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物莫不由单纯的一对一连结,逐渐发展成为频繁互动的复杂网络,例如人际网络、交通网、物流网,乃至生态系统皆然。早年计算机也由储存媒体的间接互动,历经一对一及局域网络的发展,逐渐演进成为我们当前生活上不可或缺的互联网。
如今互联网上彼此互动的不再只有计算机,除了各式各样的行动设备外,任何事物莫不被热切期望地赋与连网能力,进而打造出“物物相连连天边”的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一时之间,物联网成为全球各领域产业一致看好并寄予无限期盼的明日之星。今后我们将看到更多的事物纷纷加入物联网的行列,比如居家环境中的各类家电,出门在外的交通工具,配戴在身上的各种穿戴式设备,重要的水电、燃气表等基础民生设施,乃至热门吸睛的机器人或空拍机,甚至道路两旁的路灯或监视器,莫不具备与其他事物连结与沟通的能耐。
演变至今,任何具备连网乃至相互沟通能力的事物,就会被贴上“智能”的标签,这也是何以今日我们会听到或看到一堆智能家居、智能工厂、智慧建筑、智慧交通….的原因。这些智慧应用莫不建立在物联网技术的基础上,而物联网中各个事物的连结能力,则必须透过物联网子系统M2M(Machine to Machine,也译作物联网或机联网)来提供。
透过M2M技术,各种机器便能透过网络与远程应用架构做沟通,进而能对机器本身与周围环境进行监控。深入M2M的背后,则仰赖各种嵌入式系统、程序设计、有线/无线网络与应用软件的强力搭配与支应,进而让物联网之下的设备感测层(Device)、连结传输层(Connection)及管理应用层(Management)等DCM三层式体系结构发挥综效。
最近,网络上又出现了所谓IoMT((Internet of Mobile Things,可移动物联网)的新词汇。其实该名词是只是微软基于自身策略的一种包装罢了,由于物联网涉及的“物种”太过庞大,所以微软IoMT便将焦点集中在具备移动能力的事物上,例如机器人、无人机、穿戴式设备及交通工具,一方面是基于它们多半早有成熟的连网能力与标准,故可摆脱当前其他意欲连网事物仍需面对的各种连结问题(如标准、成本、质量、耗电、可用性等)。
随着物联网的大行其道,过去各据山头的各种技术,包括模拟技术、通讯、数据撷取、嵌入式应用开发、程序设计、可程序逻辑及无线通信等技术能够更有系统地整合在一起,进而满足各种智能应用的需求。
本文转自d1net(转载)