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云报道:超融合走过七年,如今拼的是什么?

科技云报道原创。

超融合在中国已走过第七个年头,如今已经没有人再问“什么是超融合”。

据Gartner 国内技术成熟度曲线2017年报告所预测,超融合系统(HCIS)将在2019-2022年进入实际落地阶段,成为真正的市场主流。

事实证明,超融合的确保持着“加速冲刺”的状态,随着国内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选择超融合,其落地速度甚至比Gartner的预期还要快。

可以看到,众多创业者涌入超融合市场的草莽发展期已收尾,超融合正在快速进入新一轮的升维大战。

站在2020年的关口,下半场的超融合拼的是什么?

科技云报道:超融合走过七年,如今拼的是什么?

超融合下半场:以业务与应用为主导

回顾超融合的发展历史,会发现早期的超融合更强调IT架构上的革新。做到将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虚拟化,就算完成了对传统三层IT架构的颠覆和替代,但实际上只是各种软件服务的堆叠,离“软件定义一切”这个理想还很遥远。

发展到到近几年,比较成熟的超融合产品,已经逐渐实现了基于私有云、托管云、混合云等多种云架构的交付。

在应用场景上,超融合也从企业的边缘业务走向了关键业务,既能够小节点起步,也能够承载大规模的生产环境,可以说是企业云计算落地的实质性标准。

科技云报道:超融合走过七年,如今拼的是什么?

超融合进化到今天,作为一种普适性的云产品,用户的需求和关注点自然也发生了变化:不再关心超融合的底层架构是什么,而是关注如何支撑上层的业务与应用。

例如,在大多数传统企业看来,超融合最大的价值在于标准化、简化运维,能够快速地实现从传统IT模式到云数据中心的跨越,并支持业务快速上线和环境的构建。至于底层架构如何实现,既不关心,也无力关心。

对于偏互联网的创新型企业而言,本身就是全新的数字化架构,他们更在意超融合产品是不是“多面手”,能否提供丰富的架构延伸能力,去适配业务环境的不断迭代,可以说是立于当下,着眼未来。

而大中型集团化企业,规模更加庞大,业务场景更加复杂多样,要实现的数字化业务目标就更多了,如:基于超融合实现混合多云架构;延伸到分支多云环境;构建更加庞大的组网、分级中心等等。

因此,超融合是否稳定可靠,是否能够支撑多场景,并为下一步的数字化升级打下扎实的基础,成为大中型集团化企业关注的重点。

总而言之,企业对于超融合支撑多场景、多领域、多业务的平台需求,已经越来越突出。

在这样的趋势下,超融合产品之间的比拼,就从原先的技术区分,逐渐转变为基于应用定义场景的区分。

一句话,谁越靠近企业用户的需求,对业务场景挖掘得越充分,谁就更容易在超融合领域脱颖而出。

科技云报道:超融合走过七年,如今拼的是什么?

超融合“破局者”:青云QingCloud之青立方

IDC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超融合产品市场规模28亿元,2020年将达到100亿元。在巨大的市场面前,超融合是兵家必争之地。

由于参与者众多,技术发展速度较快,国内超融合的市场格局并不稳定,常有“破局者”跻身头部阵营。

2015年首次推出超融合系统的青云QingCloud,便是这样一个“狠角色”。在国内超融合市场,青云QingCloud入场并不算早,但却是增速最快的一个。

IDC《中国软件定义存储及超融合市场跟踪研究报告》显示,2017-2019年,青云QingCloud旗下的青立方超融合系统,连续三年入围核心厂家,稳居中国超融合市场前六。

结合青云QingCloud招股书数据,青立方超融合系统营收占比逐年增加,2019年增速高达98.83%。相比国内超融合存储系统(HCI)市场33.9%的增速,青立方的市场增长可以说是相当凶猛。

从初出茅庐的“新秀”晋升至超融合头部玩家,青云QingCloud到底有什么秘诀?

近日,青云QingCloud发布了全新升级的青立方超融合易捷版,我们不妨从这款最新的超融合产品一窥究竟。

科技云报道:超融合走过七年,如今拼的是什么?

