 

使用PostMan测试:

@RequestBody的使用

@RequestBody以复杂对象接收前端传过来的json数据:

后端对应的Controller:

@RequestBody的使用

 

 

使用PostMan测试:

 @RequestBody的使用

 

 

@RequestBody与简单的@RequestParam()同时使用:

后端对应的Controller:

@RequestBody的使用

 

 

使用PostMan测试:

 @RequestBody的使用

 

 

@RequestBody与复杂的@RequestParam()同时使用:

后端对应的Controller:

 @RequestBody的使用

 

 

使用PostMan测试:

 @RequestBody的使用

 

 

@RequestBody接收请求体中的json数据;不加注解接收URL中的数据并组装为对象:

后端对应的Controller:

 @RequestBody的使用

 

 

使用PostMan测试:

 @RequestBody的使用

 

 

注:如果在后端方法参数前,指定了@RequestParam()的话,那么前端必须要有对应字段才行(当然可以通过设置
       该注解的required属性来调节是否必须传),否者会报错;如果参数前没有任何该注解,那么前端可以传,也可
       以不传,如:

 @RequestBody的使用

 

 

上图中,如果我们传参中没有指定token,那么请求能正常进去,但是token为null;如果在String token前指定了@RequestParam(“token”),那么前端必须要有token这个键时,请求才能正常进去,否者报400错误。


@RequestBody与前端传过来的json数据的匹配规则
声明:根据不同的Content-Type等情况,Spring-MVC会采取不同的HttpMessageConverter实现来进行信息转换解析。
          下面介绍的是最常用的:前端以Content-Type 为application/json,传递json字符串数据;后端以@RequestBody
          模型接收数据的情况。

解析json数据大体流程概述:
        Http传递请求体信息,最终会被封装进com.fasterxml.jackson.core.json.UTF8StreamJsonParser中(提示:Spring采用CharacterEncodingFilter设置了默认编码为UTF-8),然后在public class BeanDeserializer extends BeanDeserializerBase implements java.io.Serializable中,通过 public Object deserializeFromObject(JsonParser p, DeserializationContext ctxt) throws IOException方法进行解析。

核心逻辑分析示例:
        假设前端传的json串是这样的: {"name1":"邓沙利文","age":123,"mot":"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 后端的模型只有name和age属性,以及对应的setter/getter方法;给出一般用到的deserializeFromObject(JsonParser p, DeserializationContext ctxt)方法的核心逻辑:

 @RequestBody的使用

 

 

小技巧之指定模型中的属性对应什么key
这里简单介绍,更多的可参考:

           public class BeanPropertyMap implements Iterable<SettableBeanProperty>,java.io.Serializable

给出Controller中的测试类:
@RequestBody的使用

 

 

给出模型中的属性(setter/getter方法没截出来):

@RequestBody的使用

使用postman测试一下,示例:

@RequestBody的使用

 

 

全面的结论:
结论①:@JsonAlias注解,实现:json转模型时,使json中的特定key能转化为特定的模型属性;但是模型转json时,
               对应的转换后的key仍然与属性名一致,见:上图示例中的name字段的请求与响应。
               以下图进一步说明:

 @RequestBody的使用

 

 

                  此时,json字符串转换为模型时,json中key为Name或为name123或为name的都能识别。

结论②:@JsonProperty注解,实现:json转模型时,使json中的特定key能转化为指定的模型属性;同样的,模
               型转json时,对应的转换后的key为指定的key,见:示例中的motto字段的请求与响应。
               以下图进一步说明:
@RequestBody的使用

 

 

         此时,json字符串转换为模型时,key为MOTTO的能识别,但key为motto的不能识别。

结论③:@JsonAlias注解需要依赖于setter、getter,而@JsonProperty注解不需要。

结论④:在不考虑上述两个注解的一般情况下,key与属性匹配时,默认大小写敏感。

结论⑤:有多个相同的key的json字符串中,转换为模型时,会以相同的几个key中,排在最后的那个key的值给模
               型属性复制,因为setter会覆盖原来的值。见示例中的gender属性。

结论⑥:后端@RequestBody注解对应的类在将HTTP的输入流(含请求体)装配到目标类(即:@RequestBody后面
               的类)时,会根据json字符串中的key来匹配对应实体类的属性,如果匹配一致且json中的该key对应的值
               符合(或可转换为)实体类的对应属性的类型要求时,会调用实体类的setter方法将值赋给该属性。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justry_deng/article/details/80972817

上一篇:uniapp H5项目中使用腾讯地图sdk


下一篇:用于SQL源的Power BI增量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