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itpub.net/31545808/viewspace-2637083/
注意空格,有的命令少空格
随着云计算业务的快速发展,国内外云计算企业的专利之争也愈发激烈。在云计算这样的技术领域,专利储备往往代表着企业最新的技术实力。本文将与大家共同分享云计算领域的最新技术与解决方案。
一、纠删码原理
纠删码(Erasure Coding,EC)是一种编码容错技术,最早是在通信行业解决部分数据在传输中的损耗问题。其基本原理就是把传输的信号分段,加入一定的校验再让各段间发生相互关联,即使在传输过程中丢失部分信号,接收端仍然能通过算法将完整的信息计算出来。在数据存储中,纠删码将数据分割成片段,把冗余数据块扩展和编码,并将其存储在不同的位置,比如磁盘、存储节点或者其他地理位置。如果需要严格区分,实际上按照误码控制的不同功能,可分为检错、纠错和纠删3种类型。
·检错码仅具备识别错码功能而无纠正错码功能。
·纠错码不仅具备识别错码功能,同时具备纠正错码功能。
·纠删码则不仅具备识别错码和纠正错码的功能,而且当错码超过纠正范围时,还可把无法纠错的信息删除。
从纠删码基本的形态看,它是k个数据块+m个校验块的结构,其中k和m值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设定,可以用公式:n=k+m来表示。变量k代表原始数据或符号的值。变量m代表故障后添加的提供保护的额外或冗余符号的值。变量n代表纠删码过程后创建的符号的总值。当小于m个存储块(数据块或校验块)损坏的情况下,整体数据块可以通过计算剩余存储块上的数据得到,整体数据不会丢失。
下面以k=2,m=1为例,介绍一下如何以纠删码的形式将一个名称为cat.jpg的对象存放在Ceph中,假定该对象的内容为ABCDEFGH。客户端在将cat.jpg上传到Ceph以后,会在主OSD中调用相应的纠删码算法对数据进行编码计算:将原来的ABCDEFGH拆分成两个分片,对应图11-2中的条带分片1(内容为ABCD)和条带分片2(内容为EFGH),之后再计算出另外一个校验条带分片3(内容为WXYZ)。按照crushmap所指定的规则,将这3个分片随机分布在3个不同的OSD上面,完成对这个对象的存储操作。如图所示。
下面再看一下如何使用纠删码读取数据,同样还是以cat.jpg为例。客户端在发起读取cat.jpg请求以后,这个对象所在PG的主OSD会向其他关联的OSD发起读取请求,比如主OSD是图中的OSD1,当请求发送到了OSD2和OSD3,此时刚好OSD2出现故障无法回应请求,导致最终只能获取到OSD1(内容为ABCD)和OSD3(WXYZ)的条带分片,此时OSD1作为主OSD会对OSD1和OSD3的数据分片做纠删码解码操作,计算出OSD2上面的分片内容(即EFGH),之后重新组合出新的cat.jpg内容(ABCDEFGH),最终将该结果返回给客户端。整个过程如图所示。
虽然纠删码能够提供和副本相近的数据可靠性,并降低冗余数据的开销,整体上能提高存储设备的可用空间。但是,纠删码所带来的额外开销主要是大量计算和网络高负载,优点同时伴随缺点。特别是在一个硬盘出现故障的情况下,重建数据非常耗费CPU资源,而且计算一个数据块时需要读出大量数据并通过网络传输。相比副本数据恢复,纠删码数据恢复时给网络带来巨大的负担。因此,使用纠删码对硬件的设备性能是一个较大的考验,这点需要注意。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使用纠删码所建立的存储资源池无法新建RBD块设备。
Ceph安装后默认有Default Rule,这个Rule默认是在Host层级进行三副本读写。副本技术带来的优点是高可靠性、优异的读写性能和快速的副本恢复。然而,副本技术带来的成本压力是较高的,特别是三副本数据情景下,每TB数据的成本是硬盘裸容量3倍以上(包括节点CPU和内存均摊开销)。纠删码具备与副本相近的高可用特性,而且降低了冗余数据的开销,同时带来了大量计算和网络高负载。
二、纠删码实践
纠删码是通过创建erasure类型的Ceph池实现的。这些池是基于一个纠删码配置文件进行创建的,在这个配置文件中定义了纠删码的特征值。现在我们将创建一个纠删码配置文件,并根据这个配置文件创建纠删码池。下面的命令将创建一个名为Ecprofile的纠删码配置文件,它定义的特征值是:k=3和m=2,两者分别表示数据块和校验块的数量。所以,每一个存储在纠删码池中的对象都将分为3(即k)个数据块,和2(即m)个额外添加的校验块,一共有5个块(k+m)。最后,这5(即k+m)个块将分布在不同故障区域中的OSD上。