据青立方产品经理赵宇航介绍,此次升级的青立方超融合易捷版,实现了30多项功能优化及相应更新,主要涉及五个方面:系统平台功能增强、桌面服务、SD-WAN便捷组网、QingCare+专业服务、一体机硬件平台升级。

l 系统平台功能:主要体现在部署、管理、运维更加便捷化。

例如:在安装部署阶段,基于无人值守的方式安装操作系统,用户仅需四步便可实现安装部署。在运维阶段,依赖青云QingCloud自主的“底层智能机器人社区自动运维”技术,实现了自动化的调度和相应的运维。在迁移阶段,支持V2V迁移工具,用户可以从异构的虚拟化平台,将原装相应的资源迁移到青立方易捷版中。

科技云报道:超融合走过七年,如今拼的是什么?

l 融合桌面服务:在新版本中,桌面服务作为标准组件内置,且支持青云QingCloud自研桌面和思杰桌面,并实现融合桌面的统一管理。

用户可以在青立方超融合易捷版上,同时创建多个相互隔离的、不同区域的桌面环境,为普通办公、研发、设计、变更投产类等多种桌面场景提供灵活选择。

l SD-WAN便捷组网:丰富了SD-WAN的部署模式,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组网的准入门槛。

此次在2.0版本内置SD-WAN虚拟光盒的基础上,新提供基于SD-WAN私有化部署的模式,实现与各个分支的物理光盒建立安全连接以及多元化接入控制,满足多个网络的区域隔离配置需求。

科技云报道:超融合走过七年,如今拼的是什么?

l QingCare+专业服务:提供7*24小时原厂服务,是比较有特色的服务。

因为一般IT产品基本由原厂或者代理商提供相应的支持服务,在疫情发生后,现场支持的难度提高了很多。

但是通过QingCare+专业的能力,可以提供7*24小时原厂力度的支持,包括整体的安全接入,同时配合工单方式可形成灵活的交互。在操作和数据交互上,提供交互操作的录屏录像,满足客户合规和审计溯源的需求。

l 硬件平台:主要体现在超融合一体机的性能提升,以及国产化的适配。

青立方超融合易捷版搭载英特尔全新第二代至强可扩展处理器,整体性能和性价比均有提升,并支持RDMA网络、异构存储节点。

同时,与国产化芯片、国产化操作系统以及各类国产化应用做了相应适配。

总体而言,青立方超融合易捷版打造的是一种“融合就绪”的体验:

一方面,用户能够快速部署私有云,并在未来平滑地升级到统一架构底层——全栈私有云,对接公有云,构建整体的混合云方案。

另一方面,通过内置的桌面云组件、光格网络SD-WAN、国产化适配等能力,用户可以拓展到更多的分支场景、复杂场景中。

科技云报道:超融合走过七年,如今拼的是什么?

这样的整体迭代,既能够降低大多数企业从零起步搭建云平台的难度,也能够满足大中型企业在复杂组网、分支机构管理等业务场景上的要求。

换句话说,无论用户的业务场景差异有多大,青立方超融合易捷版都能够提供相应的功能和方案,进一步降低用户安装部署、运维管理的难度,并对业务和应用进行支撑,可以说是向着“基于业务场景提供服务”的方向又迈进了一步。

对于用户来说,无须关心IT架构,无须担心技术门槛,只从自身业务场景出发,就能够快速构建符合自身需求且面向未来的云基础设施,青立方超融合易捷版的确是非常理想的超融合产品。

正所谓“人人会装,人人会用,人人会管”。有了这样的超融合,企业才真正地实现了IT基础设施的*。

融合就绪:高效支撑各类业务场景

不难发现,青立方超融合易捷版的发展始终遵循市场发展的规律,体现着对用户需求的深度洞察。

从1.0版本帮助客户构建“小云”环境,一步上云;到2.0版本从简出发的“云就绪”环境;再到如今版本的“融合就绪”,打造新一代云基础设施,易捷版的产品成熟度已经越来越高,功能和方案的丰富程度大幅提升,用户交付也变得越来越便捷。

最重要的是,这种“开箱即用”的交付能力,体现在越来越多的业务场景中,例如:

有些用户从最基本的优化底层物理资源池,基于青立方超融合易捷版构建初步虚拟化的环境;

有些用户未来有庞大的ICT转型路线规划,在最初阶段基于易捷版这样简单的产品,对传统业务进行转型替换;

有些用户是办公模式的转型,尤其是疫情期间转向云桌面这样的远程办公方式,基于易捷版完成了云桌面的一步到位;

有些用户需要兼具本地的稳态业务和公有云缩放的潮汐类业务,选择基于易捷版构建同一底层平台架构的混合云;

有些用户采用易捷版搭建开发测试环境;

有些私有云用户选择易捷版,实现边云分支的协同......

