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G中的智能指针

在OpenSceneGraph中,智能指针(Smart pointer)的概念指的是一种类的模板,它针对某一特定类型的对象(即Referenced类及其派生类)构建,提供了自己的管理模式,以避免因为用户使用new运算符创建对象实例之后,没有及时用delete运算符释放对象,而造成部分内存空间被浪费的后果,也就是所谓的内存泄露错误。

由于OSG中与场景图形有关的大多数类均派生自Referenced类,因此OSG大量使用了智能指针来实现场景图形节点的管理。智能指针的使用为用户提供了一种自动内存释放的机制,即,场景图形中的每一个节点均关联一个内存计数器,当计数器的计数减到零时,该对象将被自动释放。而用户如果希望释放整个场景图形的节点的话,则只需要删除根节点,根节点以下的所有分支节点均会因此被自动删除,不用担心内存泄露的问题。

要使用OSG的智能指针,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用户的类必须派生自Referenced类,这样才能使用与其自身关联的内存计数器;

2、使用智能指针模板osg::ref_ptr<class T>来定义类的实例,当用户使用该模板定义实例时,内存计数器即被启用并加一;同理,当ref_ptr模板超出其生命范围时,类实例的内存计数器将被减一,如果减到零则对象自动被释放。

此外,要使用智能指针,程序中应当引用以下的头文件:

#include <osg/ref_ptr>

一个使用智能指针的例子如下:

void exampleFunc(){
  osg::ref_ptr<osg::Group> root = new osg::Group;
  osg::ref_ptr<osg::Geode> node1 = new osg::Geode;
  osg::ref_ptr<osg::Geometry> geo1 = new osg::Geometry;
  printf("%d, %d, %d\n", root->referenceCount(), node1->referenceCount(), geo1->referenceCount());
  root->addChild(node1.get());
  node1->addDrawable(geo1.get());
  printf("%d, %d, %d\n", root->referenceCount(), node1->referenceCount(), geo1->referenceCount());
}

这个例子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可以通过它了解智能指针的运作流程。

在解读这个例子之前,首先了解一下与ref_ptr和Referenced类相关的主要成员和运算符:

Referenced类

void ref()

这个公共函数使得Referenced类实例的内存计数器值加一。

void unref()

这个公共函数使得Referenced类实例的内存计数器值减一,如果计数器值为零,那么它自动尝试将类的实例删除,释放相应的内存。

int referenceCount()

返回当前内存计数器的数值。

ref_ptr
ref_ptr()

构造函数,不过它什么也不做。用例为:

osg::ref_ptr<osg::Node> node1;
ref_ptr(T* ptr)

构造函数,并为其对象分配新的内存空间,同时对象的内存计数器值加一。用例为:

osg::ref_ptr<osg::Node> node1 = new osg::Node;
ref_ptr(const ref_ptr& rp)

构造函数,其对象将指向一个已有的智能指针对象,同时对象的内存计数器值加一。用例为:

osg::ref_ptr<osg::Node> node2 = node1;
~ref_ptr()

析构函数,执行时对象的内存计数器值减一。

ref_ptr& operator = (const ref_ptr& rp)

重载的赋值运算符,用例为:

node2 = node1;

将node2指向node1,同时将node2(也就是node1)的内存计数器值加一。

ref_ptr& operator = (T* ptr)

重载的赋值运算符,用例为:

node2 = new osg::Node;

将node2指向一个类的实例,同时将node2的内存计数器值加一。

T& operator*() const

返回类实例的值。例如:

osg::ref_ptr<osg::Node> node1 = new osg::Node;

则*node1表示osg::Node

T* operator->() const

返回类的实例。例如:

osg::ref_ptr<osg::Node> node1 = new osg::Node;

则node1->…表示(osg::Node*)->…

T* get() const

返回类的实例。例如:

osg::ref_ptr<osg::Node> node1 = new osg::Node;

则node1.get()表示osg::Node*

bool valid()

返回指针是否有效的标志。

void swap(ref_ptr& rp)

将目前指针所指向的内容与用户输入的数据进行交换。用例为:

node2.swap(node1); //交换两个指针的位置

再看刚才的例子程序,它主要完成了这样的功能:

1、 新建两个节点root和node1,以及一个几何图形geo1;

2、 调用智能指针的get方法,将node1作为root的子节点加入(addChild);

3、 调用智能指针的get方法,将geo1作为node1的绘图数据加入(addDrawable)。

此外,程序还调用referenceCount方法,观察内存计数器的数值。

在主函数中调用此子函数,编译并运行,观察显示的结果,应为:

1, 1, 1

1, 2, 2

可见,当节点和几何图形第一次被创建时,它们的内存计数器自动加一;而将node1作为子节点加入以及将geo1作为图形元件加入的操作,则分别使得这两者的内存计数器再次加一。

使用new运算符使得内存计数器加一,是因为在ref_ptr构造函数中执行了ref()方法。此方法自动为当前实例的内存计数器加一。

函数addChild和addDrawable会使得内存计数器加一,是因为程序中将node1或者geo1加入到一个ref_ptr的向量表中。参照源代码可知,用于保存子节点的向量表为NodeList,其定义为:

typedef std::vector< ref_ptr<Node> > NodeList;

