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问中科院计算所副研究员刘俊明:为何看不到中文编程的需求和优势?

刚看到 @IT人刘俊明 的头条文章《为何国内IT行业没有广泛采用中文编程语言》(不知为何知乎号未发此文)。作者身为中科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是如何用寥寥数百字来阐述这个大题目呢?

敢问中科院计算所副研究员刘俊明:为何看不到中文编程的需求和优势?

重点:
1) “国际化”
2) 生态难构建

敢问中科院计算所副研究员刘俊明:为何看不到中文编程的需求和优势?

重点:

3) 没有新的应用场景,难以产生新的编程语言
4) 行业领域巨头才能够整合资源开发编程语言

首先,虽说题目的主语是“国内IT业”,此文几乎丝毫未从国内 IT 业的角度分析需求,而是将唯一一点中文编程语言“缺乏”的特性——“国际化”拿出来作为中文编程语言不符需求的佐证。

且不论公司或项目的“国际化”是否就必须沿用英文编程语言,也不论中文编程语言是否能为国际化开发出相应的语言特性,现实是——国内项目有国外开发者参与的比例极小。对于占绝大多数的仅有国内开发者参与的项目来说,使用中文编程(包括在英文编程语言开发中使用中文命名标识符)完全没有硬性障碍。如果作者连这显而易见的现状也不了解,何来的底气讨论“国内 IT 业”呢?

还必须指出,作者似乎将 IT 业与互联网行业画了等号。而实际上信息技术产业远远超越互联网范畴,比如各种国内行业相关的专业软件,在开发时就经常出现很难用英文恰当命名中文术语的情况。这正是中文命名就可以立刻大展拳脚的领域。

至于 2、3、4 则不值一驳。只要对编程语言现状有所了解,就该知道在已有应用场景下、借助现有语言的生态、对现有语言特性改进演化而产生的新英文编程语言比比皆是,当然也有并非行业巨头开发的。凭什么中文编程语言就不能走这条已经过充分检验、大有成功先例的路?用这样站不住脚的理由,让人无法不怀疑作者对编程语言常识和业界进展的了解程度。

即便指的是中文 API,早在近二十年前就由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创建了易语言,并倚靠社区力量完成了桌面等领域的全套常用 API 以及包含中文开发辅助功能的 IDE,至今仍有大批忠实用户。作者即使对其不熟悉也应有所耳闻,不作调查就发出如此言论是严谨治学态度吗?

作者的偏颇之词虽然令人瞠目,但正反映了一个社会现实:中文编程的内涵、作用和意义几乎从问世起就被网络谣言和段子歪曲、抹黑,以至于外行人和新手听到这个词就下意识地弃之如敝履。久而久之,如作者这样应该更加理性客观的专业人士也难免随波逐流。

就像简单的中文命名标识符就能立竿见影地改进代码可读性、提高开发效率、降低维护成本,虽然在开发者社区已经是广为人知的常识,但在某些高校、培训机构的老师口中仍是禁区,不但避而不谈常用编程语言都支持中文命名,甚至看到学生如此实践还横加阻拦。

在此,希望学界能正视业界对中文编程的巨大需求,共同实践研究相关技术,而不是人云亦云地用似是而非的理由贬低唱衰。

因为,你们背负着下一代业界人才的教育重任,而中文编程,不能、也绝不会再被耽误二十年。

上一篇:IntelliJ IDEA 激活并配置jrebel热部署


下一篇:python操作三大主流数据库(12)python操作redis的api框架redis-py简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