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商业化可行性验证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随着2020年自动驾驶实现商用化的时间节点越来越近,今年CES展会“简单粗暴”的成为了各大车企、汽车零件供应商、互联网科技公司“秀肌肉”的展会。汽车科技展区的面积,更是接近3万平方米,今年的CES俨然沦为了半个车展。
而这些参展企业展示的所有新技术几乎都是围绕一个核心科技——自动驾驶。那么,今天镁客君就给大家分析一下,今年的自动驾驶会有哪些发展趋势。
车企依然是自动驾驶商用化的主力军
在今年的CES展会上,传统车企的展位比去年增加了约25%,并且也是本次CES参展商中的主力军。更有激进的车企,比方说克莱斯勒集团,更是放弃了紧接着CES举行的北美车展,选择在CES上发布其最新车型。而其他车企,基本上都毫无保留的展示了其最新的自动驾驶技术。
“话题王”法拉第未来(镁客君暂且将其归类为车企,而非科技公司),在今年的CES上正式发布了旗下首款量产车:FF91。可上下伸缩、隐藏在车辆前引擎盖中的激光雷达,以及全车近30多个传感器,算是搭载于FF91上实现自动驾驶的所有硬件。而且在演示现场,FF91也向众人展示了自动寻找车位、自动泊车的功能。不过FF91预计要到2018年才能实际交付,消费者想要使用这一功能,恐怕还得再等等。此外,上个展示该项技术的公司是特斯拉,他们旗下的Model X也同样可以实现这一功能,而且实现的时间也同样是2018年。
宝马自动驾驶原型车正式亮相,而且还有英特尔、Mobileye作为技术支持。展会期间,这辆宝马5系自动驾驶汽车展示了自动驾驶技术、自动泊车搭配自动驾驶技术和云端互联技术等一系列研发成果。在无人驾驶模式下,车载计算机将不断对比车辆实时环境与地图,使车辆精确地保持在车道内行驶。不过,该车目前还只是展示,实际路测还得等到今年的下半年才正式展开。
奥迪虽然本次展会并没有独立展台,但是与英伟达、百度的合作关系,也同样让其展示了最新的自动驾驶技术。凭借小巧的Xavier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能看懂面相的AI Co-Pilot辅助驾驶员驾驶的深度神经网络、全新NVIDIA 人工智能汽车平台(AI Car Computing Platform),奥迪计划在2020年实现自动驾驶商用化。
福特第二代Fusion混动自动驾驶测试车也同样在CES上亮相,该车型也被认为是最接近量产的自动驾驶车型,也是福特耗时近3年的最新研究成果。第二代自动驾驶系统新增了激光雷达,可探测更广更远的范围;配置了更加灵敏的传感器,但数量由原来的四个减少至现在的两个;搭载了运算能力更高的*计算机。不过,就算是最接近量产,按照福特的计划来看,也得等到2021年才能实现。
化繁为简,是现代IONIQ无人驾驶汽车的设计理念。放眼全球,几乎所有的车企都有自己的自动驾驶研发计划,但是想要真正实现量产,成本问题是最不容忽视的环节之一。现代IONIQ无人驾驶汽车就是以此为出发点,采用更加简易的传感器系统,将成本降低,使无人驾驶可以更加亲民。只不过,这样一套系统的可行性,还有待进一步测试验证。
除了上述几家发布实际自动驾驶汽车的车企之外,还有诸如发布Concept-i自动驾驶概念车的丰田、展示NeuV智能电动车的本田。只不过,这些还只是概念车,目前连使用量产车型改造而来的自动驾驶汽车还尚未落地,概念车就离我们更加遥远。
科技公司和汽车零件供应商也不甘示弱
包括科技公司英伟达、高通、英特尔、百度,以及汽车零件供应商法雷奥、德尔福、采埃孚在内的众多企业,同样在今年的CES上展示了最新的自动驾驶技术。
雷奥带了5项新技术参展,分别是eCruise4U混合动力自动驾驶汽车、XtraVue超级视距、360度自动紧急刹车系统、C-Stream穹顶式座舱系统以及法雷奥驾驶舱。德尔福联手Mobileye,在展会期间进行了10公里自动驾驶车辆的演示,可以说这套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也算是接近量产的产品之一。采埃孚则是联合了英伟达,推出了基于 Nvidia Drive PX 2 的 ZF ProA 自动驾驶芯片系统,成为首家把 Drive PX 2 带进商业化产品的一级汽车供应商。
而来自中国的百度,算是今年CES展会上“声音”最大的中国企业,开放AI自动驾驶平台的消息更是引发热议。百度在展会期间正式推出了Road Hackers百度自动驾驶开放平台,它是一款基于百度先进人工智能网络算法的高级自动驾驶模型。而这一平台也是最懂国内道路情况的自动驾驶平台,现如今开放的数据,也有助于百度进一步优化其自动驾驶算法模型。除此之外,与北汽集团的合作,或许也将加速百度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落地。
自动驾驶技术方案已经成熟,但想要“平稳落地”还需再等等
纵观全球各大企业的自动驾驶研发进度,成套的解决方案架构已经基本定型。一定数量的传感器和摄像头、高性能的芯片 、拥有海量数据的算法模型等等,已经基本被认定为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但是,自动驾驶想要真正实现商用化,在今年还是很难实现的。首先一个就是成本问题,比方说售价高昂的激光雷达,尚未实现大规模生产,所以导致实现自动驾驶的成本居高不下。再有就是实际道路测试尚未完成,因为自动驾驶技术是搭载于汽车上的高科技,摆脱了人类操纵的车辆,在计算机的控制下随时有出错的可能。如此一来,海量的道路测试在所难免,而这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所以说,自动驾驶现如今虽然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整套解决方案架构,但是想要真正实现商用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