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ift与OC之间不得不知道的21点

swift与OC之间不得不知道的21点

 

自6月的WWDC大会上由苹果的大神Chris Lattner向我们首次展示swift至今已经大半年时间了,虽然绝大部分软件公司代码里还都见不到一丁点swift的影子,但各路大牛早已纷纷已经对swift进行过各种挖掘了。 我总结下我的看法。主要是给还没仔细研究swift的好奇的OC攻城狮看

swfit和OC间的联系

1.swift句尾不需要分号,除非你想在一行中写三行代码就加分号隔开。

2.swift不要写main函数,程序默认从上往下执行

3.swift不分.h和.m文件,一个类只有.swift一个文件

4.swift不在有地址的概念

5.swift数据类型都会自动判断, 只区分变量var 和常量let

6.强制转换格式反过来了  OC强转:(int)a      Swift强转:int(a)

7.整数的数据类型可以通过.min和.max获得最大和最小值

8.定义类型的别名语法改变  OC:typedef int MyInt      Swift:typealias MyInt = int

9.swift的模除取余运算符支持小数了。  如 5%1.5 = 0.5

10.关于BOOL类型更加严格,Swift不再是OC的非0就是真,而是true才是真false才是假

11.与第10点相联系的就是,swift的赋值运算符没有返回值。防止误用“=”和“==”

12.swift可以多对多赋值。 let(x,y) = (1,2)

13.swift的循环语句中必须加{}就算只有一行代码也必须要加

14.swift的switch语句后面以前只能跟整数,现在可以跟各种数据类型了,如浮点字符串都行,并且里面不用写break,

如果不想要break的效果 即后面的都想执行 那就写上关键字  fallthrough(注意:在fallthrough后面就不能再定义常量变量了)

接下来都是一些swift独有的性质了

1.swift独有的范围运算符

a...b 表示 [a,b]  如3...5  就是范围取3,4,5

a..<b 表示[a,b)  如3,5 就是取范围3,4

可以直接写在 for-in 循环中,或者if判断中 如  for x in 0...5 {}

2.swift独有的溢出运算符

默认情况下,当你往一个整型常量或变量赋于一个它不能承载的大数时,Swift不会让你这么干的,它会报错。这样,在操作过大或过小的数的时候就很安全了。

1
2
3
4
var potentialOverflow = Int16.max
// potentialOverflow 等于 32767, 这是 Int16 能承载的最大整数
potentialOverflow += 1
//  出错了

当然,你有意在溢出时对有效位进行截断,你可采用溢出运算,而非错误处理。Swfit为整型计算提供了5个&符号开头的溢出运算符。

&+,&-,&*,&/,&%

这里用上溢出做个举例

1
2
3
4
var willOverflow = UInt8.max
// willOverflow 等于UInt8的最大整数 255
willOverflow = willOverflow &+ 1
// 这时候 willOverflow 等于 0

大概原理是 进了一位 物极必反

swift与OC之间不得不知道的21点

3.swift独有的元组类型

var point = (x:15,y:20.2)

就是元组名是 point ,里面有两个元素x和y。  有点类似于结构体但是不是

想取出里面的x的值赋值就是  point.x = 30  或者point.0 = 30 (注:元组里面的许多元素可以看作有数组的下标)

可以省略内部元素的名称  var point = (15,20.2)  但是这样的话,想取出值就只能用point.0 = 30 这一种方法了,因为人家没有元素名了好吧。

也可以明确指定元组内每一个元素的类型,假如那个20.2我不想要double类型 我想要是float类型。可以 var point = (Int,String) = (15,20.2)

注意:元组名称和类型不能共存,比如你指定类型了 后面就不可以再指定名称了 var point = (Int,String) = (x:15,y:20.2)

如果你想打印的话就写println(point)  打印出来就是(10,20.2)

并且在初始化的时候也可以用下划线省略不需要的元素 如 var point = (_ ,20.2);

4.在switch语句中使用元组类型时还可以用类似SQL语句的语法 添加过滤条件

1
2
3
4
5
6
7
8
9
switch point{
 
  case let(x,y) where x== y:
 
      println("x与y的值相等");
 
  等等。。。。。。
 
}

5.函数的外部参数名

函数原来的格式是这样(箭头后面是返回值)  func Sum (num1:Int,num2:Int) -->Int{}

调用时是 Sum(20,20)

加外部参数名的话在方法调用时可读性更好,是写在原参数名的前面,调用时也必须书写

即 func Sum(numone num1:Int,numtwo num2:Int) -->Int{}

调用时写 Sum(numone:20,numbertwo:20)

如果觉得这样有点麻烦,可以让外部参数名和内部参数名一样

就是 func Sum (#num1:Int,#num2:Int) -->Int{}

调用时写 Sum(num1:20,num2:20)

6.函数的默认参数值

func addStudent (name:string,age:Int = 20) -->string{}

设置了默认的年龄为20 所以再调用时只需要写个名字

addStudent("james")

要注意的是,使用了默认参数值,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个外部参数名。

想改名字也就要写外部参数名了 即 addStudent("james",age:18)

7.函数的输入输出参数

在函数声明时就用inout代替var  这样以后可以在函数内部修改外面的值 类似于C语言的传入指针

1
2
3
4
5
func change (inout num:Int) {
  num = 10
}
var a = 20
change(&a)

得到的结果就是10

(注意:写了输入输出参数就不能再用默认函数值的语法了)

用输入输出参数,实现多个返回值功能

1
2
3
4
5
6
func SumAndMinus(num1:Int,num2:Int,inout sum:Int,inout minus:Int){
  sum = num1 + num2
  minus = num1 - num2
}
var sum = 0 ,minus =0
SumAndMinus(20,5,&sum,&minus)
上一篇:Alpha阶段项目展示


下一篇:linux下bus,device,driver三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