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RISC-V 编译原理

对于 RISC-V 来说,其编译原理类似于其它的指令集架构的编译方式,不同的只是编译工具和环境。C 文件经过文件预处理、程序编译、指令汇编以及系统链接四个环节的处理之后,最终转换为可载入 RISC-V 处理器的 ELF(Executable and Linkable Format,可执行和可链接格式)文件。这是一种包含了 RISC-V 二进制机器码、段加载地址、运行入口地址以及数据段等信息的可执行文件。

(7)RISC-V 编译原理
RISC-V 编译原理流程图

        在预处理环节中,相关的工具会对 FFT.c 和 Lib.h 文件进行分析与处理,删除不必要的注释以及添加相关的标识等等,最终生成了 FFT.i 文件。在编译环节中,RISC-V 编译器会对 FFT.i 文件进行一系列的语法分析与代码优化,从而生成 FFT.s 汇编文件。由于每一条汇编语言都与 RISC-V 指令一一对应着,于是在汇编环节中,RISC-V 汇编器就可以通过“代码翻译”的方式,来输出 FFT.o 目标文件。最终,在链接环节中,RISC-V 链接器通过链接目标文件及其必要的启动代码,生成了一个能够被 RISC-V 处理器加载的、直接运行的 FFT.elf 可执行文件。

上一篇:Android+appium +python 点击坐标tap方法的封装


下一篇:快速傅里叶变换(FFT)——从入门到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