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模式是指为其他对象提供代理来控制对象的访问。这种手段有时候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好处。如:通过代理可以实现异步响应处理;通过代理可以起到保护或限制对象的使用的作用,从而提高安全性。
在设计上,用户使用代理对象与直接使用被代理对象,应该没什么差异。因此,代理对象的设计,需要实现被代理对象的相应接口。模式的类关系结构图参考如下:
模式的编码结构参考如下:
namespace proxy
{
class Target
{
public:
virtual void action() {} };//class Target class ConcreteTarget : public Target
{
public:
virtual void action() { /*some code here........*/ } };//class ConcreteTarget class ProxyTarget : public Target
{
public:
virtual void action() {
// do everything that you want to do.
// such as: you can call _target->action() directly.
// such as: you can do nothing here........
// such as: ........
} private:
ConcreteTarget* _target; };//class ProxyTarget }//namespace proxy
Proxy模式编码结构参考
代理技术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比如:游戏中大图像加载时,多数情况下都较为卡顿,通过代理技术,可实现图像的异步加载,而逻辑功能照常动作。什么时候图像加载完成,什么时候才显示出来。再如:上网时,公司网关设置了防火墙,某些网站访问不了。通过Http代理,绕过网关从而访问你想访问的网站。又如:某些数据对格式要求非常严格或者数据本身十分重要,需要提高安全性才能访问,此时也可通过代理技术来达到验证、提高访问数据安全性等目的。
因此,代理多数情况下可分为如下几类:
1) 远程地址空间访问代理(Remote Proxy):为对象访问不同地址空间提供局部代表;
2) 虚代理(Virtual Proxy):根据需求创建开销较大的对象;
3) 保护代理(Protection Proxies):控制对原始对象的访问;
4) 智能代理(Smart Reference Proxy):取代直接对对象指针的使用,从而可以执行一些额外附加的操作,如:引用计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