1、创建纠删码配置文件:
# ceph osd erasure-code-profile set Ecprofile ruleset-failure-domain=osd k=3 m=2
2、查看配置文件
# ceph osd erasure-code-profile ls
Ecprofile
default
# ceph osd erasure-code-profile get Ecprofile
crush-device-class=
crush-failure-domain=osd
crush-root=default
jerasure-per-chunk-alignment=false
k=3
m=2
plugin=jerasure
technique=reed_sol_van
w=8
我们顺便也看Ceph默认的配置文件
# ceph osd erasure-code-profile get default
k=2
m=1
plugin=jerasure
technique=reed_sol_van
3、基于上一步生成的纠删码配置文件新建一个erasure类型的Ceph池:
# ceph osd pool create Ecpool 16 16 erasure Ecprofile
pool 'Ecpool' created
4、检查新创建的池的状态,你会发现池的大小是5(k+m),也就是说,erasure大小是5。因此,数据将被写入五个不同的OSD中:
# ceph osd dump | grep Ecpool
pool 8 'Ecpool' erasure size 5 min_size 4crush_rule 3 object_hash rjenkins pg_num 16 pgp_num 16 last_change 231 flagshashpspool stripe_width 12288
5、现在我们创建个文件放到纠删码池中。
# echo test > test
# ceph osd pool ls
Ecpool
# rados put -p Ecpool object1 test
# rados -p Ecpool ls
object1
6、检查EC池中和object1的OSDmap。命令的输出将清晰地显示对象的每个块所在的OSDID。正如步骤1)中说明的那样,object1被分为3(m)个数据块和2(k)个额外的校验块,因此,5个块分别存储在Ceph集群完全不同的OSD上。在这个演示中,object1一直存储在这5个OSD中,它们是osd.5、osd.1、osd.3、osd.2、osd.4。
# ceph osd map Ecpool object1
osdmap e233 pool 'Ecpool' (8) object'object1' -> pg 8.bac5debc (8.c) -> up ([5,1,3,2,4], p5) acting([5,1,3,2,4], p5)
三、纠删码测试
1、我们先来关闭一个osd
# systemctl stop ceph-osd@3
停止osd.3,检查EC池和object1的OSDmap。你应该注意,这里的osd.3变成NONE了,这意味着osd.3在这个池是不可用的:
# ceph osd map Ecpool object1
osdmap e235 pool 'Ecpool' (8) object'object1' -> pg 8.bac5debc (8.c) -> up ([5,1,NONE,2,4], p5) acting ([5,1,NONE,2,4],p5)
2、我们再来关闭一个osd
# systemctl stop ceph-osd@5
停止osd.5,检查EC池和object1的OSDmap。你应该注意,这里的osd.5变成NONE了,这意味着osd.5在这个池是不可用的:
# ceph osd map Ecpool object1
osdmap e237 pool 'Ecpool' (8) object'object1' -> pg 8.bac5debc (8.c) -> up ([NONE,1,NONE,2,4], p1) acting([NONE,1,NONE,2,4], p1)
3、我们从纠删码池中下载文件
## rados get -p Ecpool object1 /tmp/wy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