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提出双中台概念,包括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他们的概念是什么?
阿里云MVP时间特邀上海驻云科技创始人蒋烁淼,与技术创业者们促膝长谈。
「业务中台只是CTO支持的话,最后可能只是摆设」
业务中台这个概念,现在阿里云总裁行颠提过,包括在湖畔大学马校长也提过。其实业务中台更多的是战略选择,不是纯粹的技术选择。经常看到推行成功有效的业务中台,都是CEO级别的项目,企业CEO在支持这件事情。但如果是CTO来支持的中台项目,最后可能不见得落地效果有那么棒。原因源于哪里?
因为企业要上业务中台的目的,不管是全渠道营销也好,现在讲的私域流量也好,亦或是业务打通也好,业务复用也好,所有的价值体现点都在两个字“业务”。就像刚才说的天晴的时候修屋顶,当一个企业要上中台的时候,一定要让自己变得更好,让自己的渠道也好,营销也好,客户管理也好,订单也好,亦或在线化也好,变得更好。如果这点不成立,上一套业务中台是不会让企业变得更好的,只有业务想清楚,业务中台会加速发展,加速突破。但如果这一点没有想清楚,可能最后从企业角度来说,上了业务中台只不过上了另外一个ERP。
实际上类似业务中台这种形态的软件产品,包括SAP的产品,也有很多失败的,但失败的点恰恰不是在SAP这个产品很烂或者有问题,恰恰失败在企业本身为什么要上SAP这件事情没有想明白。因为不管业务中台也好、SAP也好,这样的产品它本质是套软件,至少今天软件还不可能完全人工智能,不可能上了以后什么都不用管它就帮你赚钱了,还是需要业务人员,包括企业,包括合作伙伴,各种各样的人员去使用这个平台,把数据录入到这个平台。
「对于业务中台,阿里云提供的这些能力,已经足够支撑技术上的落地。但更多的,企业本身对于业务上的落地,其实是最大的挑战」
比方说把商品的SKU、小程序都对接起来,但如果没有组织上的团队去支持这个中台的落地,特别强调是业务上的落地,不单指技术上的落地,那中台就变成了摆设。所以从业务中台来说,其实它更多的是业务概念。如果通过阿里云的一些技术确实能够很快的搭出一个业务中台的技术框架,也确实能够把原来IT烟囱式的治理结构,变成一种非常有效的分而治之,但如果最后不能够把业务和最先进的IT系统结合起来,多半会对这个业务中台失望的。但如果从一开始就想明白了公司的业务方向,需要这样一套IT系统来支撑发展,效果会非常棒。
所以业务中台,技术上今天包括阿里云提出的这些,包括基础技术,包括阿里云提供的这些能力,包括阿里巴巴集团所能够提供的外部接口,已经足够支撑业务中台在技术上的落地了。但更多的,企业本身对于业务落地这件事情,其实是最大的挑战,也是业务中台最难的部分。当然,业务中台不是所有企业都应该一上去都去建的。阿里巴巴集团也是有自己原来的中台事业部,由一个中台事业部去支撑整个中台的发展,它也涵盖着组织结构的变革。而且中台业务事业部也不简简单单就是个事业部,这个是蛮复杂的。
「数据中台:原有的系统,不碰、不破坏、不影响」
数据中台的挑战跟业务中台又不一样,因为业务中台原来有大量烟囱式的系统,需要把它全部打破,变成一个分而治之、微服务化的系统来灵活性地支撑业务。但数据中台,对于自身有什么业务系统、数据系统,不去碰、不去破坏、也不去影响。
数据中台是把所有的数据抓到数据中台来,把数据通过处理、分析、组织以后,再让其他业务去使用,或者做数据的展示报表。所以它对于现有的数据系统,可以说是零破坏的。因为确实存在一个问题,很多企业上了大量的商业软件,或者找别人开发的软件。
「做数据决策的一种做法,是把现有的业务系统全毁了重新建一套业务中台,但是花的代价和成本非常大」
今天如果需要做数据决策有两种做法。一种做法,把现有的业务系统全毁了重新建一套业务中台,非常好,数据格式从一开始都标准化,而不是不同的系统字段什么都不一样,都是分裂的。这个非常好,但是花的代价和成本非常大,要业务上想清楚才能动手。
而对绝大多数企业,可能原来就有十个八个系统在那儿,但每个系统都自己独立存在,这导致它们数据之间不互通。然后企业也无法综合看到,比方说OA的数据和订单排展之间的关系,但企业也不可能打通OA系统和所谓的其他系统之间的数据流让它们直接连接。如果直接连接,一方面它们又都是业务系统,业务系统本身就有业务的消耗,如果做数据分析,又要直接读这些业务系统的数据库本身性能上也不足。所以数据中台本质上,是把所有的数据抽到一个数据中台的库里,基于此再做联合交叉分析。
「如果本身没有系统没有数据,何来数据中台?此时还得先做业务建设」
所以,数据中台在企业落地方面上,它的适用范围或者项目周期,或者见效的周期,要远大于重新来搞业务中台。
但数据中台有另外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不是技术问题,是什么呢?