而用于保存Geometry几何数据的向量表为DrawableList,其定义为:

typedef std::vector< ref_ptr<Drawable> > DrawableList;

在执行函数addChild和addDrawable时,使用了向量表模板的push_back方法,将带有智能指针的数据压入向量表中,这一步将使得内存计数器自动加一。具体的执行过程可以参见VC目录下的vector头文件,其中有类同以下的语句段:

……

_Ty _Tmp = _Val;

……

对于NodeList,上文中的_Ty即表示ref_ptr<Node>,而_Val则是压入向量表的数据,因此有:

ref_ptr<Node> _Tmp = node1.get();

参考ref_ptr中第二种构造函数的形式可知,此时系统将调用ref()函数,使得内存计数器再次加一,显然,这一操作对node1也会产生影响。

同理,当执行向量表的pop_back或erase函数时,因为调用了ref_ptr的析构函数,也会使得内存计数器自动减一。执行函数removeChild和removeDrawable即可实现这样的效果。

再看一种常见的情况,代码如下:

for (int i = ; i < ; i++){
osg::Node* node = new osg::Node;
……
}

一般情况下,在循环中使用new运算符开辟新的内存空间,如果没有及时释放的话,将产生内存泄露的问题。对于上述的程序段,在运行时如果打开任务管理器,则可以看到程序所占的内存值不断上涨,如果不加以制止的话,甚至可能造成计算机崩溃。

现在将该程序段中使用new运算符的语句行改写如下:

//osg::Node* node = new osg::Node;
osg::ref_ptr<osg::Node> node = new osg::Node;

再次运行该程序,可以发现内存增长的现象消失了,智能指针在这里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分析这一段程序的流程,可见:

1、 进入循环后,首先为node分配一块新的内存区域,同时内存计数器自动加一;

2、 执行其余的代码,如果不对node使用addChild等操作,那么计数器的值始终为1;

3、 到达for循环的结束位置,此时临时变量的生命周期已经结束,则执行~ref_ptr(),在其中自动执行unref()对计数器的值减一,则计数器的值为0,系统将自动释放内存区域。

4、新的循环开始,此时原有的内存区域已被释放,没有出现内存泄露的情况。

综上所述,使用智能指针ref_ptr来包装用户的节点类,几何体类等数据,可以有效地进行内存管理,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内存泄露现象的发生。而在智能指针的使用过程中,还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智能指针模板的应用对象必须派生自Referenced类,否则模板将无法使用。例如:

osg::ref_ptr<osg::Vec3> v;

这样的声明是无法编译通过的,因为Vec3类并不是派生自Referenced类,因此也不具有ref()和unref()这样的成员函数,无法与计数器相关联。

2、不可以直接使用delete运算符删除应用智能指针的对象。事实上这样的语句也无法编译通过,阅读Referenced类的源代码可以发现,Referenced类的析构函数~Referenced()为保护函数(protected类型),直接使用delete运算符调用它是不允许的。

3、不要随意使用ref()和unref()函数来改变内存计数器的值。由于这两个函数都是公共函数,因此这样的操作不会在编译中报错,但是如果内存计数器的数值在程序运行时减为零,以致其对象被释放,那么下面所有针对此对象的操作均可能导致程序崩溃。而这样的变故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是决不会出现的,因此,除非用户有特殊需要,否则尽量不要直接使用ref()和unref()来改变内存计数器的值。

4、在OSG中,不使用智能指针而是用形如osg::Node * node的声明方式也是可以的。但是在大型程序中,应当尽量统一使用智能指针来进行内存的管理。此外,有的时候没有统一使用ref_ptr的话,程序也可能出现问题。比如这个例子:

osg::Group* exampleFunc(){
  osg::ref_ptr<osg::Group> root = new osg::Group;
  osg::ref_ptr<osg::Geode> node1 = new osg::Geode;
  root->addChild(node1.get());
  ……   return root->get();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osg::Node* a = exampleFunc()->getChild();
  ……
}

由于ref_ptr的生命周期在函数的末尾即告结束,导致函数返回时返回的Group指针其实已经被释放掉了,这样程序编译和链接都不会与错误,但运行时会出现错误,而且这种错误往往难以检测到。为了解决问题,将程序统一修改为ref_ptr的命名方式如下:

osg::ref_ptr<osg::Group> exampleFunc(){
  osg::ref_ptr<osg::Group> root = new osg::Group;
  osg::ref_ptr<osg::Geode> node1 = new osg::Geode;
  root->addChild(node1.get());
  ……
  return root;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ref_ptr<osg::Node> a = exampleFunc()->getChild();
  ……
}

就可以运行通过了。函数返回时,ref_ptr将再次把内存计数器的数值加一,保证返回的数据有效,且主函数中仍然可以交由智能指针进行内存管理。

上一篇:mysqldump常用参数


下一篇:Visual Studio 2015正式版/产品密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