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UTF-8中,一个汉字为什么需要三个字节?(转)

http://www.cnblogs.com/web21/p/6092414.html

UNICODE是万能编码,包含了所有符号的编码,它规定了所有符号在计算机底层的二进制的表示顺序。有关Unicode为什么会出现就不叙述了,Unicode是针对所有计算机的使用者定义一套统一的编码规范,这样计算机使用者就避免了编码转换的问题。Unicode定义了所有符号的二进制形式,也就是符号如何在计算机内部存储的,而且每个符号规定都必须使用两个字节来表示,也就是用16位二进制去代表一个符号,这样就导致了一个问题,英文编码的空间浪费,因为在ANSI中的符号都是一个字节来表示的,而使用了UNICODE编码就白白浪费了一个字节。也就代表着Unicode需要使用两倍的空间去存储相应的ANSI编码下的符号。虽然现在硬盘或者内存都很廉价,但是在网络传输中,这个问题就凸显出来了,你可以这样想想,本来1M的带宽在ANSI下可以代表1024*1024个字符,但是在Unicode下却只能代表1024*1024/2个字符。也就是1MB/s的带宽只能等价于512KB/s,这个很可怕啊。所以为了解决符号在网络中传输的浪费问题,就出现了UTF-8编码,Unicode transfer format -8 ,后面的8代表是以8位二进制为单位来传输符号的,但是这样又导致了一个问题,虽然UTF-8可以使用一个字节来表示ANSI下的符号,但是对于其它类似汉语的符号,得需要两个字节来表示,所以计算机不知道如何去截取一个符号,也就是一个符号对应的二进制的截取开始位置和截取结束位置。所以为了解决Unicode下的ANSI符号的空间浪费和网络传输下如何截取字符的问题,UTF规定:如果一个符号只占一个字节,那么这个8位字节的第一位就为0。如果为两个字节,那么规定第一个字节的前两位都为1,然后第一个字节的第三位为0,第二个字节的前两位为10,然后如果是三个字节的话,那么第一个字节的前三位为111,第四位为0,剩余的两个字节的前两位都为10。按照这样的算法去思考一个中文字符的UTF-8是怎么表示的:一个中文字符需要两个字节来表示,两个字节一共是16位,那么UTF-8下,两个字节是不够的,因为两个字节下,第一个字节已经占据了三位:110,然后剩余的一个字节占据了两位:10,现在就只剩下11位,与Unicode下的两个字节,16位去表示任意一个字符是相悖的。所以就使用三个字节去表示非ANSI字符:三个字节下,一共是24位,第一个字节头四位是:1110,后两个字节的前两位都是:10,那么24位-8位=16位,刚好两个字节去表示Unicode下的任意一个非ANSI字符。这也就是为什么UTF-8需要使用三个字节去表示一个非ANSI字符的原因了!

  题外话:

  然,中国的汉字多达10多万,常用的汉字3500左右[08年统计],如果用3个字节来表示,一共只有2^16(65535)种可能,不足以表示10多万的汉字。所以中日韩的超大字符集是采用的4个字节来表示的,多达6万多个。但是平时使用超大字符集的概率0.01%都不到。所以我们一般认为日常的中文在UTF-8中占三个字节 即可!

多个字节提供的位数超过了所需要的,多余的位以0补全到编码前面

上一篇:P1621 集合


下一篇:java Web的MVC最基础暂定分层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