中国现在有大量的企业本身的数字化建设滞后,所以导致它本身没有数据,数据中台要抽数据。如果本身数据不足,本身没有系统就没有数据,没有数据何来数据中台,所以还得做业务建设。
回过头来,对于有一类企业如果现在技术水平比较差,本身的数字化水平比较差,确实要建业务系统为先。这种情况下业务系统的构建,反倒是没有历史包袱。就像中国一样,中国没有历史包袱的时候一造就造高铁,没有中间过程,直接高铁铺开,也不用老铁路全部撬掉搞一遍了,有时候历史上没有的事情反倒成了今天的优势。所以如果要没有数据,要构建一个产生数据的业务平台,反倒是可以现在用最先进的技术把它构建出来。但如果你有自己的系统,数据中台会更快的见效,让你的数据抽过来能够直接利用。
「数据中台最难的点,是如何有效的勾勒出最有价值的数据」
数据中台还有一个更难的部分是外部数据。企业内部的数据很好,但今天作为一个电商企业,有可能在京东、淘宝上都是开店的,这些数据并不是在企业内网,而是外部。如何把这些数据同步过来在企业的整体分析平台里面,在整体的数据中台里面,这是非常重要要考虑的。今天数据中台最大的挑战,是各行各业的数据结构所要分析的数据是不一样的。
所以最难的点是如何有效的勾勒出,或者去定义出最有价值的数据,或者真正能够帮助企业驱动商业的数据。
现在看到很多数据中台项目最后的交付物,是以大屏报道为主多一点,而最后到底有多少实际的商业价值并没有完全被回答。但回答这个事情也是回到同一个问题,即业务上需要什么数据,甚至数据的实时性要求是什么。很多银行,在没有数据中台这个概念之前,它早就有一套数据体系,因为银行本身就是靠数据吃饭的,赚的是数据的钱,所以本身就已经把所有数据打通了,而不需要今天再去建数据中台,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数据没有打通。
另外一个问题,数据打通以后如何通过数据创造价值,恰恰是数据平台。虽然技术落地上要比业务中台简单非常多,但这个问题仍然回答。当然大家都在探索,如果数据中台最后的交付还只能是报表或者是大屏,那边长期来它的价值看没有发挥到最大。
想查看对话驻云创始人系列更多后续内容,可点击以下链接查看!
对话驻云创始人 | 七问技术创业者(一):AI、IoT,你是等技术成熟后用,还是提前布局?
对话驻云创始人 | 七问技术创业者(二):云计算、大数据,你要掌握底层技术,还是会用就够了?
对话驻云创始人 | 七问技术创业者(三):被云厂商绑架 vs. 被技术人员绑架?你怎么选?
对话驻云创始人 | 七问技术创业者(五):创业者,如何让你的商业得到快速验证和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