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每个人都对机器人有着美好的憧憬,这样的憧憬大多来自于美国大片中描画的“未来世界”。而近两年来,随着科技飞跃式的更迭和发展,机器人产业爆发,“钢铁侠”、“变形金刚”、“机器猫”开始从荧幕走进了现实生活。
今年,近150家全球知名机器人企业亮相2016世界机器人大会,吸引了数以千计的参会及参观者,其中不少是家长携带孩子前来。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各有各的看法。但可以肯定和预见的是,在未来几年内,机器人产业将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一大发展热点,同时也将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华硕集团技术长、*大学讲座教授罗仁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近几年内,机器人发展曲线还将全面上升,未来,我们要让机器人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工业生产、服务、家庭生活等领域得到普及,走进日常生活。
华硕集团技术长、*大学讲座教授罗仁权
中低阶工作将被机器人取代
美国大片中许多机器人的角色被定义为“终结者”,具有自主意识的机器人开始集结,意欲取代人类统治地球甚至宇宙。而当下,在工作场景中,“角色取代”也正在发生。
“未来10年,人类1/3的工作将被机器人取代。其中,更容易被取代的是中低阶的工作”。罗仁权说道,“低阶工作由于其细致性因而难度较大,现有的机器人技术还不容易触及。而高阶工作更多地需要发挥人的创造性,因此机器人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还多数停留在辅助阶段,需要发挥人机的协同合作。”
同时,随着许多工作被取代,也将有新的工作机会被创造。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将催生出新的产业,企业需要更多的新型人才。“想要捕多少鱼,就要撒多大网。对于从业者来说,终身学习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如果不提升自己,最终将被机器人取代。”罗仁权表示。
让机器人发挥更大的作用
事实上,人工智能这一概念早在1956年就已经被提出,但是发展之路跌宕曲折,曾经很火,但又一时跌入低谷。而近两年来,随着机器人产业的爆发,许多人认为人工智能也迎来了其黄金时代。
罗仁权指出,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市场和企业必须要做,但相应的政策和配套措施也要跟上。要让机器人创造更大的价值,就要加大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罗仁权认为,首先要解决的是从人机协同到人机互动。除了加强机器人的避障能力,提高人与机器的交互性也非常重要。“要培养人与机器、机器与人的默契度,让他们相互了解,可以预测彼此的行为,让机器人与环境实现共融,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除了工业机器人之外,服务型机器人应该说离我们的生活更近,应用范围也更广。但是,相较于工业机器人来说,其智能化要求也更高,系统更为复杂。因此,不断加强机器人的深度学习能力也变得尤为重要。只有让机器人像人类大脑一样搜集信息,读懂语言背后的含义,并将这些信息转化为相应行为,才能实现真正的智能化。“这是机器人技术发展中最困难的一部分,需要我们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语言翻译等领域实现更大的突破。”罗仁权表示。
机器人产业化和普及化需要多方“出力”
据罗仁权介绍,在过去的20年里,全球机器人的数量累计不超过50万只。而中国所拥有的工业机器人数量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要实现机器人的产业化和普及化需要*、学术界、技术、市场、资本等多方面的共同“出力”。
“首先,从目前来看,*政策的力度还不够,连续性差。因此*要有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的决心,学会用人,发挥自上而下的推动力。同时,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树立道德标准。此外,学术和技术界要把握机器人发展的关键点,综合考虑运行速度、精密度、安全性、成本等,加大对核心技术的研究和掌握。”“这其中,当然离不开*资金以及资本市场的支持。”
与此同时,在罗仁权看来,中国机器人产业要发展,不能仅靠内需,而要走向国际市场,在其中掌握主导权,而这有赖于技术和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未来产业的发展重心,是设计、产品、商业模式的交集部分。总的来说,企业要利用核心技术,遵循机器产品合理化、自动化、智能化的路线,以消费者需求为主导,设计并生产出一款能够触动使用者的产品。通过更为合理和有效的商业模式,为企业带来效益。”
原文发布时间为: 2016年10月25日
本文作者:高玉娴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至顶网,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至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