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的伪列以及伪表
oracle系统为了实现完整的关系数据库功能,系统专门提供了一组成为伪列(Pseudocolumn)的数据库列,这些列不是在建立对象时由我们完成的,而是在我们建立时由Oracle完成的。Oracle目前有以下伪列:
一、伪列:
CURRVAL AND NEXTVAL
使用序列号的保留字
LEVEL查询数据所对应的层级
ROWID
记录的唯一标识
ROWNUM
限制查询结果集的数量
Rowid的概念:rowid是一个伪列,既然是伪列,那么这个列就不是用户定义,而是系统自己给加上的。对每个表都有一个rowid的伪列,但是表中并不物理存储ROWID列的值。不过你可以像使用其它列那样使用它,但是不能删除改列,也不能对该列的值进行修改、插入。一旦一行数据插入数据库,则rowid在该行的生命周期内是唯一的,即即使该行产生行迁移,行的rowid也不会改变。
ROWNUM是一个序列,是oracle数据库从数据文件或缓冲区中读取数据的顺序。它取得第一条记录则rownum值为1,第二条为2,依次类推。如果你用>,>=,=,between...and这些条件,因为从缓冲区或数据文件中得到的第一条记录的rownum为1,则被删除,接着取下条,可是它的rownum还是1,又被删除,依次类推,便没有了数据。
二、伪表
DUAL 表
该表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在使用SELECT语句中的语句的完整性而提供的。
一般用于验证函数。例如:
select sysdate,to_char(sysdate,'yyyy-mm-ddHH24:mm:ss') from dual
oracle的几个伪列函数
ORACLE有几个函数专门用来产生伪列的,rownum,rowid,row_number(),rank,dense_rank,lan
1Connect by 语句
该语句结合伪列rownum或level可以产生一个结果集.
1. 基本用法:
产生1~~100之间的整数
Select rownum xh from dual connect byrownum<=100;
Select level xh from dual connect bylevel<=100;
2. 高级用法
2.1.产生所有汉字,汉字内码为:19968~~~40869之间
select t.* from(
select rownum xh,nchr(rownum) hz from dual
connect by rownum<65535
) t
where t.xh between 19968 and 40869
2rownum按行的顺序自动增加产生
row_number() 给每个组内的不同记录进行排号(分组可不设)
1.select t.c_group,
2. t.c_code,
3. t.c_desc,
4. <span style="color:#ff0000;">row_number</span>()over(PARTITION BY c_group ORDER BY c_desc DESC) rn
5. from tp_dictionary t
6. where t.c_group in ('PPSJ001','PPSJ002');
3Rank() 按并列情况跨越排序
1.select t.c_group,
2. t.c_code,
3. t.c_desc,
4. <span style="color:#ff0000;">RANK</span>() over(ORDER BY c_code ) rn
5. from tp_dictionary t
6. where t.c_group in ('PPGL001','PPSJ002');
4Dense_Rank() 按并列情况排序,不跳跃
1.select t.c_group,
2. t.c_code,
3. t.c_desc,
4. <span style="color:#ff0000;">Dense_RANK</span>()over( ORDER BY c_code ) rn
5. from tp_dictionary t
6. where t.c_group in ('PPGL001','PPSJ002');
5Lag对列进行偏移(下面是偏移2列)
1.select t.c_group,
2. t.c_code,
3. t.c_desc,
4. lag(c_code,2,null) over(PARTITION BY c_group ORDER
5. BY c_desc asc) rn
6. from tp_dictionary t
7. where t.c_group in ('PPGL001','PPSJ002');
linux
本篇文章来源于 Linux公社网站(www.linuxidc.com) 原文链接:http://www.linuxidc.com/Linux/2012-01/511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