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Stack回顾随笔(第一章)

1. OpenStack历史
   OpenStack前身是NASA和Rackspace合作的项目,2010年开源,与其他主流开源云管理系统:Citrix的Cloudstack和桉树的OpenNebula相比,OpenStack在结构和接口设计上面更好。由于业界巨头的不断加入,OpenStack成为迭代最快的项目之一,每年发布两个版本,每年有多次社区的论坛,在论坛上面完成新功能定义,架构选择,发展方向讨论,lead的选举。上万名社区参与人员组成了整个项目的各个角色,Project Managers, Product Owners, Release Managers, Architectures, Developers, Testers, Writers, SCMs...... 
 
2. OpenStack Overview
 OpenStack回顾随笔(第一章)
ph1

OpenStack is a cloud operating system that controls large pools of compute, storage, and networking resources throughout a datacenter, all managed through a dashboard that gives administrators control while empowering their users to provision resources through a web interface.(作为一个云操作系统,OpenStack在数据中心中管理着大量的计算、存储、网络资源池,用户可以很方便地通过其Web UI 面板来管理基于openstack的数据中心。由于虚拟化和SDN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使得软件定义的资源得以实现,人们可以更加智能、弹性、快捷地使用虚拟化了的硬件资源。与传统操作系统相比,目前的OpenStack更突出了其管理和运维的角色,在基础设施层面还是按需分配资源,备份资源,监控系统负荷、异常等等。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OpenStack在系统服务、软件服务层上面引入了比如Trove这样的数据库服务,DNS服务等等,逐渐形成一个云端生态系统。不断更新和孵化的服务,使得应供开发者不需要过多关注存储、灾备、网络等common问题,而更加关注自身业务逻辑,也为应用迁入云端提供了方便。)

3. OpenStack子项目

由于良好的结构和接口设计,OpenStack子项目们提供的服务之间松耦合,服务可以热拔插。在架构设计方法上面,OpenStack从用户、技术、运维角度出发最终选出可用的架构,再进行论证。在接口设计上面遵循通用的REST API规范。常见分布式算法和灾备策略在各子项目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值得关注和学习的有:分布式消息队列Rabbit Message Queue在OpenStack中的应用、比如DHT在SWIFT中的应用,数据的主从复制等。除此之外,在项目运作方面,如何管理一个上万人的社区,有效推动项目的发展,OpenStack也有一套有效的方法论,也值得大家认真研究。

3.1. OpenStack核心服务

核心服务的各个项目都拥有稳定的版本,也广泛地应用于各大公司生产和测试环境。

OpenStack回顾随笔(第一章)

OpenStack回顾随笔(第一章)

ph2

 
  3.2. OpenStack的其他可选服务
    其他13个可选服务子项目,从项目的年龄也直接反映了该项目的开发状态和产品的成熟度。
OpenStack回顾随笔(第一章)
OpenStack回顾随笔(第一章)
ph3
OpenStack回顾随笔(第一章)
OpenStack回顾随笔(第一章)
ph4
4. OpenStack架构和产品管理方法论
  刚开始看到"Methodology", 问自己这是扯淡吗?但看完整个章节后,确实不是。
 
  4.1 OpenStack如何确定产品架构
  OpenStack回顾随笔(第一章)OpenStack回顾随笔(第一章)
ph5
    一旦Use Case确定,架构师立足于这三个方面:User requirement,Technical consideration,Operational consideration讨论出架构,这个过程不断迭代,并且讨论出最合适的架构,再应用于产品。在架构阶段把运维和部署也考虑进来,也是自己之前经常忽略掉的。
  4.2 OpenStack如何做需求管理
    如何确定Use Case?
    4.2.1 整体业务目标
  • 详细清晰地定义业务目标和需求
  • 从业务、客户、最终用户出发增加项目的支持度和参与度

4.2.2 技术

      最求更高、更快、更强的测试是需求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 从OpenStack整体项目出发,协调和整合OpenStack架构,更高效地利用社区资源。
  • 尽可能多地发掘出自动化相关的需求来加速产品开发和部署,架构时也需要考虑如何实现高度自动化。
  • 使用合适的工具完成开发工作。
  • 做更好更多的测试度量方法和测试工具来支撑持续集成开发、测试流程和自动化。

4.2.3 组织

  • 团队管理最求更高效的沟通。
  • 在团队中构建更好的概念认知文化:OpenStack,云系统架构,敏捷开发,持续开发、集成、测试等所有开发过程中的概念的更好的认识。

4.2.4 需求管理本身

      开发有效的运作模型,使得他能够用于:管理需求、开发用例,跟踪项目轨迹。
    4.2.5 限制云的功能集
      需求需要抓住痛点,不能反复地造*,去突破一个系统的限制,限制才是需要突破的。
  4.3 OpenStack架构方法论
     这也是分布式系统架构设计常用的方法论:
  • 悲观:时刻警惕任何东西和服务都有可能失效。
  • 把鸡蛋放到不同的篮子里去:利用不同的服务提供者,在地理上面分区分域来避免全线停服,设计时考虑可移植性。
  • 性价比:低效的系统常常是因为其无法扩展,高效的系统在扩展时所花费的精力往往非常廉价,设计时应该去除没有必要的组件。
  • 偏执:深度考虑系统安全,在各个层级零容忍安全问题,系统交互过程中不能轻易相信对方。
  • 不要太过于偏执:不是所有的软件系统都需要铂金级别的解决方案。对不同层级进行分层架构设计,不同层级配以不同的安全要求。
  • 数据管理:对于云系统架构和集成架构来讲,数据是最不灵活的和复杂的,不要轻视数据在分析和索引寻址上面的需求。
  • 自动化:利用自动化来讲强系统稳定性、质量、和减少系统响应时间。
  • 分而治之:尽可能地对系统和业务进行分层、分区、分域,各个部分分而治之。设计尽可能单一功能的组件,在层级之间考虑负载均衡。
  • 系统的弹性:在系统资源扩容时能直观地在性能和扩展上面得到成比例的增长,反之亦然。
  • 动态性:支持对系统的动态配置,比如自动地调整规模,故障恢复,资源的发现与定位以适应生产环境中发生的各种问题。
  • 缩小延迟:高交互性的组件和服务需要部署在离数据节点近的地方。
  • 松耦合:坚持松耦合设计,使用良好的面向服务的API,对业务关注点的划分、抽象。
  • 关注成本:系统自伸缩性,数据的传输,软件许可证,预留的资源等等都需要相当大的成本,必须紧密监控系统成本开销。
上一篇:关于iOS9中的App Transport Security相关说明及适配(转)


下一篇:vue:vuex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