从私有云到全栈云,从测试云到生产云,从稳态业务到潮汐业务,从单一应用到复杂应用,从集团到分支机构,青立方超融合易捷版的应用,几乎覆盖了各类用户构建云基础设施的所有场景,这正是青云QingCloud深挖行业需求,贴近行业场景的真实表现。

在“基于应用定义场景”的超融合下半场比拼中,青立方超融合易捷版无疑走在了行业的前列,也让易捷版得到了众多行业用户的认可。

在慈铭体检,青立方超融合易捷版加QingStor对象存储,用一体化解决方案,满足其影像业务系统平台的支撑。后期会有更多分院通过SD-WAN打通与集团之间的网络,来使用影像云服务,为慈铭集团未来的智慧医疗建设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在西部矿业集团,每个分支机构景区都部署了一套青立方超融合易捷版解决方案,完美应对高峰期人流业务访问的需求,再通过集团的统一管理,为后续西部矿业集团构建混合云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在天佑儿童医院,总院基于青立方超融合易捷版搭建私有云,支撑HIS、LIS、PACS业务系统。同时,在青云QingCloud公有云上部署互联网医疗系统,并通过SD-WAN打通二者之间的网络,构建医联体混合云。

科技云报道:超融合走过七年,如今拼的是什么?

最终,实现了门诊数据的统一管理,也打通了总院到每个分院和门诊之间的业务数据,实现了基于业务的数据协同。

在隆达轻工业,采用青立方超融合易捷版解决方案,构建隆达轻工业私有云平台的支撑。后续再上线财务、数据分析等更多业务系统,不需要调整其底层架构,只需在新平台上部署系统,或把系统迁移到新平台上,业务上线非常简单快速。

从用户体验看,无论在哪个行业、哪种业务场景下,青立方超融合易捷版的产品部署都只需要2-3天时间,经过简单的培训,用户就可以快速使用产品。

从IT投资的角度看,用户可以从一朵小云的构建开始,根据每个企业的发展逐渐成长为一朵全栈云或者集团云,实现平滑升级,也可以基于现有的环境搭建混合云,充分适配企业IT建设发展的各个阶段。

这样的优势,满足了用户对于云基础设施的全部理想。

但是,要通过一款标准化产品来满足各行业、多样化的场景需求,难度可想而知,这充分考验着超融合厂商各方面的综合实力。

首先,在产品层面,技术是否具备领先性,能够适配全新的模式和场景;产品是否具备成熟度,经过大量的、长期的、广泛的稳定运行验证;生态是否具备联动协同的能力,都决定了超融合产品的核心能力。

其次,在方案层面,能否与各类行业ISV提供联合解决方案,提供基于应用定义的、真正的超融合解决方案,决定了超融合在各行业中的快速落地。

第三,在服务层面,能否为用户提供对于环境、运维、运营的能力,决定了超融合对用户业务层面需求的支撑。

对于大多数厂商来说,这样的要求难免太高、太全面,甚至有点超前,但对于青立方超融合易捷版而言,却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从2012年成立第一天起,青云QingCloud就致力于提供完整的云堆栈,这是青云QingCloud先天的基因,也是其在超融合方面的独特优势。

基于青云QingCloud多年来大规模公有云的运营经验和市场验证,青立方也具备了成熟、稳定、技术领先的产品优势,并且是真正的“一体化”云平台产品,而不是“计算、存储、网络、安全”等虚拟化集群的堆叠。

这就能够在实际场景中,给客户降低很多使用上的复杂度,无论是调优还是运维的复杂度。

当企业业务足够大时,青立方超融合易捷版基于青云QingCloud的云交付能力和云服务经验,也能够很好地支撑企业的稳态和敏态业务,赋能客户运营、运维能力,这正是青云QingCloud和一些传统硬件超融合厂商很大的差异。

如今,青立方超融合易捷版覆盖了制造、金融、*、医疗、教育、通信、旅游等多个行业,实现了众多行业的突破,并且在金融业和制造业保持着强有力的竞争力。随着全新升级的易捷版进一步应用,成为新一代云基础设施的目标也将越来越近。

科技云报道:超融合走过七年,如今拼的是什么?

在云计算应用进入深水区的今天,超融合市场的竞争愈发白热化。从基础架构演进走向基于业务和应用提供服务,超融合下半场的比拼变得更加深入和复杂,考验着厂商在产品技术、行业理解、运营服务、生态连接等全方位的能力。

青云QingCloud从中国超融合市场的“破局者”到“领导者”,已经展现出了惊人的爆发力。

在全新的下半场竞争中,青云QingCloud“快人一步”发布全新升级的青立方易捷版,无异于在“炮火连天”的超融合市场中扔下了一记“重磅炸弹”,相信让超融合同行们也深感压力。

【关于科技云报道】

专注于原创的企业级内容行家——科技云报道。成立于2015年,是前沿企业级IT领域Top10媒体。获工信部权威认可,可信云、全球云计算大会官方指定传播媒体之一。深入原创报道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

上一篇:百度知道发帖的一点经验分享及留网址技巧


下一篇:今天领导分享了一个探测端口的命令-linux下提示bash:command not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